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再約》
10月
22
2018
再約(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0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

《再約》由嘉義在地阮劇團所搬演,使用劇本農場系列,陳弘洋的劇作。在輕快節奏中,一段段的荒誕,一句句情感的交流,看似誇張的十三角關係,諷刺著我們一部份的人生。方形中心式舞台,一塊圓桌,一盞燈,一群人。劇目開始在昏暗的燈光下,道具的設置,我們知道這是一家熱炒店,在酒促小姐結束通話後,拉開這頓飯局與這群人的序幕。

一頓晚飯的時間,陸陸續續赴約的人,以及突然闖入的客,讓每個角色之間串聯起彼此的關係。在角色對談中清晰讓觀眾去建立對該人物的樣貌,而那些聽似沒有句點的台詞帶出現代人交談的荒涼。劇本除了讓每個角色的達到存在的意義之外,更突顯每個角色的強烈性格與內在觀點,而在四面觀眾的監視下,演員們連背影都散發該角色的特質是不容易的。在劇中的各個擔綱都非常貼近生活,想一想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和劇中的角色很相似,無論是個性還是命運,因此觀眾很容易親近,卻又能夠以旁觀者的姿態存在。

每個時間點都有人心碎。劇中談論的話題圍繞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角色也都表現出各自的觀點。想必蔡書羽一角在觀眾心中肯定有著深刻記憶,他的個性鮮明、潑辣,為整場戲帶來不少語出驚人的「笑」果,卻又帶出冰冷,令人戰慄的後勁。我也不得不提到趙宇豪一角,每場聚會中都會有位善於炒熱氣氛的人,而在劇中每一次的尷尬發生後卻又於事無補,我想這樣的生命之中,一部份是相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最後,酒促小姐朱怡君的存在更是令我耐人尋味,他串聯這群人的出現,後來才發現原來熱炒店根本沒營業,一切都在他的設計當中,但最終卻跨越不了自己的安排。能把自我的人生片段,投射於角色間,建構出自己與文本的連結;多時候看戲當下都是笑一笑,過了一些日子才憶起自己如同劇中人。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這句歌詞被印刷在演出的文宣品中,似乎訕笑這群說「再約」卻不可能「再約」的人。劇中唱的歌「當愛已成往事」再劇情如此尷尬的局面,兩個不相愛的人怎會願意合唱,這樣的荒謬安排,卻流露出令人鼻酸的滋味。而最後一首「牽阮的手」卻也沒有誰能夠牽著彼此走。劇終以黯淡的方式結尾,結束這一道菜都沒有被端上桌的飯局。

在這次國際劇場藝術節中,以「生存遊戲」為題,《再約》是非常開門見山的作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需要面對,在自我與社會中達到一個生存的平衡。再一次又一次的觀戲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生,隨著劇情起起伏伏,有時甚至感覺比自我更真實。那句俗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我來說正是這樣的貼切。

《再約》

演出|阮劇團、李銘宸
時間|2018/10/1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劇情超展開的同時,精心鋪排的角色背景、誠懇真摯的情感流露、時而出現的尷尬靜默、時而出現的死亡訊息、對菜始終沒來的無止境等待等,皆讓全戲有了重量,未顯得過於虛浮。(吳政翰)
11月
09
2018
有些角色呈現與演員特質過於相像而不太有特色。這些角色的扁平或表演凝聚力的不足,仍需要演員在方法演技的高度磨練,才得以讓肢體與對白刻劃出模擬寫實的能量張力。(杜秀娟)
11月
02
2018
時間的節奏在鬆緩緊弛間,產生張力,彷彿真的是一 頓吃了兩小時的飯局。除了語言產生的節奏,演員表演也是半壓抑的肢體動作,以接近真實的尺幅,丈量身體移動與空間裡的走動。李銘宸用「慢」營造懸疑,用留白啟動觀眾自動腦補真實。(紀慧玲)
10月
23
2018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