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這樣回頭看我們的身體?《身吟・男歌 x 女歌》
12月
15
2014
身吟・男歌X女歌(TAI身體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9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相似的編舞時間序邏輯,觀眾在布拉瑞揚與原舞者的《Pu’ing‧找路》中也可以看到,用歷時性的倒敘方式從想像中太魯閣(Truku)身體的最原初開始,以部落生活為主軸,如絲縷編纏似地一階段一階段地建構太魯閣肢體史,並企圖呼應現代。

這個建構的過程,是感人的。舞者在編舞者安排的歷史時間線上的身體建構工程,是不斷重複的細節,是大量的勞動,是劇場觀眾都可以嗅聞得到的疲勞與汗味。這個建構的過程,是精緻,而且很有說服力的。舞者從爬行進入舞台,由單調重複的節奏開始,開始演繹肢體在太魯閣文化中承載的作用;在舞作中,我們理解了,延長的四肢是在人我關係中搭建部落倫理的工具橋樑,強健的腿部動作除了物理力的作用,它還演繹了節奏在身體審美經驗裡不可或缺的地位;以腰為延遠點所展開的肢體變化,更是呼應審美需求與人類創作本能而開出的花朵。聲音的層層演繹也是,舞作的觀點是身能應樂(對自然界聲音模擬的單音樂器)而後能歌,但更大膽的觀眾可能更願意理解成身體才是所有聲音的詮釋者與發動者,身體才是這些感官與身體審美經驗的舞台。

這個真實時間性的分享是必須的,在瓦旦‧督喜於舞作中依著點、線、面的順序所展開的太魯閣傳統身體的細節,其實目的不單只是在劇場中做共時性的智識分享,而是讓觀者能自主進入編舞者以身體為核心的歷史建構工程中產生共鳴與認同。

可惜的是,本舞作中可圈可點的肢體史建構過程,卻最終指向一個模糊的歷史觀點。本來舞作中力主以身體為載體,由部落身體群/散的意識結構的原初點出發,並以純樸的審美經驗作催化劑,方能建構自我族群的史觀的想像,卻在編舞者所引進的政治歷史因素的詮釋中完全破產;舞作中明示地引進外來政權等符碼,並編進鞠躬哈腰或痛苦掙扎的扭曲身影,影射太魯閣身體遭蒙「男兵女娼」的歷史災難係來自國家政治力的脅迫。

乍看之下,傳統豐富而又美麗的原住民身體遭受這樣的歷史摧殘的歷史敘述,頗符合我們習以為常的他者觀點;但問題是歷史上的暴力只是偶發的客觀因素,跨時更長更久的承平時期也不代表奴役一定絕跡。只是奴役的主體有所更迭,而箝制壓迫的爪牙從槍砲轉換成經濟、知識與充斥著他者觀點的政治裹脅而已。相較於這些外來因素,族群的自覺是否可透過作品中一步一腳印的身體挖掘而建立自信?

瓦旦‧督喜的《身吟-男歌 x 女歌》,以身體作為歷史的出發點,書寫了一部美麗的太魯閣肢體近現代史,卻在進入當代時,留下一個面貌模糊的接口。編舞者在舞作中做了以身體建構集體意識於當代的happy ending,比較接近神話傳說的口吻,而不是冷靜的身體自覺的史觀。為什麼我們要回過頭來這樣看我們的身體?因為歷史驅動的軌跡可能埋藏在其中。

《身吟・男歌 x 女歌》

演出|TAI身體劇場
時間|2014/11/9 14: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
主辦方與四位創作者的相互合作與調度,為平台找到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策展方法。這不但使創作者本身能進行創作經驗的積累,更替主辦方蘊生了頗具辨識度的平台樣貌,承接過往不同單位的策展養分,進而開拓一條全新的大門與方向,將整場製作形塑出一種小型舞蹈節的流程與規模,使得四首作品能夠各自獨立之餘,也得以串聯成為一檔完整的製作演出。
9月
13
2024
回到作品本身,蘇品文身體所呈現的,正是此種複雜性,引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或許互有矛盾,互有岔出,卻又能走出另一條路。最重要的是——撇開層層論述不提——蘇品文的演出總讓人感受到某種細膩關照,關照所處環境,關照自身,也關照與之互動的周圍觀眾。
9月
11
2024
霎那間,觀者和舞者的界線被戳破,整個庭園在觀眾的或站或坐、舞者的漫步和靜止中形成一幅畫,我們又再次被融入作品之中,共同成為鬧市轉角的一幕風景。
9月
07
2024
如果我們期待在《惑》中看到更多,那迎面而來只有一股渾沌而無定向的氣團。但如果我們在《惑》中放下期待,遇見的將會是一股沉浸式的流浪與沉澱。從舞者黃立捷與鄭希玲精湛的雙人舞中,我們可以判斷《惑》之中仍舊有具傳統性、屹立不搖的主體所存在著。然而《惑》的本體並非在這些肉眼可見的純肢體身上,而是其身後的投影,以及那些被驅使的當代藝術/科技藝術。
8月
16
2024
什麼能是劉奕伶的parrhesia呢?這是發生在劇場裏的事,入場時刻還替觀眾備酒,迎賓,也是她將要be real之前,舒緩氣氛。她面對的是觀眾,有粉絲、朋友、同好、學生、老師、學者、劇評人或藝術機構各式人等,而她已勇於說出她的事了
8月
09
2024
這裡的故事也有其地域性,《毛利亞》是一個只屬於台灣排灣族來義部落的神祇的故事,生活在此地的人以及家屋,都是它的主角。觀眾只是跟隨其中,跟隨一路發現的石頭與腳印從而踏入遠古的故事,神話故事的真實性,使整個作品充滿生命力。此地的人/觀者以歌謠複誦表演者哼的歌,沒有一首歌是當地人不知道的,小自孩童哼唱的童謠、大自耆老長輩深入骨髓的曲調。每一個參與者要做的只是把自己讓位給演出,並讓時間繼續展開,只需浸潤其中。
8月
05
2024
把現代性代換為「國家」,將塵埃代換為「庶民」,這句判斷也是能夠成立的——這也正是雞屎藤舞蹈劇場向來的創作關懷,同時也隱約表達了對無視於平民百姓生命經驗,只在乎達官顯貴與家國大事的線性進步史觀的一種抗拒。
7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