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苦被歡樂掩蓋《孽子》
2月
20
2014
孽子(林敬原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2次瀏覽

演出:創作社、曹瑞原導演工作室

日期:2014/02/16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文 鄭瑞媜(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畢,社會人士)

背著「年度大戲」和原著白先勇先生的名字,《孽子》似乎變得很沉重。導演在時間壓力下盡力說完每一頁故事,投入創意以特技、投影、舞蹈、音樂等廣泛的媒材來迎合時代、豐富舞台。內容飽和的《孽子》手法創新而故事遵循傳統,人物雖刻劃得寫實卻又同時以舞蹈、綢吊、映畫的象徵方式呈現部分場景。這個黑暗王國在開場帶來陰鬱的氛圍,後又大量潑灑如彩虹般鮮豔的歡樂與自由口號。在今天的舞台上,《孽子》的悲傷倏忽即逝,只深刻留下一幕幕男子舞動身體、與知音們歡笑的嬉鬧聲。這樣的《孽子》,是舞台劇?是少了攝影機的電視劇?還是未經剪接的電影?

序幕,沉著渾厚的口白聲畫破寧靜,男人的聲音嚴正訴說著一段段有情人深沉的掙扎與自由的渴望。男孩們破釜沉舟的喊著關於「我們」的口號,帶來磅礡感與震撼。當第一層投影幕緩緩而降,「孽子」鮮紅二字隨著花絮映入眼簾,李青被父親逐出家門,像是輕輕帶過的序曲。接踵而來在新公園內舞動著的男孩們,則像是片頭曲般,歡樂的、開朗的跳著。他們熱情的舞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但和今日的《孽子》彷彿沒有太大的關聯與必要性。

演員群各個實力深厚,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經歷豐富,也都是在自己擅長領域演出多年的優秀演員。莫子儀飾演的李青有著內斂文靜的性格,清晰如詩歌般的口白,簡單細緻,符合現代小劇場的演出風格。柯淑勤飾演的阿麗寫實的讓人為之動容,真切、滄桑的演技猶如重演當年的電視劇《孽子》。丁強飾演的傅老爺子,內功十足、情感深厚,爐火純青的表演不難看出身經百戰。楊教頭則由歌仔戲首席小生唐美雲飾演,身段、步法和開扇都能在舉手投足間吸引觀眾目光。唐美雲將歌仔戲的語調、手勢和銳利的眼神有意無意融入劇情,引來觀眾歡樂的捧場聲。更別提太陽劇團的張逸軍、資深演員陸一龍、活躍各領域的樊光耀。當受人尊崇與喜愛的老中青少同聚一堂,卻像是各自發著光,各走各的戲路,缺少統一性和完整度。他們個人強烈的風格隱約的對比、相斥著,彷彿是站在不同的時空線上演著同一齣戲。此外,以電視電影為主要作品的吳中天,以高亢的情緒、誇張化的表情,激動而標準的說著台詞。當人沉醉於傅老爺子喪禮上那幽靜、神聖的儀式化畫面時,吳中天飾演的龍子跪地仰天,淒厲的吶喊一聲「傅伯────」,便把觀眾徹底拉回劇場座位上,靜默的等待燈暗。

《孽子》跨領域元素的應用讓畫面多采豐富,目不暇給。選擇讓數十位舞者成為演員是一個大膽的新嘗試,其中,舞蹈的篇幅更是貫穿整場戲。舞者演員各個舞技精湛、姿態傲人,一舉一動都掩蓋不住專業舞者的氣息。所幸,他們刻意表演出來的氣質、拗口的語調、微彎併攏的膝蓋有符合大眾刻板印象中男同性戀者的樣子。不論是這些舞者演員,或是唯美起舞的阿鳳,他們的確給了《孽子》動態的一面,卻也難免讓它被放在歌舞劇的類別,失了主旨與重點。

演出長達210分鐘,單以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來說十分過癮。可惜的是,紊亂的舞台調度使人眼花撩亂,舞台設計的風格迥異,佔去大片面積的高大廊柱如同虛設。在寫實情景下從天而降的四條投影布幕打斷了思緒,觀眾的想像力是否真的缺乏到必須使用多媒體效果來強調劇情?刻意配合的槍聲、雨聲等音效顯得劇場美感落入俗套,再再使人疏離。編導強調要呈現原著的傳奇與愛慾、死生乖離的親情悔罪與救贖,在今天我們究竟看到了多少?或許是導演不想放棄的東西太多,反而讓得到的東西更貧乏。「愛」似乎在《孽子》被掩蓋了光芒,在這個沒有黎明的黑暗王國,如同阿青依然不敢回那的家一樣,讓人留下遺憾。

《孽子》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刪減片段後的《孽子》,還會是《孽子》嗎?」這個問題始終縈繞腦中。單以美學的角度來看這場大戲,無論是舞台、燈光或是肢體場面的編排,都足以深深震撼人心、美得令人窒息;但若回歸到整體整合而論,筆者認為編導過於用力地緊握,反而呈現出反效果。(黃婷容)
10月
12
2020
劇場版《孽子》中到底空缺了什麼?欠席了什麼?所謂的「劇場性」如何地在編導意圖宏大卻紊亂疲弱的舞臺調度下遭遇隱身與喪葬?從觀看一嶄新舞臺劇作的原生視野來探究《孽子》舞臺上所現露出的三個不在場。(許韶芸)
3月
05
2014
改編重點由「父子親情」和「同志情愛」為敘事主線交錯穿插。整體而言,改編的工作僅做到濃縮裁剪,所留下大都是情緒暴衝、哭天喊地的高潮戲,如此處處高潮到最後只讓觀眾疲憊麻木,這樣只呈現「果」而不見其「因」,實令人無從理解這樣愛恨糾葛的情結所謂何來?(葉根泉)
2月
17
2014
李青與父親各佔舞台一隅,隨著父親口中顫抖的「畜生」,為《孽子》拉開序幕。看著父子兩人之間遙遠的距離,似乎兩人從未在同一個世界中,又何來逃離與放逐?而這距離,更在接下來的場景中不斷隔離著角色與角色、角色與觀眾。(白斐嵐)
2月
17
2014
各種版本的《孽子》,確實都帶我們在回返原作的過程中,突顯了不同面向的討論。影像的風格,演員的詮釋,議題的轉移,舞蹈的身體,或劇場的調度。如何在劇場裡,將小說《孽子》中,某種沉默或潛藏於文字中的聲音解放開來。是舞蹈嗎,或者是其他?(李時雍)
2月
17
2014
當壓迫都不存在時,孽子們便只像貪玩、好色、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整天擺盪在公園裡釣(老)男人、從事性交易,而這完全落入了社會對男同性戀族群刻板印象,一如大眾傳媒曾如何致力於將男同性戀族群與愛滋病畫上的污名化等號。(劉育寧)
2月
14
2014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