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到〈玻璃心〉!?聽 Kimberley 陳芳語《語過天晴》演唱會
4月
1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4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Kimberly 陳芳語於 2012 年演唱發行的〈愛你〉一曲,讓人對這位當時才十八歲的年輕歌手,開始感到熟悉。至今,此曲的音樂錄影帶在 YouTube 點閱已破億,在 KTV 更是長年霸榜。

十年後的今日,她站上 Legacy 的舞台,出演《都市女聲》系列專場。儘管演出介於清明連假之始,且看似面臨另一波疫情來襲,但放眼望去, Legacy 仍有許多觀眾駐足,聆聽 Kimberly 的《After the Rain 語過天晴》演唱會。當晚的演出如同春天的台北,不過於炎熱、也不覺微寒,平和且恰到好處。

在甜美與嗆辣間的音樂旅程

在 2021 年末,黃明志與 Kimberly 的〈玻璃心〉不只引起了關於中國、網路酸民、新聞自由等種種話題,甚至引起了外媒的關心,深度報導這首歌曲指涉的世界局勢。【1】華語流行音樂,自有其買單和關心的聽眾,但鮮少能在國際政治的範疇裡被報導。黃明志是位從不畏批判的歌手,常戲謔地在歌裡針砭時事。他這次在〈玻璃心〉的粉紅氛圍裡,直指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都讓你贏」的霸道無理,而陳芳語甜美但有力量的聲音可謂畫龍點睛,俏皮地和「玻璃心碎一地」、不時「出征」的網民,唱聲「對不起,傷了你的感情」。

從〈愛你〉一路到〈玻璃心〉,《After the Rain 語過天晴》演唱會除了紀錄這兩首歌曲外,還有 Kimberly 一路走來的漫長旅程。出道已十年的她累積了許多作品,而在這場久違七年的台灣專場,Kimberly 的樂手團隊以整齊精湛的功力,穩定地支撐歌曲的律動和根基。從 2021 年饒舌作品〈Kow Tow〉的嗆辣精準,到〈Walk With Me〉、〈After the Rain〉溫和的 Pop 與 R&B 裡,Kimberly 的歌聲娓娓道來、從容不迫。於澳洲長大,時常參與音樂創作的她,歌詞中英皆有是常態。甚至在新歌〈已經〉裡,也有一兩句台語點綴,彷彿顯示了這幾年她落腳台灣的經歷。

2010 年代,可說是台灣華語音樂盛世的尾聲。而在那個時間點開始歌手事業的 Kimberly,一開始便有了流量、口碑皆驚人的金曲〈愛你〉,但接下來也面臨尋找新定位、經紀合作、以及在不同市場的探索與挑戰。2022 年的 Kimberly 在樂風上更多元,也似乎更放鬆了。她不避諱演出〈玻璃心〉這類挑戰禁忌和中國市場的歌曲,也不介意嘗試不同的樂種。

越過「頂端」,然後呢?

在這次的演唱會裡,她演唱了第一張專輯的〈Satellite〉,肯定為樂迷帶來了一些驚喜,彷彿帶領聽眾回頭檢視,這首第一張專輯裡精彩優秀的作品。從精練的電子鼓點節奏左右聲道變化,到內斂的歌聲從耳邊低語至激昂,這首歌似乎也總結了寓形宇宙間、疫情影響下,一個來自澳洲、去過了各地但落腳台灣的女孩,在音樂和地理位置不停穿梭,曾經的等待和現在的嘗試。


Hey it's nice to meet you I've waited for a long time for you to come along,

can you take me somewhere where the view is fresh and nera?

I'm on top of the world,

I feel like a satellite, I feel like a satellite


(歌詞出自〈Satellite〉,收錄於 Kimberley 陳芳語首張同名專輯)【2】


在數位化的音樂世界裡,「世界的頂端」若指得是流量的頂端,Kimberly 確實已經造訪,並以衛星的高度俯瞰還在努力的音樂人們。但具有高度,並不代表擁有一切,依然需要不停地問:接下來呢?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華語歌手,若不想、或者不適合在中國扎根發展,要去哪裡?他們該以何處為中心發展音樂事業?

這些市場大哉問,不只是 Kimberly 正在面對,本場嘉賓 Julia Wu 吳卓源亦然。而她們兩位皆選擇台灣作為發展的地方。Kimberly 在演出中感謝唱片公司 ChynaHouse 華風數位,讓她有空間唱自己想唱的歌、給她極大的自由。在本場演出裡,彷彿也能感受到這些溫度。

整場演出倒數第二首歌曲,是她四年前參與中國實境比賽節目《創造101》時,與其他隊友曾翻唱的孫燕姿〈逆光〉。這首歌彷彿完美總結了她從澳洲、到 JYP 娛樂受訓、到中國比賽、面對過去的媒體事件或批評、和家人一起搬來台灣定居等種種經歷。而這位聲音狀態極佳的歌手,彷彿也已準備好走過風雨,迎向新的季節。

在這個季節裡,期盼 Kimberly 能得心應手,在流量與質量之間,更自適自在地創作與歌唱。


註釋:

1、Chris Horton (2021 年 11 月)〈The World Is Fed Up With China’s Belligerence (Atlantic)〉。The Atlantic。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21/11/china-taiwan-democracy/620647/

2、Kimberley 陳芳語(2012). Satellite. Kimberley 首張同名專輯. Sony Music Taiwan

《語過天晴》

演出|Kimberley 陳芳語
時間|2022/4/3
地點|Legacy 台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應具備明確的聲音發展元素,亦即讓音樂設計脈絡是具一致性,而本場演出是由多組短篇樂段串連而成,許多段落未能適當的設計「聽覺終止」,樂段收在漸弱的電子聲響,接著幾秒鐘的空白後,再由器樂開啟另一種「樂句文法」,敘事邏輯相當凌亂、既突兀也不連貫
5月
09
2024
魏靖儀以俐落而精準的換弓技巧,果敢地模仿鋼琴觸鍵,將自己融入了鋼琴的音色之中。儘管在旋律進行中製造出了極其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在拉奏長音時,由於鋼琴底下的和聲早已轉變,即便是同一顆音符,配上了不同的和弦堆疊,排列出不同組合的泛音列,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海浪拍打岸邊時,每次產生的泡沫和光線都不盡相同。因此,當鋼琴和聲在流動時,若小提琴的長音也能跟上這波流動的水面,必然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景象。
5月
06
2024
《這不是 音樂 會》利用聲響與視覺的交錯,加深了觀眾對於音樂的想像,也藉由超現實的畫作與動態影像結合,捕捉藝術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這真的不是一場音樂會,而是戲謔地、哲學地提點我們在座的各位:莫忘初衷?
5月
03
2024
究竟一場音樂演出需要何種劇場介入?這到底是趨勢還是必要?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約而同在四月的第二個周末,同時推出了兩檔音樂、聲音結合劇場的作品,分別是ㄧ公聲藝術《共振計畫:拍頻》與春麵樂隊《後現代登高指南》——沒有明確的戲劇情節、舞台元素與劇場語彙,卻讓人看見音樂與聲音如何「提問」與「建立關係」,而這恰好也是當今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核心實踐。
5月
02
2024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