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令人熱血沸騰《碧血忠魂楊家將》
12月
24
2016
碧血忠魂楊家將(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15次瀏覽
陳歆翰(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博士班學生)

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以下簡稱青年團)自2011年成立後,每年推出兩部以上的新製作,至今累積不少成果。在題材的選擇上,幾乎以「傳統古冊戲」作為功底紮根的目標。邀請資深歌仔戲前輩編修指導的《大鵬鬧宮》、《傳說‧陸文龍》、《萬古流芳》、《東海怒濤》等,突顯文武小生、老生、娃娃生的唱念作表;或是重現職業劇團代表作《天地情》、《刺客列傳之魚腸劍》、《泣血蓮花陳靖姑》等經典劇目,選戲目標明確,聚焦於傳統底蘊的養成,檢視青年團員數月來的培訓成果。

今年上半年度,推出知名旦角李靜芳親身執導的代表作《泣血蓮花陳靖姑》,下半年邀請同為中部家族劇團出身的呂瓊珷導演編修陽剛壯烈的《金沙灘》,兩部作品,風格迥異,各領風騷。「楊家戲」一向是既悲涼又虐心的,尤其是「金沙灘」一役,更是一段不忍卒讀又難得一見的「大戲」,自2005年國光劇團推出「折戟黃沙楊家將」系列後,這個劇目便鮮見於台灣的傳統戲曲舞台上。原因無他,動員的人力、物力超出一般民間劇團得以負荷的程度,此次青年團選擇該劇,是劇團演員趨於成熟的展示,也是青年團五年訓練有成的宣告。

觀眾早對「楊家將」的劇情瞭若指掌,因此宛如在觀賞一場金沙灘版的《絕命終結站》,八位「郎」的角色演繹與下一個人「怎麼死法」成為了本劇的觀賞重點,也是導演最重要的功課。從在長槍下犧牲的大郎(林祉凌飾)到萬箭穿心的七郎(吳米娜飾),下半場倒敘交代被短劍奪命的二郎(白雙雙飾)與遁入空門的五郎(范心瑜飾),每個人的「結局」都看出經過精心的編排。在觀戲過程中,筆者原以為可以淡然地看待這一切「設計」過的手法,卻仍在五郎抱著二哥的頭顱,伴隨淒烈吶喊聲中與中場休息前三郎(吳純瑜飾)被「馬踏如泥」的畫面撼動得無法喘息,一直到觀眾席燈亮仍無法回神,導演確實在大稻埕小小的舞台上精準地掌握了寫實殘酷氛圍的營造。而結合燈光效果與電影手法的橋段,如七郎的「避箭法」、「萬箭穿心」與第二場〈兄弟情〉最後的「快馬加鞭」,則展現了歌仔戲不同於京劇的硬底子作派的表現方式;七郎的死急轉為令公的夢境,其轉換也是一絕,熱血沸騰,緊湊萬分。

在演員量身設戲的安排也相當巧妙,如扮演二郎、四郎與八郎的演員,並非從小坐科出身,在武戲的編排以近身肉搏與群眾走位為主。選擇吳米娜演出嫉惡如仇的七郎則適合不過,中場休息偶聽觀眾評論「米娜用生命在演戲」,可見其激動演法已深植人心,下半場央求潘仁美出兵一段戲演得瞋目裂眥,讓人同仇敵愾。飾演全劇靈魂人物楊令公的戴子皓值得激賞,人物形象掌握、功架作表皆為一時之選,出場前的內導板【倍思頭】韻味十足,嗓音高亢有力,腳下圓場流暢。飾演六郎的江亭瑩在上半場較為黯淡,但下半場於〈李陵碑〉一場火力全開,文戲火候近趨成熟,與子皓的大段唱腔,如淒如訴,表現亮眼。

而後場音樂則掌握了全劇的悲壯氛圍,黃建銘的司鼓功不可沒,戲劇節奏掌握得宜,京劇鑼鼓的運用靈活、不落俗套;文場演奏皆為各家好手,默契十足。但編制雖維持中型樂隊人數(除四大件外,增加二胡、揚琴、大提琴),在聲響方面卻難以突破,必須大量倚靠大鼓撐起「史詩」的格局,略顯單薄。

音樂曲調方面,幾乎不見「變調仔」的使用,除了【七字調】、【雜念調】、【都馬調】等歌仔戲必備傳統曲調外,更使用了北管曲調與少數京腔,體現「古冊戲」應有的「傳統味」。第五場〈李陵碑〉從令公出場的【倍思】、到六郎報死訊,運用多首【七字調】速度變化,情緒張力十足,【艋舺哭】、【彰化哭】、【台南哭】的使用,扣人心弦。但除此之外,仍將近一半篇幅編寫了「新編曲調」,青年團的演出性質仍有濃厚的「育成」成份,不僅在「戲」的養成,更需要「唱腔」的訓練,但如此大量的「新曲」對於團員的幫助是否有成效,有待觀察。

青年團的演出從宣傳、行銷處處可見行政團隊的用心,更以「明星式」的包裝,為青年歌仔戲演員創造演藝平台,至今已陸續為王婕菱、鄭芷芸、江亭瑩、吳米娜等備受期待的歌仔戲生力軍打造出個人成名作,每每在歌仔戲迷圈成功製造話題,這兩年的票房與口碑更是蒸蒸日上。期待經過《碧血忠魂楊家將》的洗禮,這批青年演員能夠再度創造更優異的成績單,一如全劇尾聲,彷若電影的片尾曲般,九位演員精神抖擻,昂首迎風。

《碧血忠魂楊家將》

演出|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
時間|2016/12/1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手法為戲另一好看所在。眾將死傷陣亡,本可極度渲染大灑狗血,但導演選擇淡化,如楊三郎被馬踏而死和七郎受萬箭穿心,運用昏暗不明燈色與「夢見死亡」虛幻作法,避免強烈血腥刺激,反倒悲涼之感無窮。(陳韻妃)
1月
19
2017
雖身為青年演員的轉運中繼站,在成軍五週年的同時,劇團面對青年演員的去留,未來在劇目挑選與團隊形象營造上的方向,都該更漸趨於多面向的結合,新進團員在指派角色學習時的定位與方向。(王妍方)
12月
30
2016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