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三十歲人生《三十而α》
10月
04
2021
三十而α(白開水劇團提供/攝影 LIFT Studio 星起製片有限公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5次瀏覽
蔡億霖(表演藝術工作者)

三十歲,本應該是人生中正要綻放的精彩年歲,人們卻經常假傳統之手,自顧自地對於這個年紀妄加許多莫須有的框架與枷鎖,使得本應該輕舞飛揚的三十,悄無聲息地走入了世俗囹圄之中。

《三十而α》全劇主題圍繞著劇場工作者經常遇到的困頓與窘境,並以一位三十歲的女性表演藝術工作者經常面臨的世俗眼光,暗喻臺灣現今的劇場生態與文化。以一場劇場演員與導演雇主因酬勞而鬧上法庭的糾紛為此劇揭開序幕。「爭執」不對等的劇場工作食物鏈;「開金口」三十歲年輕人遠在異鄉打拼的無奈與心酸;「哀喲!我的媽」不同世代之間的價值觀衝撞;「老師都不老師了」教育現場的改變;「特亞劇場」政論節目現象與性別議題。導演王赫巧妙地利用幕次的安排,順理成章地與觀眾討論著大家想談卻又常常避而不談的話題,以詼諧的形式探討那些正在不斷碰撞日常生活的課題。

從開演前的暖場開始就帶給觀眾滿滿的幽默感,台上懸吊著尺寸不一,像是3C產品的投影幕,增加了穿透感並清楚勾勒出整場演出的風格,搭配偽直播暖場影片中,毫無內涵的聊天內容、尷尬的網速及突然壞掉的美顏濾鏡等等……,各種暗喻庸俗網紅文化的元素,充分展現了舞台設計連結生活的細膩之處。可惜互動式留言字幕的投影解析度稍嫌不足,無法更完整傳達笑點,好在演員的表演夠大,使之瑕不掩瑜。筆者以為若在技術層面允許的情況下,將偽直播影片調整為演員在後台進行準備工作的實況直播,定能讓觀眾增添更豐富的臨場感受度。值得一提的是,白開水劇團企圖以現場互動的形式,激盪出更多的討論與火花,因此選用了該團官方Instagram帳號為投票工具,在投票過程中達到了互動與宣傳的雙重效果,將時下流行的社群平台與互動概念,自然不造作地融入演出中,讓人會心一笑。

表演上,大量的獨白與角色的不斷切換,著實考驗著演員的功力。演員李易璇與汨椏.那默在演出中成功地展現了多年累積的劇場演出實力,雖然偶有前一個角色表演殘留到下一個角色表演的痕跡,不過從現場觀眾的反應與氛圍,不難看出她們的表演確實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認同。較可惜的是女主角與法官角色服裝轉換的安排,若能融入舞蹈或者肢體表演的形式來呈現,應能降低觀眾情緒被換裝的動作打斷的風險。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充斥著許多歧視與框架陷阱,但我們從不輕易察覺,又或者說我們從未停下腳步,仔細端詳生活中那些看似合理的不合理。劇中利用「虎姑婆」的歌詞探討性別歧視的議題,直面歌詞中不合理的邏輯與父權主義下的社會縮影;同時探究現代人的自我意識高漲與小確幸的追求,使得「婚姻」一詞對於當今青壯年族群而言,從過往的「必須」變成了現在的「必須?」從兒歌的角度切入性別乃至婚姻課題,感受得到,王赫與李易璇在議題呈現與討論方式的處理上頗費苦心。

劇中拋出了三大議題並且與觀眾進行現場辯論「人到了三十歲要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去好好賺錢求生呢?」、「三十歲的單身女性要不要趕快找個人嫁了呢?」、「看完目前的表演女主角要不要退出劇場圈?」這些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總能夠輕易地給出那些冠冕堂皇的建議與論述。然而,當自己面臨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是否能跳脫三十而立的傳統價值觀束縛,輕鬆自在地傾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而做出選擇,答案耐人尋味。而導演直接規定觀眾是辯論的正方,不僅沒有讓辯論方向偏頗至任何一方,反而營造出導演想強調的概念,盡顯導演與演員的能力,是非常值得讚賞的技巧。

「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這是卓别林的經典名言。人生的悲喜定義,端看觀者從什麼角度與距離回望,《三十而α》把生活日常跟表演的距離拿捏得宜,致使觀眾在觀賞演出笑到流淚的同時,又能夠適時地保持距離思索劇中拋出的議題與人生意義。

三十年,不長不短!但是,一個人一生中會有多少個的三十年?多少個自在無拘的三十年?而我們又將會選擇用什麼樣的距離,看待自己累積了三十年的人生風景?

《三十而α》

演出|白開水劇團
時間|2021/09/24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B9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理念前導、經驗隨行,形構出生猛活潑、又透出自我價值的懷疑與焦慮的《三十而α》,從現場觀眾的高呼,相信可以稍解這份焦慮——因為觀眾已然看到一人分飾多角的女演員,在他們的眼中(且實際上也是),「α女神」不是成為的,而是自始即是!(蘇恆毅)
10月
18
2021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