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底蘊的堅守《尋春・耽酒》
11月
18
2015
尋春・耽酒(林淳琛 攝,水磨曲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6次瀏覽
呂玟君(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崑劇傳進台灣之後,崑劇社、崑曲研習班、崑劇團紛紛成立,從崑劇在台灣現況,可看出崑曲團體無不致力發展,獨具特色表演形式、創新的結合、新編劇目…等,各有各個特色,也辦理工作坊、研習營,以培訓喜愛崑曲的朋友們,可見臺灣崑曲藝術是非常活躍的,同時間也豐富了其他劇種。

水磨曲集成立於1987年,向以傳承、推廣崑曲,提升表演藝術為宗旨,劇目以傳統戲為主軸,多為傳統折子戲,傳承至今已滿28年,此場演出在劇目安排上以四折折子戲為主,有別於過往單獨的四折,今年以「尋春」、「耽酒」為題,加深劇目之間的連結。舞台上維持傳統戲台上一桌二椅,寫意的、象徵的、抽象的舞台形象,不設任何佈景,單獨靠著演員運用虛擬、象徵的表演動作,帶著觀眾進入劇中的情境。配上文武場小樂隊的編制在舞台旁配合演員,是水磨曲集歷年來對崑曲傳統的堅持,服裝造型上以精緻、古典的傳統戲曲服飾為主,為之典雅。在音響效果上,音響的共鳴與演員、樂隊的聲線,再調整會更好,否則難以傳達崑曲細膩、圓潤的特色,是較為可惜的部分。

此場「尋春・耽酒」崑曲折子戲年度公演,劇目分別為上半場(一)《牡丹亭・尋夢》、(二)《吟風格雜劇・罷宴》,下半場(三)《療妒羹・題曲》、(四)《長生殿・小宴》,分別由王維艱、黃小午、胡保隸以及已故的徐炎之、張善薌伉儷所傳授,[1]此四折都是崑劇舞台上經典作品。《牡丹亭・尋夢》與《吟風格雜劇・罷宴》舉手投足之間可見演員絕妙技藝的展現,《牡丹亭・尋夢》中對戀愛追尋的杜麗娘,裝扮典雅、聲音圓潤,運用水袖上下高低起伏動作流露出角色幽怨之情,筆者建議如能再注意音調高低的調整,並將身段動作與文武場音樂更加緊密結合,會更讓觀眾進入情境。《吟風格雜劇・罷宴》此齣是相當別具特色的老旦戲,老旦的氣勢與醉態上拿捏得恰到好處,醉酒的劉婆以活潑逗趣的肢體語言,藉著醉態唱出寇準母親勤儉的唱段,並運用「老生」剛勁醇厚的唱腔與「老旦」的輪唱與一幅寒窗課子圖將劇情推進高潮,最後一句「一日也不能戒酒」,留給觀眾會心的笑聲。

《療妒羹・題曲》、《長生殿・小宴》除了呼應主題之外,也表現閨門旦行當,運用在千金、少婦、妃子上的女子所展現不同的韻味,令人沉醉。《療妒羹・題曲》是較為冷門的戲碼,與〈尋夢〉中的杜麗娘找尋情郎不同,喬小青是嚮往真誠的愛情,此齣與一般不同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胡保隸老師所傳授版本,除了感嘆自身遭遇外,更強調喬小青才華洋溢的才女形象,藉由讀書、題詩傷感自身,唱腔清晰,過腔哀怨,暗藏情愫,有如現代版的女文青,呼應了《牡丹亭》,也提升藝術層次,不過筆者建議因為是獨角戲,容易讓人有失焦的情況,動作起伏在大些會更好,如能運用舞台燈光的轉化,與服飾色彩的對比,會更讓角色鮮明。《長生殿・小宴》是觀眾廣為熟識的戲碼,扯四門的對型,繞著舞台,富麗堂皇,與〈罷宴〉中的劉婆,醉態不同,貴妃的嬌羞運用眼神、身段,層次分明,唐明皇與楊貴妃兩人輪番連唱的唱功,節奏緊湊,增加劇情張力,烘托出歡樂的氣氛。

崑劇在我國藝術中有著優雅的文學、豐富的音樂、精緻的藝術,戲劇學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為文:「一個民族的藝術精神 常常深潛密藏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通向這個神秘的地下社會需要有一些井口,崑曲,就是我心目中的一個井口。」由此可知崑劇像大樹一樣,有著豐碩的果實,可供採取,從台灣各個崑劇團所展現的風貌可見一般。此場演出可看出水磨曲集在傳統上的用心、劇目的推廣與藝術表演上的精藝求精,水磨堅持扎實的基本功與塑造傳統的美感是重要的,滿堂的觀眾是對劇團最好的支持,可是相對而言觀眾也必須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理解力,進入傳統文化的底蘊中,才能得其真味,因此提升劇團知名度與因應時代更是刻不容緩的一條道路,如同節目單上所言「七情六慾盡在戲曲中」,感受到崑劇精湛的技藝與多樣貌的表現,是發展的好方式。

註釋

1、取自「尋春・耽酒」崑曲折子戲節目冊。

《尋春・耽酒》

演出|水磨曲集崑劇團
時間|2015/10/11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