風格演繹下的真實情感《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2月
29
2012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2次瀏覽
林乃文

特意不讀同名原著而走進劇場,畫面是黎煥雄式的寫意視覺,語言是黎煥雄擅長的長篇獨白,滿場遊走的群眾演員也走黎煥雄式的詩意肢體;但這次在詩意、寫意、冷冽、疏離之外,多了一個結實的家族故事在背後;層層支解後,仍感覺到那敘事主體的重量,結結實實地打在人心。

劇場版《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中,以「我」為開頭的敘述,不為一人所獨占,而分配給家族中人:在美國做底層勞工的媽媽,十九歲即青春早逝的姊姊,拍紀錄片的同志哥哥;以及兩名家族外人士:哥哥的情人和姐姐的密友;最後甚至是經商失敗令家庭破碎又和媽媽離婚的爸爸。娓娓說來感性而自制,切中要害,使觀眾聽到從家崩解的那一刻起,每一個坍塌的心聲。於是不管有意識或無意識,自願或非自願,家變成不可觸碰的痛瘡,每個人都變成了無家之人。

畫面以漂浮為意象,上半幅為螢幕所占據,影像如流雲,過道如月台;下半幅是舞台空間,遊魂似奔走的舞群帶來速度和流動感。這個故事至少以三種表演風格在演繹:寫意的形象表現法,疏離的說書和旁白者,寫實的戲劇扮演。有時,我們僅僅因其中一種形式而有感,但另一種形式倒也以游動的迷離姿態,閃過干擾的嫌疑。空間同樣顯出不同語彙擦身而過:像大道具一般推拉的家殼,類似寫實舞台劇;簡硬線條的樓梯和平台,是劇場寫意風格;直幅遮板又是另一種時代的象徵造形語言。

如果說這裡面含有一種混雜,那也是三十年來台灣現代劇場從實驗前衛走向大眾文娛的摸索呈顯。如以導演對聽覺之敏銳細膩,製作音樂和音樂劇經驗豐富,而竟然可以忍受演員依賴麥克風而不用肉嗓發音,豈不令人嘖嘖稱奇?這或恐反映出台灣現代劇場的過渡過程:不同於西方劇場,在戲劇各方面傳統和基礎尚未篤實建立以前,即受到各種新興傳媒的強力洗禮、介入、影響。而劇場演員、電影演員、舞者、歌手同台混演,也使表演基礎工夫的難以統一,困難講究,索性放棄劇場聽覺的真實。

七零年代台灣距今未遠,這段家族史事,幸未陷入對時代的過度詮釋,或個人崇拜和情感耽溺,誠懇中自然浮顯家人之間情感的羈束,命運的綿密相扣,剪不斷理還亂,最後拉出寬恕的心靈幅員。令人感到天地悠悠,人生如寄,唯有愛是生命的顯影劑,照出人活過的痕跡。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演出|人力飛行劇團
時間|2012/02/26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詩意的拼貼劇場美學襯托出這些在社會體制外遊蕩無家的身體:藥物成癮的身體、同性戀的身體、異鄉勞工的身體、逃逸婚姻的身體、犯法的身體、亂倫的身體。這些痛苦不堪幾乎失神的身體在舞台上游走逃竄,藉由複調多音的敘事提出了一個巨大的疑問:什麼是正常? (鄭芳婷)
12月
18
2012
編導擷取片段、改編敘事相當合宜,在原著作者陳俊志書寫中避而少談的空白或問號處,做了虛構但合情合理的處理,有告白、有告解,也有告慰的意義。全劇敘事手法為界分順敘、倒敘、補敘、插敘的故事內容,刻意透過房屋、影像底片之道具布景及貌似無關者的演員,將故事分割呈現,觀眾得以在有些紊亂的故事中拼湊出自己能理解的輪廓與具體內涵。(黃佳文)
2月
29
2012
若像本劇的潛台詞那樣認為開放部落、引進「體驗部落」文創商機就有活路,無疑是忽略了地方治理的複雜性,也忽略觀眾對複雜現實的理解力。
11月
25
2024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