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人間條件5》
10月
02
2012
人間條件5(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5次瀏覽
張啟豐

《人間條件5》以四男幫(某人是某人的中學同學、某人又是某人的高中同學,在某個場合下見面而牽連在一起)的人生段落作為情節線,四組人物、四條線索,或並置交錯、或辯證互文,舞台上的角色彷彿是身邊認識的人,甚至就是自己。退休之後為了尋求自由而被牽手驅逐出境的公務員老爸,結婚離婚各三次、熱心照顧同學、夜夜流連酒廊的董事長,事業成功、妻子病危過世的大老闆,與妻子貌合神離、鬧出緋聞還靠妻子善後的政治紅人;以上四個後中年/前老年的臺灣男人,活脫脫臺灣老熟男浮世繪。

這就是台灣最有創意的歐吉桑吳念真。不僅有著斑衣吹笛人一樣的說故事魔力,更練就比中古術士更厲害的文字煉金術;讓人渾然忘我、不知不覺地受到故事情節所吸引,更讓人莫名其妙紅了眼眶、突如其來仰天大笑!置身國家戲劇院,不時可感受到觀眾的笑聲如潮浪般湧向前來,有時甚至全場靜默,空氣彷彿凝止一般,即是明證。

影像、小說都可以因為情節與文字而令人魂牽夢縈,回味再三、不能自已;戲劇當然也有這項致命吸引力。只是,戲劇是在眼前即時發生,既不以運用特寫鏡頭為長,也不專以文字讓觀眾運用想像;觀眾索求的,或許還有演出現場除了文字情節之外的種種。《人間條件5》的節奏比起1~4都還來得溫且慢,導演娓娓道來的手法,搭配上各段情節規矩地呈現四個塊面的人生,即使有美國(李永豐)稍有抑制的暴衝,整齣戲還是不免淡掉,不似文字的淡而有味,而是被巨大的空間與稍長的時間給稀釋了。

從劇場的空間運用來看,將旋轉舞臺切分成三個空間,藉由旋轉與換景,順利轉換各場時空,著實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方式。但是這樣的場景放在國家戲劇院舞臺,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之後移地演出考量,比例顯得過小;再加上高度有限,整個表演空間更顯扁長;還有,因為要運用下舞臺接近臺緣的區域,表演區又得往後移,演員和觀眾的距離也就拉得更遠。如此一來,使得一樓後排及三、四樓的觀眾可能要非常專注地看戲,才能捕捉到演員要給觀眾的感動。

《人間條件5》的演員組合基本上是老搭檔,林美秀一人分飾三角,挑戰最多。不論是公務員太太或重病過世的妻子,或任勞任怨、或無怨無悔,信手拈來,渾然天成;至於高官夫人,則心機、深沉、精算不足,略欠說服力。至於讓導演直呼「就是她」的范瑞君,不啻為人間注入一股活泉,角色詮釋不溫不火,不搶戲,但也令人忘不掉。

這齣戲強調的,或許就如節目冊封面的那一句:「男性本是漂泊心情」;但是,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不知是因為拿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無奈?還是因為無法掙脫雙手而無奈?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

《人間條件5》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2/09/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干歐吉桑的漂泊都只是心情,而非意志或行動,說命運是過度渲染。他們只是環境的產物,隨波逐流一生,到想找尋自我時自我已模糊難辨,欲追尋真愛又發現從未付出真情。相對地,劇中女性無論為愛為錢,為同情為計算,總是勇於面對,擇君所愛,愛君所擇。(林乃文)
10月
10
2012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