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小品《幸福老人樂園》
3月
31
2021
幸福老人樂園(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1次瀏覽
莊博仁(劇場工作者)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而且成長速度飛快,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即便在國內,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十二人即有一人患有失智症,對子女來說,長輩的失智症總是來得十分突然,因為沒有一個人能預期到自己的爸媽有朝一日會遺忘自己,所以失智症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

失智症是十分難覺察的疾病,因此也使得父母本身的病識感非常地不強烈,從忘東忘西到不信任別人,懷疑身處的環境,到最後不相信自己以及家人。子女面對失智的父母時,總會面臨自己不被接受的挫折感,而這種關係在年輕時的親子關係中就曾出現過,青春期的到成年反抗,在傳統家庭常常爆發,運氣好的親子關係撕破臉,雙方老死不相往來,運氣不好的,就成為《幸福老人樂園》中林台坤與小如的關係——父親無意識地佔據了女兒的人生,女兒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被孝道緊緊綑綁在家裡,從關係親密的家人轉變為,互相折磨的同居者。劇情一開始就在釋出小如在工作與長照兩頭燒的困境,意外出現的陌生人阿默,好心的分攤了小如肩上負擔,與老人家玩角色扮演遊戲,同時阿默也填補了孤兒心中的空虛。看似兩全其美的安排,卻也埋下了衝突的伏筆。

高潮的飯桌衝突橋段,當林台坤遺忘自己的女兒小如,而認為阿默才是自己的孩子時,作為子女的小如照顧父親多年,原本應是要先安撫自己的父親,以免造成身旁這位外人的麻煩,但是當阿默試圖順著老先生的話假扮成兒子,用欺騙化解尷尬時,反而觸動到小如壓抑的情緒。看到此時觀眾可能會困惑,先前都端莊明理的小如,突如其來炸藥般激動的反應,心中的壓抑怎麼累積起來的?

林台坤與女兒小如是一對父女關係的單親家庭,雙方都是彼此唯一的親人,兩人的關係會比一般的家人更緊密,小如從有記憶以來,到長大成人後都只有父親,甚者小如到了適婚年齡都沒有對象,但是全心全意地照顧父親的執著,可以解讀為戀父情結,父親過去為女兒斬斷桃花之後,小如可能連自己都不自覺地為父親守貞,多年來父女倆人都沒有再嘗試讓新成員走進這個家庭裡,所以阿默這個外人試圖佔有他的父親(即便是假裝的),小如的壓抑多年的情緒會一股腦地爆發出來,像是元配在趕走小三時的激烈反抗。

在《幸福老人樂園》的演前宣傳,導演樊宗錡表示希望引用記憶植入的概念,來詮釋老先生誤認阿默是自己的兒子,同時透過全黑的實驗劇場,黝黑深邃的視感,以及燈光轉變來呈現林台坤視角看出的世界。但以假亂真的虛構性,在劇中並不明顯,看起來會像是失智症常出現的妄想症狀,而非阿默為老先生編寫記憶的科幻情節。三人現實的互動與時不時老先生對於過去的敘事,阿默陪在一旁的角色扮演遊戲,兩種反差過大的虛實情節太生硬,中間的那條分界線明確到十分突兀,造成嘗試設計的莊周夢蝶的想法過於隱晦。使得《幸福老人樂園》只可歸類在演技突出溫馨的親情小品,如同導演先前同樣是探討親情題材,而獲得成功的《十二碗菜歌》。直到落幕前《幸福老人樂園》唯一值得觀眾思考的切入口只放在謝幕時,女兒小如一身護理師制服上,留下最後的蛛絲馬跡,讓觀眾帶著一絲懸念離開實驗劇場。

《幸福老人樂園》

演出|齊聚一堂劇團
時間|2021/03/03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幸福老人樂園》最後沒有選擇強化阿默/小如兩方的衝突,可能的原因,或許是編導主要想營造的是平凡氛圍間更加隱匿的犧牲與傷害。然而,當衝突元素被某種程度淡化,更多角色背景與其目的、考量就不得不被放進來,好繼續維持天秤兩端相等的重量。(張敦智)
3月
15
2021
從古至今,戲劇就一直有意無意地擔負起一部分教育民眾的責任。布萊希特之史詩劇場便是利用舞台和觀眾之間微妙的距離感,以及演員的表演,來完成政治主張、意識形態的詮釋跟傳遞,他的主張其中一條也便是模糊的時空背景——這也是《幸福》中所努力達成的效果。(王逸如)
3月
12
2021
或許老年性失智,只是將我們每個人認知所限的「自我」囚籠,更加放大而已;我們或多或少都活於自我的幻覺之中。但這不是《幸福老人樂園》的命題,故事回到林台坤身上。女兒小如來到海堤邊,心情平靜地接受父親對她的陌生人設定,不料林台坤腦內流沙再度搖晃,將小如認成了跳海早逝的妻子。此時哪個林台坤的人生版本才是真的,似乎已不再重要。(林乃文)
3月
12
2021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