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以桌遊推演人生《從心設定》
5月
03
2016
從心設定(再拒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14次瀏覽
傅裕惠(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跨出獨棟空間、擴大展演策劃聯線的第五屆公寓聯展「位移之城」,以「移動」、「城市場域與人之間」為命題,張『居』米創作群所合作編導的《從心設定》,則是該展最後一檔節目。從文宣和所謂Satya導師的心靈課程推薦文,我起初實在難以捉摸《從心設定》的「位移之處」;歷經九十分鐘的「摸索」之後,我發現這是一齣在觀眾心眼發生的表演。究竟演出場地是不是「梗」或有沒有「梗」,不再是以往觀劇演出的重點;《從》劇點出似乎可以從眼、從心、從新的人際媒介,重新界定觀.看和人際之間的關係。

化名張居(或輯/汲/亟/圾/臍)米的編導張文駿(圈內人稱吉米),早在2008年便「真戲假做」地辦過一場《張吉米的喜酒》宴(演出),還曾諧擬「台北藝穗節」,在「第四屆臺北藝穗節」辦了一場動員百人以上民間/山寨版的《第四屆臺北藝穗節》。他的「前科」不只如此;2012年八月還首創劇場先例,改裝了自己的摩托車,做了齣叫《摩托計程車CYH-279》的情境表演,以每場一位觀眾的模式,每天每晚載送不同的觀眾,提供親密互動的交流觀賞體驗。進而在2013年十月延續《摩》劇的經驗,在華山生活節策劃執行了《汽車劇闖》,讓每場一位觀眾體驗獨享的互動演出。張吉米總是樂於「挑釁」體制中某種生活模式──例如坐計程車、辦喜宴和參與藝穗節等,進而翻轉看戲與表演的各種可能。

《從心設定》則是國內首度嘗試結合桌上遊戲模式和智慧手機臉書訊息功能的互動觀演;購票之後訊息通知的設定,相當程度地滿足了觀眾獨享獨一無二的「角色」特權。劇情介紹雖然不過是老掉牙的偵探懸疑:「台北市的某棟大樓發生一起命案,死者陳屍許久才被發現」等等,我們還會被提示自己的社會身分,例如居住於這棟大樓的幾號幾樓,以及在這場演出中我們被擁有的祕密屬性;現場計有如為嫌犯辯護的偵查小組、設法找到兇手的正義聯盟、五位中立民眾和四名由素人演員擔綱的四名嫌疑犯等角色屬性。所有角色屬性、遊戲成功的條件和偵辦案件的須知,都在這一封信的指示內。抵達現場時,除了樓下一位處理觀眾報到的工作人員,一到演出場地的三樓,演員便以角色身分(導師助理)接待觀眾;我們一方面被貼上「九號六樓住戶裕惠」的標籤,也被拍照存檔,接著在現場自由飲食走動,等著心靈導師Satya帶領所有住戶,一同進行心靈洗滌的工作坊。

事實上,在工作坊的演出段落結束前,無論心靈導師、導師助理或是現場觀眾的互動,都顯得相當自然,讓人不易辨識戲內、戲外的差距;或者,能讓觀眾安於這個工作坊的設定裡。然而,在工作坊開始之際,一位突然到訪的陌生人(死者的兒子),開始埋下探查案情線索的懸疑。而被眾人質疑動機的心靈導師Satya索幸中斷工作坊程序,與所有觀眾對質自己與死者之間的關係。最有趣的是,所有觀眾都自然而然地拿著手機,接收策展小組提供臉書的資訊或是臨時交派的任務與資訊,觀眾必須及時反映和消化──如果我很在乎是否能完成任務的話。最後,無論是案件膠著,或是推測嫌疑犯與還原死者究竟如何生活等線索的互動,便繫於不同角色屬性觀眾之間,如何辯證、說服和爭取,據劇組演後討論時表示,有的觀眾甚至將線索內化至深,以致於讓自己變成意外的嫌疑犯。

張吉米透過現場監控觀眾互動,並即時給觀眾發送不同的臉書訊息,像是現場即時的導演直播,更是推動「劇情高潮迭起」的重要影響。這些訊息撩撥了觀眾的日常認知、遊戲競賽的勝利慾望和對現場所有人的觀察、偏見和看法。甚至,張吉米似乎試圖「控訴」人際互動如何讓角色猙獰現出原形;例如號稱能治療心靈的心靈導師,原來是與死者糾纏的外遇,或是鄰居陸續宣稱和目睹的線索,其實也證明了這棟大樓沒有人曾經好好關心過死者,或有能力還原死者的生活真相。這似乎是一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演出;案情真相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如何了解一個人,了解彼此。同時,不同角色屬性的推動,也會影響這個觀演棋局不同的結局和意義。因此,我們既是彼此的「演員」,也是彼此的「觀眾」。就這個角度的設定來說,我認為這個臉書訊息和桌遊設定的互動結構,企圖驚人也相當膽大;原本虛構的劇情資訊,經過臉書訊息傳遞,竟給人幾分真實的刺激,也等於是把日常生活模式中的桌遊和臉書,自然地與劇場表演結合,不與空間扞格。

可惜的是,整個演出結構到了最後,竟還是得倚賴封閉式的第四面牆表演收束。一個燈暗突兀地結束了(告知觀眾)演出段落,我們在黑暗中聆聽這位心靈導師打給住在對面死者的電話留言,且看著死者的兒子猶若儀式般揭開地上鋪著的胚布,現出警方辦案常用粉筆圈勾劃的死者屍體(這應該也是刻板印象)。前後矛盾的不僅是空間邏輯;觀眾看到的結局表演,也不算意外的發現,而是重複揭示現場觀眾早已探知的線索案情。不過,這種突破傳統敘事空間和觀演關係的參與式表演,仍舊呈現了張吉米與編導創作群概念和巧思,希望未來不久,張吉米還能繼續延續這場「從心設定」的嘗試。

《從心設定》

演出|再拒劇團,第五屆公寓聯展「位移之城」
時間|2016/05/01 19:00
地點|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