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是什麼樣的集體政治無意識,讓我們甘願一再迷信「國際大師」,一次又一次引發爭議,然後一次又一次繼續熱衷投入跨文化國際共製?這些作品從生產到流通的過程,是否牽涉了文化不對等的問題?又是否產生了有意義的跨文化新美學?其製作與展演機制,牽涉什麼樣的在地與全球權力關係?又是否服務國際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的強勢邏輯?(許仁豪)
4月
22
2021
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間,《表演藝術雜誌》曾經刊登了好幾期座談和專欄評論,討論了台灣有沒有商業劇場、同性戀劇場、導演劇場,和有沒有「身體」等揮之不去的焦慮議題;同時涵蓋了何一梵與鴻鴻、陳梅毛與鴻鴻、黎煥雄,以及陳梅毛與田啟元、李永豐等文字交鋒的文章。
11月
18
2019
在吳念真的筆下,「漂泊」本性彷彿金鐘罩,劇情雖然安排了四個中年男子最後都(情)無所歸,甚至流落街頭,但編劇也沒有讓劇情走到「(男人)讓人唾棄」的地步,只是另一段(暫時的)漂泊而已。《人間五》最值得討論正是,編劇寫了男人四種面對婚姻的不同態度,寫女人卻只寫了一種:「每個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犧牲=容忍)女人」, 從而為男性本是漂泊這句話,找到依違家庭的最佳遁辭。(劉育寧)
10月
29
2012
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張啟豐)
10月
0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