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突破傳統《斷袖》
7月
24
2013
斷袖(一心歌仔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4次瀏覽

演出:一心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3/06/29 19:30

地點:臺北市城市舞台

文   魏婷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學生)

傳統戲曲的劇目向來以忠孝節義故事為主要,一心歌仔戲劇團尤以武戲見長,雙生魅力更是他團無法比擬,也是該團的賣點之一。2013年度力作《斷袖》,標榜傳統戲曲首次挑戰禁忌,加上力邀橫跨台前幕後全方位藝人郎祖筠擔綱導演,甚至還有知名音樂人陳樂融、山風、潘協慶等人,為此劇量身打造的同名宣傳主題曲,在在成為驅使我走進劇場一觀此劇的動力。

整齣戲有別以往一心歌仔戲劇團的快節奏步調,劇情推昇是慢慢地、溫溫地,不急不徐娓娓道出漢哀帝劉欣與董賢相遇、相知、相惜的一生。編劇在鋪成與說白的表達上,始終繞著「鳳凰」二字,從兩人最初在鳳凰山邂逅,董賢又是虛凰假鳳扮演鳳凰神女,到後來董賢拿著哀帝贈與的生辰壽禮,即興吹奏的樂曲,也要被稱為【鳳凰鳴】。更因著這個笛子,讓原本寧願辭官也不願成為男寵的董賢,終於卸下矜持、放下不安,接受了劉欣的感情;與其要說是接受帝王的愛戀,倒不如說是面對真實的自己。這些層次上的表現,直接呼應了「真愛,非關雌雄」。但,君臣之戀與男男之愛畢竟是項禁忌,面對眾人的訕笑譏諷,董賢曰:「經過人口,再真的愛都不單純了。」這句話令人心痛,跳脫劇情回歸現實的我們,不也就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異樣眼光的世俗裡,只能與董賢同嘆無奈啊…..

家族劇團最能看出家族總動員的力量,出場即獲滿堂彩的小荻無疆與小董賢,兩人不只超齡成熟演出,更讓大家見到文化傳承的命脈生生不息。兩位小生的文戲表現可圈可點,身段上添加崑曲唯美元素,音樂曲風輕柔悅耳,詩珮唱腔明顯進步許多,詩詠喉嚨耗損則令大家擔心不已。服裝上,董賢在打更時期卻與其他三位友人等級差別甚大,或許因為小生行當,但此刻應寫實會較合乎當時身份。舞台布景採用水墨畫布呈現,竹林、山水,古典中蘊含飄逸,整體散發清、柔、美的細緻。導演在人物調度上使用很多舞台劇作法,偌大表演空間上,必要的偏台與留白,更能突顯戲劇張力,並且顧及到每個角落的觀眾。此劇匯集各方人才,算是成功的跨界合作。

故事因著重雙生情感發展,對於其他人物刻劃顯得難以周全,例如荻無疆、師丹這兩人各與董賢、劉欣有著微妙情愫,但最後卻又無疾而終,甚至語焉不詳含糊帶過,難道正是所謂的「妙,不可言喻嗎?」而劇名《斷袖》,卻也真真捨棄揮刀斷袖的重頭細節,改採董賢一方手執已斷之袖做後續抒情,如是取捨,顯得單薄。再者,歌隊的編排,雖是類似推著整齣戲進行的精靈角色,他們四人一組,時而百姓,時而朝官,不外乎就是發揮插科打諢的丑角行當,稍稍點綴頗收畫龍點睛之效,但過多就有喧賓奪主之嫌了。畢竟回歸戲劇本質,仍應是劇中人與觀者兩造間的細微互動,並非需要說書人或第三者來告知現在劇情發展實況,因為觀眾的當下體會向來是最直接,也是最真實的感受。

綜觀全劇,看到一心歌仔戲劇團的企圖心,企圖將傳統與草根性強的歌仔戲,帶往一個不同既往印象的層次上,而他們也正朝著這個目標邁進。曾幾何時,我們偶會自問:「一顆心要歸向何方?」非關男女、非關年紀。這句話在每個人心靈角落皆佔有一席之地,或隱、或現。在觀看劇中角色人物的同時,彷彿好似見到自己。可以是劉欣、可以是董賢、可以是荻無疆或師丹,亦或是劇中任何一位人物。這也是為何這齣戲足以感動人心之處,雖然它曾是歷史撰述,也是編劇筆下的一個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真切的心情寫照。您說是嗎?

《斷袖》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2013年《斷袖》演出以來,儘管社會在變動,固有的污名與價值觀已有鬆動的跡象,但是直至2018的三度加演,性別運動、乃至於相關的文藝作品所欲對抗的,似乎依然是相同的東西。(蘇恆毅)
10月
02
2018
不可否認傳統戲曲於劇情上於觀眾群上都較「傳統」,一心戲劇團卻敢於挑戰此無形框架,「誘引」觀眾看見並同理「異己他者」,如前述達成一種「擾動」,已具指標性意義。(陳涵茵)
6月
18
2014
四個男人交錯吃醋,又不欲承認,蓋女子吃醋乃天經地義,男人怎可吃醋,「誰先承認沒自尊」。輕輕戲弄異性戀結構下「陽剛」的定義,也含蓄點出古今社會上不少隱於「同性社群情誼」(homosocial bond)之下流竄的「同性情慾」,幽默且有梗。(謝筱玫)
6月
11
2014
哀帝不斷在色慾與情愛衝突中自我角力,挑戰著友情與愛情間無法言說的界線。可惜異男董賢對劉欣由堅拒到接納的層層鋪陳中,同志情感的描寫隱而未顯,性別成色嚴重不足。(劉美芳)
7月
02
2013
《斷袖》雖然未演先轟動,但其實並未真正挑戰這一項禁忌議題。董賢在劇中並未被刻意塑造為男寵,該劇所欲強調的,是哀帝與董賢相遇、相識、相知,進而相戀的過程。(張啟豐)
7月
02
2013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