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人間,包裹虛妄《許仙》
6月
29
2017
許仙(李清照私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5次瀏覽
洪采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班)

端午,陰雨連連。從臺北回到林田山林場故居的人們,從花蓮市驅車到山裡一探究竟的人們,為的是到深山裡百年木造戲院聽唱戲,或許原本期待召喚幼時對人蛇相戀、姊妹情誼印象的一齣戲,確實該有的人物、劇情都有了,但還多了些傳統文本解釋不來的表情和表演,就像許仙遊湖借傘卻捨不得那傘,就像法海抓著許仙的手探他的法器寶貝,就像白素貞橫躺座椅聲聲挑逗,就像小青踹踢許仙之屍……編導秘密地藏著解碼的關鍵鑰匙,觀眾若是探不得,就只好一知半解出戲院,但至少有笑有吃也是一個難忘佳節。其實導演就不願過上一個與現世無關的端午,也無意重述夫妻情深、賢妻良母的千年範式。

往常來說,一人分飾兩角表示有兩個人物,但是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許仙》裡獨角戲就真是獨角戲,陳禹安並非飾許仙又飾白素貞,而是白素貞即許仙,是許仙飾白蛇,白素貞是許仙身為男子,遮遮掩掩其自戀而生出的分身,是他掩護和法海(顧希妶)曖昧關係、顧左右而言他所用的障眼法。Cosplay自古傳唱《白蛇傳》,紅樓交頸春無限成了盪鞦韆,前世今生、男女薄情或意重種種只是幌子,雙關調情、欲迎還拒才是人間實情。

在重頭戲〈酒變〉一段,有京劇《貴妃醉酒》的影子在,京劇演來,有種打開多寶格晃過一格一格流連把玩之感,而陳禹安融合歌仔戲與日本舞的身段,演來則行雲流水,儘管是男身勸酒與女身半推半就,一人假飾二角,卻無機關轉換之間的喀啦喀啦,也沒有時間或空間的過場空白,因為那空白講了更多未說之話。

不鑿刻痕的表演,陳禹安下過功夫鑽研「時間行走速度」的學問,深知空白能在人心中催化出多少揣測與懷想。男身是股不斷猛進的力量,結髮情為何?以後日子為何?這些問題不存在勸酒字字中,男人的天真中現實元素被抽離,看似帶有惡意,其實是嘲諷,畢竟許仙只意在揣摩婚姻家庭。陳禹安對自己拋出不容回絕之勢,接著便是空白,空白裡模仿父權凝視、有觀眾入戲癡傻顧不得這是演哪齣的凝視,坐著看(女)戲,準備遭到拒絕便繼續突進,然後在某個幾分之幾的精準拍點上,陳禹安女身降臨,緩緩啟動,沉思、為難、接受,動靜之間,說與不說之間,空白裡百轉千迴,說時圓潤彈性,燈光外萬籟俱寂,不說時飽脹竊竊私語般情緒,另有所指地演,陳禹安駕馭舞台上的空氣、光影,孵孕時間,功力了得,配上蕭邦,又是一絕。

然而這不是我們已習以為常對父權社會「婦以夫榮」的反諷,表象上這較為可能是「夫因婦榮」──許仙想像出一個白素貞而得完整,他需要一個在白亮亮大燈前念到:「以後日子怎麼過呀?」的白素貞,需要她擋酒不過,才好單刀直入展現一派天真的男子氣概。但其實這個需要不是真需要,只是建築在異性戀世界的戲耍,凌駕千年來的遊戲規則。宣傳文宣拋出一個橫空出世的問題:「許仙為什麼姓許?」當然戲裡許仙他猶似告訴我們那是因為他本家開藥房,自小渾身散發苦味,由此自憐自艾,所幸有白素貞欣賞他,而他反倒露出沙文主義的可鄙可憐,用以掩蓋陽痿種種……如果這是《許仙》訴說的故事,那導演便只是用較複雜方式說一個其實常見的批判性觀點,但別忘了──全戲只有兩個人物,兩個男人,那麼他家世如何、他如何猜疑、他如何懊悔,包括白素貞何許人(蛇)也,全都是戲,加加減減,最後竟得到一個恰當不過的白蛇版本,白素貞就像一件褂,許仙最放不下的還是男人身上的那一支。

劇終前,白素貞橫躺座椅,性格大變,從自持而瘋魔,挑逗念出「相公如今他知了」,看似走火入魔,只為演這齣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灑狗血戲碼。許仙法海青蛇白蛇,男男女女各種配對關係,本是遊戲,但是由戲入戲過深,八點檔樣板的黏膩無聊眼看就要到達脹裂開的臨界點,陳禹安的表演成功創造出一種違和,意圖戳破各種角色扮演,從各種人間關係中喚醒觀眾。

但這個意圖假若只靠陳禹安,恐怕無法達成,擔綱真實代言的擔子在顧希妶身上,她的彩旦角色青蛇發揮極大作用,兩個小時的戲裡多次上下舞臺,與觀眾、樂手對話,發送粽子、糖果,極盡三八之能事,而那恰恰是觀眾熟悉的,那麼戳破公子配小姐的階級神話,嫌惡照本宣科的許仙之死,也就讓人容易下嚥,反而老生的猥瑣可以再過一點,虛與委蛇扮青蛇,還忍不住吃吃許仙豆腐,受不了白素貞/許仙歹戲拖棚,法海本尊就要現出原形──編劇翻轉通俗文本解讀,披著假皮的是倫常,如此演譯,竟是如此現代如此合理。

虛虛實實幢幢全是戲,也就是根本沒有白蛇青蛇,沒有前世今生,沒有夫妻恩姊妹情,那些全都可以直接穿脫,翻演《白蛇傳》,要翻出雷峰塔的鎮壓。這是一個沒有妖怪神仙的年代,當然也沒有什麼端午節禮屈原吃粽子,歷來典故都是道具罷了。習俗不是慣習也非風俗,如果人人都是戲子,那些只不過是拈來填充生活的雕花碎屑。全劇可惜在,觀眾可以沉浸在語言和表演趣味,但對編導用意之深卻難以掌握,不少人猝然發現劇終,錯愕不已,若是沒有掌握到某些解碼關鍵,又如何在揣摩中自嘲嘲人?但這未嘗不是導演的精心思慮,畢竟解構了一切生活關係,生活將無以為繼;知曉其中暗語,究竟幸與不幸?

