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瑣與不完美的深情《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
10月
05
2015
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2次瀏覽
傅裕惠(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本來認為自己不該寫這篇劇評;感情上,太偏愛這齣戲,偏愛到我認為自己不見得能夠公允。但是,這齣戲不僅不是讓藝術評論界輕忽的嬉鬧表演,題材也不是天真地不食煙火,而是能以商業性製作的走向,證明且實踐了台灣現代舞臺劇累積的實力,為綠光劇團的文學劇場和國民戲劇系列作品,開闢了不同口味的創作。

與作家朱西甯、司馬中原並稱為「軍中三傑」的段彩華,曾以四千多字寫就一篇描繪押解扒手從高雄北上開庭的短篇小說《押解》。卅多年前,導演吳念真等將這篇小說改編成了電影劇本,卻因當年鐵路局有關人員認為,出借這一廂列車拍片會有損鐵路局的形象,拍片計畫因而中止。這次,多次擔任吳念真副導的編導李明澤,除了保留該電影劇本裡塑造的阿嬤一角(由演員范瑞君飾演),並將當初小說裡的許多細節「回填」,「更新」了台詞對話的時代性,似乎連遭當權審查或政治箝制這樣的政治性議題,也能同時在不同的時代中,疊影相映,營造出酸澀、辛辣與幽默等種種一言難盡的滋味。全劇遵循原作小說設定於民國五十五年左右的背景,卻沒有固著在寫實性的設計細節;出身眷村的菜鳥警察與身世不明的扒手慣犯,搭配平快車車廂幾個不同的百姓角色,以現代化的節奏展現在地語言與文化的衝突和趣味。這齣戲,對於台灣混血「雜種」的我來說,真是寫足了成長過程裡曾經體驗的矛盾和兩難。

《押解》跳脫了一貫訴求悲情或以爆笑取悅觀眾的演出模式,戲裡每個角色都有缺點;例如,扒手的是非不分和人格不正;菜鳥警察的老實和固執等等。編導似乎也抓緊各個抒發政治評判的機會;有時取笑黨國政治的荒謬,有時也自嘲百姓順服(口號、政治或所謂文明用語)的天真。我終於有機會見到被視為諧星與藝人的唐從聖,深度詮釋一個立體的角色,似乎超越了他在全民大劇團《瘋狂電視台》表現的成績。雖然他還是好幾次地跳出角色耍起寶來,例如諧仿平劇戲碼《蘇三起解》,但好幾場俐落的戲劇肢體動作,創造了能比美歐美百老匯製作如《波音、波音》的現代喜感。新人黃迪揚原本就是《瘋》劇的原始班底,與唐從聖的搭配相當有默契;在發現一路押解的扒手竟然趁亂脫逃後的那場「失控」,展現一種少見的、突兀的卻又充份表達自我矛盾的質地。除了他,讓我驚艷的還有飾演配角的演員朱育宏、賴震澤與戴秀穎等年輕演員。此外,從《八月在我家》之後,演員范瑞君的表演,越見深刻自然,這齣戲讓我一直覺得繼林美秀之後,她應該也是可以超越扮演年齡的好演員。

舞台、音樂與投影設計處理的篇幅雖然不多,也刻意讓出空間或妥協於製作預算的侷限,卻以其構思與創意為這齣戲加分許多;上半場幾個變換車廂視角的場景,展露了畫龍點睛的想像之妙。舞台的細節不會寫實地讓人可以預期,音樂也不會主觀地詮釋場景意義,在現實條件裡,成功執行了導演對公路和犯罪電影風格的思考。

這齣製作的成果,不僅證明了吳念真導演當年辨識題材、眼光獨到,而且讓我看到編導李明澤能用他的猥瑣、誠實和情感,成熟地醞釀他對台灣在地戲劇的功力和觀察。雖然乍看之下,這齣戲的角色與情境設計,像足一則天真的童話;但是,戲裡卻充滿了對現實、世代與政治的批判。這齣戲確實很「政治」,「政治」到證實台灣生活環境裡,到處都有政治性,也能「政治」到讓人看到編導創作者對族群融合的深情企盼。

我是這麼認為,現代戲劇的設計和創意,讓這齣戲的成績超越了「人間條件」的系列作品;應該說,幸好這齣戲裡的主角都是不完美的人,也沒有完善的人格,因而更能說服像我這種當代的觀眾族群。

《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5/10/0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