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進太多點子的命題作文《玄異筆記》
11月
17
2021
玄異筆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8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玄異筆記》是看完之後會覺得很可惜的一齣戲。可惜什麼呢?

身為編劇與導演的李易修延續他從《大神魃》以來對於神話精怪題材的精確掌握能力,在充滿怪談野史的魏晉南北朝故事中盡情發揮。觀眾可以從故事結構的玄妙精巧,環環相扣,因果報應生生不息的情節設計中充分體會戲劇的演繹魅力。從《楊羨書生》到《談生妻鬼》,前中後分別緊扣左慈戲曹操、宋定伯賣鬼、以及狐狸精獻身等志怪故事橋段,來解釋此劇如何從陽羨書生起,又如何收束於緊扣此劇題目的書生筆記。

其中最為精妙且逗樂觀眾的戲劇情節是讓《談生妻鬼》的情節對白再現於談生與狐狸精麗娘的相遇橋段中。對白的相同對比出人物性格(前妻王氏與狐狸精麗娘)的不同,其中現代化的語言運用(呦!是個正妹)及演員誇張逗趣的表演方式使這段明明重複的情節演出卻吸引台下觀眾笑聲連連、捧場叫好。而觀眾在沈浸於連綿不絕、奇妙怪誕的故事中的同時,看到了諸多神鬼精怪,人物角色,終究能體會這齣戲想說的:靈魂之間並無差異,一樣擁有愛恨情仇、貪嗔癡怨,就像戲裡說的,「神也過不了情關」、「最可怕的反而是人心」。

另外,值得讚美的是此劇運用偶戲的選擇。由於題材本身的怪誕與神秘,充斥著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世界觀邏輯,偶的運用反而成為完美表現這種不符常理的合理方式。由於偶的靈活度,導演能因此安排非人類的偶與人類演員的演出,做出十分合理的搭配,使觀眾不會質疑此劇中神鬼妖怪的擬人化演出的真實性,反而理所當然地接受偶作為精奇妖怪的具體化象徵。其中,《宋定伯賣鬼》中,以暗中發光的偶來作為鬼魂的設定十分高明且出色。

然而,不能不提的是,這齣戲無法抹除的負累存在於此劇本身的框架設定中。

上半場開場前長達十幾分鐘的詩文朗誦及講解,簡直堪比令人昏昏欲睡的國文老師講課。而上半場大量的詩文吟唱及文學名士的故事傳唱,更讓人有夢回高中國文課現場的感受。我認為導演身陷命題作文(畢竟是趨勢文學劇場出資)的尷尬情境中,卻依然努力呈現戲劇的趣味性(這時就該神鬼精怪出場了!)。這齣戲的問題就是塞進太多的好點子,實在過於飽滿(又要大師導讀、又要文學名士故事、又要詩文吟唱、又要志怪小說),所以導致整齣戲有頭重腳輕、上半場令人昏昏欲睡,下半場精緻討喜的結構問題。更別說,由於導讀的關係,此劇加中場竟長達近三個小時。

在感嘆導演如此高明的手法之際,忍不住還是想說,命題作文實在難,還是讓文學歸文學,戲劇歸戲劇吧。

《玄異筆記 》

演出|趨勢教育基金會、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光劇團
時間|2021/10/30 19:00
地點|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