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能否超越記憶?《887》
11月
26
2018
887(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0次瀏覽
王威智(專案評論人)

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887》的演出內容某程度上來說非常單純,就是一位中年大叔的喃喃囈語。這些碎唸裡,有個人家庭的生活記憶,有魁北克的種族衝突問題,亦有加拿大的認同政治掙扎。勒帕吉以獨角戲的形式將從個人到國族,微觀至宏觀的複雜敘事,統整在背誦《說白》(Speak White,亦譯《說白人話》)這首詩的戲劇行動中,為觀眾展演高度政治化卻又極富娛樂性和戲劇性的創作。

《887》看來精彩,與舞台各元素緊扣主題而高度整合有直接關聯。四面立方體的可開闔舞台搭配上投影,在包括斜面等多面向場景描繪出各種時空──既可以是勒帕吉小時候在887號的公寓模型,亦能化作書房、廚房、酒吧等現實空間。舞台的變化邏輯單純易懂,卻帶給觀眾猶如觀看萬花筒的感受。亦不難發現,《887》採用物體比例變化的呈現方式,讓勒帕吉遊走於現實和記憶間,一如他在節目冊中所說:「《887》對我而言,就像是用一個小寫h探究了解那些大寫的H。」【1】在真實活動空間活動的,是那位著急想背誦《說白》而求助無門的勒帕吉;在模型或非寫實舞台之中,勒帕吉則像位說書人,為觀眾講述種種個人即政治的魁北克生活記憶。

比例的變化為觀眾帶什麼感受?劇場裡該如何表現記憶,始終為一件能做到卻難做好的挑戰。關於記憶,一般劇場的演出裡,最常採用,或許也可以說最為乏善可陳的手段,大概為透過燈光(或許加上音樂)轉換,暗示跳回過去,演出接著繼續進行。劇場演出風格並無太大的不同,時間變化事實上多仰賴觀眾透過感受性指示進行腦內補完。稍有經費一些的製作,或許會加上換景。但是,記憶雖然無形,卻又會不斷回溯。這些既是破碎,又為扭曲的腦中景象,卻亦不斷真實地「在當下」影響著每個人。這種時間性的衝突感難道無法更好的被捕捉?於是《887》以模型化的形式來具體表現記憶的虛構。記憶不只在於透過模型被看見,更經由勒帕吉與之互動的方式,向觀眾傳達記憶被個人心靈記錄下的即時狀態。以戴高樂到訪的遊行一景為例。勒帕吉在這場戲裡,於廣場模型上放滿各式階層、年紀與種族的人像模型,並將手機放在模型車上,從手機鏡頭視角投影出廣場景像。接著,勒帕吉作為操縱者,快速地將車子推至另一端,人群因而閃現而過。換句話說,車子的相對視角折射出參與遊行民眾眼見戴高樂的驚鴻一瞥。極具劇場性的是下個片刻,勒帕吉在一側緩慢地、間斷地將模型車回拉,以仿電影鏡頭的方式,特寫出廣場上的人群樣態。正如那時台詞談到的,戴高樂本身,勒帕吉記得甚少,但是那些表達認同的激情臉孔,他記住了,也讓觀眾透過想像力看見了。

《887》是傾訴記憶的戲劇,也是關於劇場的評論。「後戲劇劇場」為戲劇學者雷曼 (Hans-Thies Lehmann)用以描述當代歐陸為主的劇場發展所使用之概念框架。具體內涵過於龐雜,難以一一重述。其中一項要點在於,劇場藝術是一種有關世界觀的隱喻與反映,我們對於世界的感知方式則會影響到戲劇結構與敘事。正由於現代社會在經過戰爭、科技等元素的衝擊後,遠非任何單一世界觀可以充分掌握,世界變得前所未有地複雜,劇場形式亦随之變化萬千,進入所謂後戲劇範疇。在這樣的精神及藝術脈絡裡,事物的整體性不但難以呈現,或許也難以說服當代觀眾。於是《887》中,當勒帕吉觀看了自己的預錄訃聞後,得知長年的劇場經驗竟不及五分鐘的電視臨時演員片段時,他顯露出了全劇少有的怒氣。劇場的價值在哪裡?

《887》正是在後戲劇時代,經由勒帕吉個人的後設視角,為觀眾再次展現劇場藝術的純粹魅力。歷史的整體性不會是《887》的重點,除非原本即熟知加拿大歷史的觀眾,才比較可能經由劇中場景來複習相關知識。當然,個人記憶的傳達亦不全然可靠,畢竟觀眾早已熟悉戲劇不能等同真實,個人記憶就算為真,也不見得能代表集體記憶。《887》於歷史與記憶的雙重框架與限制中,透過劇場的虛構展演,讓在地觀眾得以去想像、理解原本可能跟自己無甚關聯的世界觀及殖民傷痕裡,普羅大眾的生活樣態。最終本劇建構出了一個想像場域,讓在地個體能夠「部分」超越國家、文化和時空的疆界,與遠方他者進行情感交流。真正感人的,其實為劇場本身。

最後,之所以說是「部分」超越,則是因為文本最後的轉折竟然隱而未見。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作為全劇障礙的背誦《說白》一事,突然在劇末自動被克服。勒帕吉的《說白》一反前大半的節制基調,以慷慨激昴的情緒取而代之。作為一位不懂法語的觀眾不禁好奇,到底是反殖民的情感結構,還是法語作為另一種第一世界語言的國族自信,重整了勒帕吉的大腦,讓他最後能完美地表演《說白》?箇中緣由可能說不清道不明,只能留待觀眾自行想像。

註釋

1、原文為:887 is, for me, a humble attempt to delve into a history with a small “h”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ne with the big “H.” 中文翻譯略失精準,既沒有捕捉動詞delve那潛入探索的動態,省略歷史這一單詞的翻譯,使得大小寫h的對照無法充分呈現。此句按原文及演出來推敲,大寫為History,小寫為複數的home。後者既有887公寓的各式家庭,亦有勒帕吉當下召喚種種記憶場域的指涉,國族作為宏觀的家亦應在暗示中。

《887》

演出|羅伯.勒帕吉 × 機器神
時間|2018/11/17 20:0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兼多職的勒帕吉,亦步亦趨地導引我們進入他所創造的藝術之中,他的影像操作,讓我們可以看透其中;強而有力的在場(presence),觀眾甘願坐著兩個小時無中場休息,享受著他端上的劇場盛宴。(杜秀娟)
12月
20
2018
最後以剖面呈現計程車身,真實地看到癱坐車廂內的父親,由外而內從遠至深,觀眾已被推入,深切地感受到父親疲憊滄桑的人生。重複的話題帶著不同的深度,引著觀眾捲入主角對父親的理解與關懷,其實相當迷人。(羅文秀)
12月
11
2018
整場下來,不僅自畫面與畫面之間可見不同形式的趣味,而且交會座落於敘事者的口述現場,彰顯出了劇場中在場敘事的特性及其迷人之處,這是空間敘事的獨特之處。(吳政翰)
11月
26
2018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