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傳統的跨界禪風《情定化城寺》
2月
09
2017
情定化城寺(尚和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03次瀏覽
邱千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生)

尚和歌仔戲劇團(以下簡稱尚和)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餘載,是高雄著名的歌仔戲團隊,近年作品數量驚人,風格橫跨傳統與創新。中型製作如《大願渡鍾馗》(2016)、《千波之神—媽祖傳》(2013)、《觀音老母》(2013)、《林投願》(2012)等,將傳統古路劇目進行舊戲新演;大型製作如《白香蘭》(2010)、《半人》(2012),則是有別傳統的表演形式以偏向音樂劇的手法演繹;而「禪風」題材如《玉琳國師》(2010)、《不負如來不負卿》(2013)、《伽藍雨綿綿》(2015)更是近幾年尚和主打的招牌特色劇目,備受矚目。

禪風末卷《情定化城寺》是尚和2016年7月於高雄首演的新製作,時隔半年,2017年新春期間於臺北城市舞臺再度演出。從開演前大廳滿滿人潮,就可以看出尚和在宣傳方面卯足全力,在新春期間賣出幾盡滿座的票房,是相當不容易的。開演前由劇團主要演員唐晟峰的幽默談話,來向觀眾介紹劇情,更強調「電影手法」的使用是本劇的一大特色,也是一齣有別於傳統製作的歌仔戲。

當序幕開啟時,飾演戲外清潔工(羅秋安)的梁越玲團長與飾演導演(彌勒導)的唐晟峰以時裝出場,帶出劇團主演臨時缺席,導演要羅秋安頂替角色飾演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可看出本劇再度使用戲裡與戲外的切換手法,也許是編劇的偏好,尚和的劇本都會讓演員有多重角色的扮演。一連經過《牟尼之瞳》(2011)、《田都班的最後一齣戲》(2014)等多齣相同表現方式的洗禮,演員在拿捏「台上」、「台下」、「戲裡」、「戲外」的區隔,顯然更加得心應手。全劇皆是以「台下」作為切換場次的分場,透過戲外的角色對白來「過場」,是一種情緒的切換,也是劇情的註解,可以讓觀眾更加明瞭劇情,但也造成篇幅的冗長和過於直白,減少了讓觀眾意會的空間。

從2010年《白香蘭》開始,尚和與音樂家李哲藝跨界合作,此次邀請作曲家梁啟慧為本劇的主要唱段作曲與配樂,顯示尚和風格多變,不甘傳統的企圖。如劇中金喬覺與明香姬兩人深情對唱,使用重疊與交錯的演唱,透過如詩般的歌詞,考驗兩位演員演唱實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唱段。大量的新編唱曲,演唱難度很高,對歌仔戲演員來說是極大挑戰。唯一保留的傳統元素,只剩下周煌翔以傳統曲調為素材編腔的唱腔。

樂團編制採用中西合璧,拋下了歌仔戲文武場的原貌,使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倍提琴、豎琴等西洋樂器,與笛、簫、二胡、琵琶、中阮等中國樂器,而西洋打擊樂器與中國大鼓、排鼓則取代了傳統武場,大量減少傳統樂師的即興空間,只聽見非歌仔戲樂師按部就班的演奏,明顯失去戲曲音樂的彈性。劇中使用了些許的鑼鼓經,如流水、馬腿、急急風等,但最後到了四擊頭給演員亮相,卻沒有將鑼鼓打在演員身上,顯示非戲曲音樂演奏家,無法精準掌握鑼鼓經的精隨。

編曲方面,跳脫傳統思維,大部分唱腔使用大量的彈撥與部分笛、簫取代「主胡」的職位,而武場也失去了「司鼓」的控場,對於習慣聽鼓點節奏的歌仔戲演員容易缺乏安全感,在情感上無法產生最佳詮釋。像是劇中飾演瞎子宏演唱【雜唸調】時,很明顯看出默契較為不佳的狀態。另外在【巫山風雲】曲調的編曲上,過於俏皮的木魚節奏,破壞此曲原有的樣貌,也讓情緒有所影響。在布袋和尚為金喬覺取名為「釋地藏」時,應是劇中的一大高潮,但此時演員情緒到位,音樂氛圍卻又缺少輔助,較為可惜。

整體來說,《情定化城寺》算是很成功跨界的劇目,不單單只有音樂有別於一般歌仔戲的呈現,戲劇手法更是結合舞台劇的方式,流動的舞臺、詩詞般的劇本、華麗的服裝、豐富的燈光與結合現代舞肢體的舞蹈設計,皆是跳脫傳統的表演內容,可見劇團的用心。期待揮別「禪風」作品的淬煉,尚和能夠開創製作出更高水準的劇目,使歌仔戲風格更多元豐富。

《情定化城寺》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7/02/04 19:1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