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本心,成就創作之真趣《紙箱的異想世界》
7月
19
2018
紙箱的異想世界(兒藝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2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中國明代李贄《焚書》其中最經典的一篇〈童心說〉,針砭了當時文藝創作的虛矯浮飾,極力倡議創作要找回「童心」,在李贄看來,「童心」就是「真心」,他說﹕「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依於童心本色去創作,「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

兒童劇要具備童心真心,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無奈太多成人創作者的一念本心一開始就走錯方向,習以虛矯浮飾來取樂孩子,以李贄觀點來看,一點都不是童心真心。

偶偶偶劇團的《紙箱的異想世界》,展現的正是創作者有意識回歸兒童本心的自覺,持續以「物品劇場」的形式,賦予想像力最高的動能,將一個個紙箱操作堆疊、切割、拗折、拆平,創造變幻出多樣形體,輔以演員適當的肢體表演,紙箱不管成為靜物或立體的偶,都在舞台上成為被觀看的有意義的存在。

整齣戲分成四個段落,第一段像一則引言的楔子,清楚明白展示出原來紙箱能夠這樣玩出藝術的至理。看紙箱可以組合出城堡、飛機,完全是積木的功能;可以拆平切成長條,黏上膠帶,轉化為人可以在裡面轉動的輪胎;可以讓演員縮伸進去,再伸出手腳,變成像烏龜……,這段表演形式非常簡單,舞台上也不用任何多餘的東西裝飾,在空無之中,任想像自由,如孩子般盡興玩出各種紙箱造型的趣味,創造力在這舞台上必定成為可被歌頌的對象。而這段表演中,也巧妙傳達了幾個數學的概念,如紙箱的大小,與人的身體高矮胖瘦互相對應,體積大小的適切相容或無法相容,在演員活潑的肢體中表現,不用任何言詮,孩子就能看懂。

兒童劇背負教育使命,但教育絕對不是一定要刻意在劇情中談什麼品格教育,或者總是空泛老套的用主角打敗怪物壞人,就證明主角獲得勇氣,孩子可以因此學會和主角一樣勇敢。對兒童教育心理了解不夠深刻的成人創作者,往往會墮入這類思維泥沼裡而無自覺。我認為兒童劇與其說要教孩子什麼,還不如說要用什麼形式來陪伴孩子,引導啟發孩子的美感想像達到什麼境界。陪伴、引導、啟發,絕對是一種和兒童站在同視角的平等對話與溝通,還有尊重,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自會思考什麼樣的孩子需要給予他什麼樣的成長養分。

《紙箱的異想世界》第二段的情節,我覺得它很獨特珍貴,正因為它用陪伴取代教,透過一對父子的相處過程,讓我們看見親子關係裡最純粹的愛。這份真切的愛,來自於願意真心陪伴孩子的爸爸(真人演出),即使工作一天回到家有些疲累了,仍然沒有半點不悅或抱怨言語,更沒有把自己的疲累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反而是陪著孩子(執頭偶演出),將紙箱蓋出城堡,為假裝成騎士的孩子,做出一件紙盔甲、一把紙做的劍,爸爸也童心大作用紙箱裝扮成一隻大恐龍,去和騎士打鬥……。這些互動細節,暴露長久以來我們社會普遍缺少的父親形象,以及父親在親子關係中欠缺的行動,父職角色失能,這只是冰山一角的顯像而已。所以我說這段戲獨特珍貴,它讓我們重省與重視兩性在親子教養上權責的失衡,父親如果永遠只是參與物質供養孩子的事務,就永遠走不進孩子的心裡去。以真人演出爸爸,似乎也暗喻家庭中長久虛空不在的爸爸一角被彌補回來,真切靠近孩子,所以最後男孩偶抱住真實有情感血肉的爸爸,開心撒嬌的場面,就很溫馨動人。

這段戲當然更讓我們看見父子之間如何將廢棄紙箱當作玩具,手作環保的精神,戲的情境做了示範,其實也已經對觀眾進行了思想教育,就不用再矯情設計我們可以將廢紙箱環保再利用等台詞了。有時無聲勝有聲,視覺所見的行動是另一種語言意念,同樣可以被觀眾接受,得到刺激。所以演出時,我聽見鄰座一個男孩對他爸爸說﹕「好厲害喔!我們回家也來做。」光憑這個回應,教育改造思想目的已完成。

走到第三段的表演,從張哲銘的繪本《雪鹿》發想而來。《雪鹿》全書用鉛筆素描的精細筆法,描繪了森林雪地裡,雪鹿援助小鹿的情誼。在劇場中演出,雖然冬季景象不明顯,可是幾個動物紙偶的精緻,宛如從紙頁上跳脫奔馳而來,改編演繹了一段母鹿被獵殺,哀傷思念的小鹿,得到森林其他動物安慰的故事,動物們相依的畫面定格時,哀傷沖淡,化作似水柔情,春天的氣息漸籠罩,有了溫暖療癒。

最後一段演出,場景挪移到了金門,從一隻新設置的小風獅爺眼光,一方面觀看金門的風土民情,一方面敘說風獅爺的來由背景。小風獅爺同樣是紙做的偶,造型迷人可愛,雖然沒能擊退興風作浪的大魟魚,但也從牠身上得到啟發,思索到大地不能完全無風,可以廣植防風林與風和平共處的道理。小風獅爺的善良純真,實也反映了先民敬天禮地的肅穆情懷。

不過,要說這齣戲比較可惜之處,乃是戲開演前舞台暗場中已經豎立的一棵紙作的樹,樹上有四個紙箱,紙箱內的紙雕布置,儼然另一個小小劇場,其內容已經預告接下來的四段故事。可是第一段開場燈亮後,這棵樹就被搬到側舞台,之後再無作用,感覺有些白白浪費了。而四段演出安排順序,除了第一段到第二段之間尚有一絲邏輯可聯繫,第二段之後各段演出各自獨立,少了內在的關聯性。當然,四段演出共構是否需要有內在串連,是可以再多加討論,難定是非好壞的;但至少有個原則把握住,就是以紙為中心開展出異想,創造出讓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奇,允為這齣戲成功吸引人之處。

《紙箱的異想世界》

演出|偶偶偶劇團
時間|2018/07/15 14: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