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現場」到「再現」場:《不可能的邊界》的轉譯及其不可能
4月
08
2023
不可能的邊界(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8次瀏覽

文 林宗洧(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鼓聲單獨響起,觀眾似乎被召喚到一個全然空白、沒有脈絡性的空間。四個劇場演員從表演一開始就展現了語言的多樣性,以及他們對於二元區分(dichotomy)的批判。然而,他們自身就深陷在這種二元區分的狀態中無法動彈,有一個「可能」世界與「不可能」世界;有一個人道主義者與另一個需要幫助的戰區;有一個得以安坐於觀眾席遠觀苦痛的劇場與另一個被苦痛編織起的真實生活。本劇一開始就看見了它作為「再現」媒介的侷限,正是無論透過如何的情感經驗的多樣性展演,劇場永遠都是一種殖民的象徵。

說起殖民,我們很快地就會將歷史與物質條件帶入討論。然而,本劇從「人道主義」的批判出發,談的是另一個維度的「文化」殖民。有一群「可能」世界的人前往「不可能」世界實行自己的人道關懷,而人道關懷卻正是因為這些「可能」世界擴展出地獄般的戰場才得以萌生與製造。帷幕隨著四個演員的拉扯而逐漸隆起,帷幕核心逐漸被揭開,觀眾似乎開始接近人道的本質,其實就等同於隆隆作響的戰爭鼓聲,以及角色們說不清楚的「現場」狀況。

導演刻意選擇讓四位劇場演員直接摹仿受訪者的聲調、口氣與談論內容(或者說以一種錄音機式的暫停與播放),讓觀眾似乎可以想像現場工作人員是如何詮釋他們在「不可能」世界的生活境況。演員就是工作者本身,而不是透過「扮演」他們來呈現一種連貫的劇情設定。這一方面指向了人道工作者由於個人身份及生命經驗所帶來的在現場工作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創造了一種故事們間的斷裂——大家的在「現場」經驗是如此異質,以至於既有浪漫化(romanticize)人道工作的敘事就成為一種不可能,甚至是可笑的嘗試。

劇場作為一種「再現」,無論角色再怎麼播放錄音,仍舊是一種對於現實的接近而不直接等同於現實。我認為,導演邀請了打擊樂手進行現場演奏,而不是透過事前音效製作的方式創造鼓聲,得以讓我們可以捕捉到「再現」現場的嘗試及其不可能。鼓聲相較於劇場演員的言說,在劇場表演中是更具有彈性與創造力的,角色的展演反而成為固定的,難以逾越的存在(甚至搭配上中英文翻譯,我們彷彿可以預測他們要說出什麼故事);然而,鼓聲也提醒了觀眾我們正在觀看的是一場難以逆轉的劇場表演,在劇場裡鼓聲總有停頓的一刻——即使在本劇最後,鼓聲持續了將近五分鐘——然而,在「不可能」世界中,戰爭的隆隆聲響從未停止,「現場」也未能成功搬回殖民性的舞台。

因此,坐在台下,身處在台灣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將「再現」場倒轉成在「現場」的思考。對於人道的二元區分,對於強/弱、善/惡國家的二元區分,對於真實與再現的區分,或許在這個時代裡已經成為難以堅守邊界,同時也難以迴避的,關於劇場也關於國家處境的反思。

《不可能的邊界》

演出|日內瓦劇院(Comédie de Genève)
時間|2023/03/19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餐桌劇場《Hmici Kari》中的主要人物Hana選擇回到部落銜接傳統的過程,正是不少現今原住民青年面臨的境遇,尤其在向部落傳統取材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裡開闢新的途徑,一直是需要克服、解決的難題。
5月
20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