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朵帝女花,一樣山河情《帝女花》
6月
06
2018
帝女花(傳大藝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61次瀏覽
夏淑賢(傳播業)

中國京劇院改編粵劇經典《帝女花》來台公演,謹以台灣戲迷立場,期藉本文就中港版本比較分享,並盼有幸對後進有意改編者貢獻一點想法酌參。

須說明,領銜的兩位大師于魁智、李勝素在香港首演前表示【1】,改編念頭緣於觀賞2006年粵劇名伶龍劍笙主演的舞台版帝女花,因此,本文比較主依龍版,非龍劍笙師父任劍輝、白雪仙的任白電影版。且06龍版劇本曲詞經白雪仙團隊修改潤飾,任白版電影無<上表>、縮<庵遇>折,故建議參看06龍版,看該劇給于魁智的「震撼」,有否重現於京劇版帝女花。

首先,粵劇音樂多元豐富、中西並蓄,廣東大戲大鑼大鼓,更具煽動性與感染力。如<上表>折,兩版周駙馬同是一聲京白「來也」後出場,但京劇版出場方式無特殊鋪排,粵劇則為強化駙馬上殿面詰清帝視死如歸的壯烈,出場表現採武戲手法,音樂高亢密敲鑼邊,駙馬以袍甲戲手法甩高官袍下擺快步入場;京劇版駙馬朗誦公主表章開頭的念白「六代繁華三日散,一杯心血字七行」,沿用粵劇用詞,但粵劇中駙馬念白情感迸發、目眥盡裂,均凸顯粵劇表現力較京劇誇張的特性。

劇情邏輯性上,<庵遇>折周駙馬到維摩庵自言為超度亡妻長平公主,不知公主在世且在庵內,但他一開門與道姑打扮的公主照面不到一秒,就百分百確定對方是公主,可其實二人之前僅兩面之緣(擇婿與城破),烽火阻隔逾半年未見(粵劇為一年),周世顯如此篤定,不如粵劇版駙馬多方試探,似嫌邏輯跳得太快。

況周駙馬乍見「亡妻」,就長篇大論要公主為崇禎帝安葬、太子被俘等思考定計解救,雖凸顯其重視國家大義、用心良苦,但駙馬能立時想到這些?邏輯快跳使駙馬與公主的感情無從鋪陳,也讓兩人開門相認後互擁跪下的感動力量減弱,不易引起共鳴。

于魁智說改編帝女花為向粵劇經典致敬,多處可見用心。除以最有名<香夭>折「妝台秋思」曲調變奏貫穿全劇,其他如<樹盟>折公主、駙馬相互酬詩,<上表>折駙馬開場白及朗誦表章,<香夭>折唱段,均引用多句經典唱詞。可惜取擷原作者唐滌生古雅清麗的曲詞後,搭上新編詞相對現代白話,略顯違和感。<香夭>折公主兩度向駙馬跪拜,則有違古代帝制封建禮法,粵劇版中龍劍笙演駙馬每折必跪,公主僅向帝后下跪,較為合理。

不過,粵劇版《帝女花》長三小時四十分,京劇版精簡至一百四十五分鐘,僅前者約百分之六十長,改編困難下仍做到流暢與精準,帝女花的山河漂泊家國情,兩版一樣動人。惟濃縮不免增加念白交代故事背景,若可以其他方式、降低念白說書比重更好,否則觀眾直等到<上表>後段才能充分欣賞駙馬、公主、清帝三人鬥智攻心的大段精彩唱工,有點可惜。

其他精彩改編還有周寶倫搶求親,周鍾為白臉奸臣,強化戲劇效果,周駙馬見清帝口稱萬歲卻不跪拜,是對其傲骨極有力的刻畫,長平公主擇婿以國家大事為念,表現氣度智慧,也比粵劇以周鍾口白【2】描述更生動。舞台更凸顯京劇「抽象表達具象」的強項,<庵遇>折兩人以手勢表達一門之隔的淒涼,<香夭>折以枝葉映照出含樟樹意境,搭以簡單樹石造型,公主、駙馬攜手石前赴死,美感毫不亞於06粵劇版的大舞台效果。

對京劇版最大不解是以老生演周駙馬。于魁智自是老生泰斗,但公主盈盈十五,駙馬頂多近二十歲少年,是否青衣必搭老生?旦角有花衫跨行當表現,卻少用水袖功夫,頻以手而非袖拭淚?以老生詮釋小生角色,跨度是否太大?

如果06粵劇版《帝女花》,彷如愛爾蘭咖啡有甜蜜奶油(盟誓)、酸苦咖啡因(重逢)、和淚而醉的酒精(殉情殉國),那京劇版《帝女花》則似中國祁門紅茶,醒神的甘香與順口之外,加點奶或許風味更佳。

註釋

1、龍劍笙主演舞台版帝女花於2006年11月與2007年12月分別在港、澳演出,于魁智自述是在2006年前往香港演藝學院觀賞該劇,興起移植改編京劇念頭,並稱許龍劍笙表演令其震撼。

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cchczqFw。

另該版帝女花演出有發行DVD,為2007年澳門公演版錄影,當年龍劍笙63歲,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k0eXMMrZg

2、粵劇版周鍾以類似數來寶的「白欖」口白說明長平公主與眾不同,詞有「王有事必和帝女謀、有所求必依長平奏」。

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k0eXMMrZg

《帝女花》

演出|中國京劇院
時間|2018/05/23 19:0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