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有對象的百年追求《慢慢》
3月
02
2020
慢慢(夾腳拖劇團提供/攝影黃約農Dumas)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2次瀏覽

黃馨儀(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自2018年底,或因2019年為戒嚴七十年、各場館補助資源注入,以及創作者對於台灣民主進程的焦慮,歷史主題的作品大幅出現,尤以「白色恐怖」為主,並且涵蓋不同表現面向與思辨方式。【1】夾腳拖劇團亦在這一行列之中,2019年相繼兩檔演出《愛唱歌的小熊》與《說好不要哭》,皆據團長吳易蓁編寫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繪本創作發展,以親子觀眾為對象,藉由動物化的隱喻轉換,普遍與深刻地擴大歷史與人權討論。【2】而2020年的新作品《慢慢》,則有更大的敘事企圖,希望以光影呈現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進程。

慢慢(夾腳拖劇團提供/攝影黃約農Dumas)

要如何呈現台灣人民的百年追求?夾腳拖劇團保有一向對現實轉化的美學性,選擇以四幅畫作切入串聯,運用整個展演空間,以日常物件為轉換鋪陳,讓其產生的光影聲音擴大表現歷史景深。第一景由郭雪湖描繪大稻埕的〈南街殷賑〉開始,藉由桌上放置的瓶罐作為影像來源,表現各式日常聲響與行為,與當時安平繁榮的市井生活。下一景則進入菜市,類比陳澄波〈嘉義中央噴水池〉畫面,在表演者撿菜挑菜之時,背景聲為賴和《一桿稱仔》的台語廣播劇,似乎隱喻著社會的不公不義與殖民者的權力壓迫,一直含藏在看似平和的社會之中,而後,空襲發生,生薑化為戰鬥轟炸機、麵粉成為爆破煙塵,於此進入下一個場景──台灣歷史的重大轉捩點二二八事件。

此一場景由腳踏車為主舞台,在腳踏車上黏貼著各式人物,車輪轉動著,時代也跟著轉動前行,有時給予希望、有時是身不由己地被輾軋。在車身上,警察打傷販私菸婦人的剪影歷歷在目,而下一刻翻落的菸盒站起了各個呼喊奔逃的人民,那是黃榮燦〈恐怖的檢查〉版畫裡的人像。在鮮豔紅光中他們被緝查抓起,表演者也以台語唸出不同受難者姓名。觀眾被要求伸出手來,攫抓一個個驚慌的人影。這一刻我是不舒服的,似乎被強制暗指成為歷史的共犯而沒有拒絕的權利。接著車輪轉動中又已進入下一景,泰源事件陳良的遺書,和以煤炭造景的綠島燕子洞。洞裡插立著一個個燃燒過的火柴小人,呼應著前面三景皆以火柴點燃做為起始或結尾。有人燃燒犧牲,鋪排路徑,才有現在的民主。而映照著燕子洞的彩色投影,呼應了曾關監在綠島的受難者歐陽文先生之畫作〈光明在望〉。也由此,時間快速再推進,到了下一景,轉動的大輪軸上有著各式紙片,經由光線照射,投影在雨傘上,呈現九〇年代以降的各大抗爭事件:農民運動、野百合運動、母語運動、原住民運動、鄭南榕事件、三一八運動,甚至香港雨傘運動以及延燒至今的反送中。

《慢慢》以沒有具體語言的五個場景,詩意營造出連結畫作的時代氛圍,也藉由空間更換、火光燃滅,或是車輪、輪軸的轉動意象,呈現歷史的進程與無預警的變動。然則在意象氛圍為主體的呈現之下,也讓具體歷史變得迷糊不清、甚至沒有指涉。《慢慢》各場景間的串連並無代表性,而是散射地依循創作者意向前行,表現的美感強烈於歷史的進程,各事件紛亂錯雜。創作者希望尋找表現不具代表性的受難者,卻又皆以大事件作為景象選取,想要跳脫歷史標籤卻又標舉之,於是所有的「苦難」與「抗爭」似乎都被同一化了。而當時受難者對抗的敵人是誰?壓迫者的面孔在此作中如此單一且湮滅,或許也是被要求抓取影像時的我會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因為在失去脈絡的抗爭控訴之中,作為觀眾的我們反而是唯一具體的面孔。

雖然創作本身即是主觀詮釋、歷史也是當時代者的詮釋,但在處理上可以如何更加審慎?或許更精確的提問會是:這次作品主要的敘說對象/目標觀眾是誰?是對這些歷史熟知,可以很快拆解的人嗎?還是作為對歷史不熟悉者的好奇牽引?或者其實都不是,而是創作者個人對於歷史呈現手法的重新找尋?是的,我們的確還在找尋的路上,在再現歷史已經足夠之後、在參與互動開始之際,政治歷史題材如何與劇場美學互為表裡、加乘深厚、好看且批判,當是我輩創作者應當持續關切思考與嘗試行動的。


註釋

1、關於近代史主題作品,可參考筆者相關文章〈2019表演藝術現象回顧,現象6:劇場見證、思辨過往,化創作為當下行動〉,PAR表演藝術雜誌324期,2019年12月號;頁84-85。

2、筆者未有機會觀看《愛唱歌的小熊》與《說好不要哭》兩檔演出,文中所述依據劇團介紹與相關討論。

《慢慢》

演出|夾腳拖劇團
時間|2020/02/21 19:30
地點|Holi Space禾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每幅畫作在劇場化的過程中,創作者就每一段(每一幅畫)揀選什麼材料、增加或減少了什麼的調度,乃至材料(物件)的選擇可能導致的「誤讀」,皆形塑著觀看的方式,亦微妙地振晃此作試圖擺出的,「中性」的歷史詮釋。(吳思鋒)
3月
02
2020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