《許仙》

演出|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
時間|2017/5/28 17:00
地點|花蓮縣鳳林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其創作主題而論,《1624》貼近官方政治意識對臺灣國家發展的想像:以厚實的經濟實力競逐全球市場的海洋國家(「在開闊世界,留下我的行蹤,離開故鄉,去尋找黃金夢鄉」);就其演出形式而論,《1624》毫無保留地隨應社會風潮:堅定的本土姿態(以歌仔曲調唱出「阮是臺灣」的心聲),充滿商機的粉絲現象(種類繁多的周邊商品),網路世代的閱聽習性(我們都是Gameboy);就其創作意識而論,《1624》滿足了所有「政治正確」的標準:「原住民」(「臺灣土地是我們西拉雅的」),「女性」(女祭司尪姨、女海商印姐瓦定),和「轉型正義」(「翻轉受傷的皺褶,新的咱已經成形」)。綜合言之,演出團隊身後的官方文化機構,藉由這個充滿宣示性的唱詞,華麗的視覺意象,舞台明星和粉絲熱切互動的表演景觀/奇觀,整編臺灣主體的文化論述(「只要住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是一家人」、「你我初見各言語,今日能通留文書」),化解社會內在矛盾(「每一道皺褶有歷史的傷,每一吋新生有熱情溫純,新的時代展開完整的自我,對所有受辱的生命,要有理解和包容」),進而確認所謂「本土政權」(「阮是臺灣,阮是臺灣」)的正當性。
3月
13
2024
「複數」於焉構成這場燈會大戲的策略,卻也成為某種必須,甚至是枷鎖——既是創作對1624年的解答,亦是問題。由於1624年本身帶有的複雜意義,也延伸出《1624》在製作背景裡必須承擔的複雜訴求,包含史觀建立、族群重思、國族定位等,表現在內層、甚至已滲透到外層的是:四百年後、身處2024年的我們嘗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面對自身的過程。《1624》在某種「有臺灣意義」的燈會大戲框架下,又以「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為題,同時得肩負「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責任」,甚至是延續《見城》以來的榮光,步步從一面城牆(《見城》)、一座城市(《船愛》)到整個臺灣,最後只變成一部「不夠爽的爽片」——但,一部戲究竟得被賦予多少責任?
3月
11
2024
相較於《媽祖》演出帶來的在地饗宴,《1624》雖然故事以臺南為核心,卻可見以城市躍居國家定位的意圖。整體舞台架構以船帆為意象,帶出各國海上競逐的主題,醒目且特殊的舞台別開生面,然而舞台裝置過大也稀釋了演出的效果,即使坐在觀眾席前中段,仍無法看清台上演員的走位與身段,多數時候仍須透過螢幕來輔佐理解劇情,這或許也是此類大型戶外展演的問題所在,平視式的視角、太過遙遠的舞台,並不利於多數觀眾的觀賞。
3月
11
2024
《長安花》雖然返回〈李娃傳〉,卻不依循〈李娃傳〉一見傾心的愛情開端與終成眷屬的團圓結局,亦非採用古典小說的「雙美」舊套,而是回到唐時「良人賤戶不可通婚」的真實,從有距離且不圓滿的愛情,反面證實愛情的深刻雋永。這樣的詮釋角度,確實為這個故事打開新的局面,但若說要完全跳脫元明以來的戲曲創作,卻仍有一定的難度。
3月
04
2024
此劇改編自《我不是忠臣》,原作題名直接點出價值辯證,而改編將主軸立於袁崇煥生平,描述明末女真崛起造成東北不安,袁崇煥起而平亂,戰亂導致君臣逐漸離心,最終被凌遲處死。此過程與崇禎登基之路交錯,呈現雙主角結構。雙主角這樣的媒介,把不同處境的憂傷並聯。觀眾依隨雙主角歷經理想破滅引發的信念變化,看見戰事如何改寫人的意志和思維。
2月
22
2024
民戲最受推崇的是飽含腹內功夫的活戲技藝。指的是在廟口上演的歌仔戲——民戲,通常沒有劇本、臺詞,甚至沒有文字資料,由主要演員口述故事情節,透過口傳心授,由演員臨場發揮、相互配合。因此,常年表演經驗累積出來的腹內功夫——活戲,是民戲最受推崇的藝術價值。
2月
08
2024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2月
08
2024
試著把觀看的視線放寬,就會發現——在室內劇場之外,歌仔戲仍以酬神喜慶的祝儀形態散佈在各廟埕民家。這類演出就是外台民戲,沒有劇本當天才依講戲仙安排現場決定劇碼。陳美雲歌劇團便是大台北地區名氣響亮的老字號歌仔戲劇團之一。
2月
06
2024
《寶蓮燈》是一齣充滿象徵隱喻的神仙戲。神仙戲某種程度上承載著人類追尋永恆的內在意識,不停被重述而歷久不衰;也反映戲曲發展與宗教彼此的緊密關聯。
2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