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底蘊的堅守《尋春・耽酒》
11月
18
2015
尋春・耽酒(林淳琛 攝,水磨曲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8次瀏覽
呂玟君(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崑劇傳進台灣之後,崑劇社、崑曲研習班、崑劇團紛紛成立,從崑劇在台灣現況,可看出崑曲團體無不致力發展,獨具特色表演形式、創新的結合、新編劇目…等,各有各個特色,也辦理工作坊、研習營,以培訓喜愛崑曲的朋友們,可見臺灣崑曲藝術是非常活躍的,同時間也豐富了其他劇種。

水磨曲集成立於1987年,向以傳承、推廣崑曲,提升表演藝術為宗旨,劇目以傳統戲為主軸,多為傳統折子戲,傳承至今已滿28年,此場演出在劇目安排上以四折折子戲為主,有別於過往單獨的四折,今年以「尋春」、「耽酒」為題,加深劇目之間的連結。舞台上維持傳統戲台上一桌二椅,寫意的、象徵的、抽象的舞台形象,不設任何佈景,單獨靠著演員運用虛擬、象徵的表演動作,帶著觀眾進入劇中的情境。配上文武場小樂隊的編制在舞台旁配合演員,是水磨曲集歷年來對崑曲傳統的堅持,服裝造型上以精緻、古典的傳統戲曲服飾為主,為之典雅。在音響效果上,音響的共鳴與演員、樂隊的聲線,再調整會更好,否則難以傳達崑曲細膩、圓潤的特色,是較為可惜的部分。

此場「尋春・耽酒」崑曲折子戲年度公演,劇目分別為上半場(一)《牡丹亭・尋夢》、(二)《吟風格雜劇・罷宴》,下半場(三)《療妒羹・題曲》、(四)《長生殿・小宴》,分別由王維艱、黃小午、胡保隸以及已故的徐炎之、張善薌伉儷所傳授,[1]此四折都是崑劇舞台上經典作品。《牡丹亭・尋夢》與《吟風格雜劇・罷宴》舉手投足之間可見演員絕妙技藝的展現,《牡丹亭・尋夢》中對戀愛追尋的杜麗娘,裝扮典雅、聲音圓潤,運用水袖上下高低起伏動作流露出角色幽怨之情,筆者建議如能再注意音調高低的調整,並將身段動作與文武場音樂更加緊密結合,會更讓觀眾進入情境。《吟風格雜劇・罷宴》此齣是相當別具特色的老旦戲,老旦的氣勢與醉態上拿捏得恰到好處,醉酒的劉婆以活潑逗趣的肢體語言,藉著醉態唱出寇準母親勤儉的唱段,並運用「老生」剛勁醇厚的唱腔與「老旦」的輪唱與一幅寒窗課子圖將劇情推進高潮,最後一句「一日也不能戒酒」,留給觀眾會心的笑聲。

《療妒羹・題曲》、《長生殿・小宴》除了呼應主題之外,也表現閨門旦行當,運用在千金、少婦、妃子上的女子所展現不同的韻味,令人沉醉。《療妒羹・題曲》是較為冷門的戲碼,與〈尋夢〉中的杜麗娘找尋情郎不同,喬小青是嚮往真誠的愛情,此齣與一般不同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胡保隸老師所傳授版本,除了感嘆自身遭遇外,更強調喬小青才華洋溢的才女形象,藉由讀書、題詩傷感自身,唱腔清晰,過腔哀怨,暗藏情愫,有如現代版的女文青,呼應了《牡丹亭》,也提升藝術層次,不過筆者建議因為是獨角戲,容易讓人有失焦的情況,動作起伏在大些會更好,如能運用舞台燈光的轉化,與服飾色彩的對比,會更讓角色鮮明。《長生殿・小宴》是觀眾廣為熟識的戲碼,扯四門的對型,繞著舞台,富麗堂皇,與〈罷宴〉中的劉婆,醉態不同,貴妃的嬌羞運用眼神、身段,層次分明,唐明皇與楊貴妃兩人輪番連唱的唱功,節奏緊湊,增加劇情張力,烘托出歡樂的氣氛。

崑劇在我國藝術中有著優雅的文學、豐富的音樂、精緻的藝術,戲劇學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為文:「一個民族的藝術精神 常常深潛密藏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通向這個神秘的地下社會需要有一些井口,崑曲,就是我心目中的一個井口。」由此可知崑劇像大樹一樣,有著豐碩的果實,可供採取,從台灣各個崑劇團所展現的風貌可見一般。此場演出可看出水磨曲集在傳統上的用心、劇目的推廣與藝術表演上的精藝求精,水磨堅持扎實的基本功與塑造傳統的美感是重要的,滿堂的觀眾是對劇團最好的支持,可是相對而言觀眾也必須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理解力,進入傳統文化的底蘊中,才能得其真味,因此提升劇團知名度與因應時代更是刻不容緩的一條道路,如同節目單上所言「七情六慾盡在戲曲中」,感受到崑劇精湛的技藝與多樣貌的表現,是發展的好方式。

註釋

1、取自「尋春・耽酒」崑曲折子戲節目冊。

《尋春・耽酒》

演出|水磨曲集崑劇團
時間|2015/10/11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