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化語言的隔閡《躍!四季之歌》
5月
09
2013
躍!四季之歌(影響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6次瀏覽
鄭瑞媜(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躍!四季之歌》呈現戲劇層面多元化的美感,結合多樣化的表演元素,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成功融合人、偶、童戲與懸絲偶戲,流暢地串連多樣化的媒材。文本以孩童皆感興趣的冒險為精神主軸,挫折迎面而來的同時也一同啣來茁壯與勇氣,牢固地抓住成人與年幼觀眾的心神。四個季節代表著一段劇場裡的生命旅程,四季之歌燦爛而繽紛的開展一頁頁的冒險。

舞台選擇使用空間中間的一塊地方搭起背板與平台,而非整個劇場的演出空間。如此簡單大方的舞台,讓人期待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與精練的演出。在整體表演中,懸絲偶的活動僅於中央的草原上,留下舞台區兩側偌大的空間,也留下了想像。以童戲、懸絲偶戲而言,該演出空間較大,架設的舞台本身偏小,演出則集中於正中間的位置。如此,中後排的觀眾較難聚焦於戲偶或體積較小的物件上,使戲偶本身的靈巧度與精緻度難被清楚看見。受限的框架使得觀眾容易浮躁,亦難長時間專注於精彩的演出中。

說書人為本劇唯一的「人類」,亦為一大亮點。說書人如說故事姐姐般親切,一問一答、一個動作和一個表情間順利的帶出故事的發展情節。說書人時而融入劇情演出、貫穿全場,使觀眾對於劇情一目瞭然。詩化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美感──「是誰趕走寒冷,讓大地換上綠色的新裝」、「是誰幫草原畫上青翠的綠色,用野花填滿原野」、「是誰溫暖土地,喚醒凍結的河流」詩化的問句抒情意味濃厚,成人聽來如同一篇輕盈的樂章,但是對於兒童而言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反應與回答。重複發問相同答案的類似問題,作者試圖影響兒童的邏輯認知,希望兒童能順利回答作者設定的答案。此一效果非但不顯著亦無明顯成功,反使得大部份兒童觀眾更加缺乏說出答案的自信心,連帶影響成人觀眾油然產生疑惑或是為自己的孩子說不出答案而感到緊張不已。在「夏天」這個問題之後,「秋天」在說書人明確的說明下跳過,迅速的進入「冬天」的問答。此舉使「四季之歌」之名稍顯名不符實,亦混亂兒童觀眾思緒。這樣的情況不論在2012年台南武德殿場次,或是於本場次亦然。

語言為人類與生俱來溝通的工具,卻非是一定的要素,對於劇場更為如此。本劇使用多達三種語言──中文用於說書人的介紹,英文用於主角的名字或是口語,其他部份則全以台語為主要的語言。語言的音樂性使整體作品韻味富饒,聲韻的美感使劇本語言的層次深厚,但面對觀眾對於台語的語言熟悉度不一,帶有獨特腔調的念白亦稍顯冗長。觀眾們聆聽時時而感到疑惑,進而產生了不少騷動與過度的距離感,躁動了四季。

《躍!四季之歌》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3/04/13 14:30
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躍!四季之歌》或許不像其他的兒童劇場,讓小孩子情緒始終處於高興亢奮的狀態,反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處處充滿詩意的形式,溫柔地吸引孩子進入故事狀態裡。(吳信宏)
5月
15
2013
表演團隊選定了特殊的古蹟作為演出場地,卻見其舞台形式似乎存有重建一座鏡框式舞台的意圖,未見其與武德殿融合的特殊性,其他包括偶們的場面調度、音樂的情境創造等,都趨於封閉,空間意識不足。(楊美英)
6月
15
2012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