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何必莎士比亞呢?《麥克白》
6月
22
2015
麥克白(黃盈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8次瀏覽
林乃文(專案評論人)

不帶點幽默感,簡直無法為這齣戲寫上一個字。通常要說哪裡哪裡不好,也需要用點認真追究的精神。我懂黃盈是北京大大有才的前沿(應該就是台灣說的前衛)青年導演,作品在法國亞維儂戲劇節、新加坡華藝節、日本利賀SCOT夏季演出季、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都演出過;我知道監製鈴木忠志是公認有才的資深戲劇家,「鈴木方法」的創造者,他的表演體系被好多演員奉為聖經,出版的書還有英文全套,導的戲也來過台灣好幾回,還是日本利賀戲劇節的發起人……;我不懂的是兩張王牌加在一起怎麼變成了一副鬼牌?

2012年黃盈的《黃粱一夢》曾在台北華山演出過,號稱「新國劇」,演員能使一身傳統功夫:蘇州評彈、崑曲、秦腔、太極拳、水袖功、刀槍把式、現場草書……;舞台概念是西式的,符號堆堆滿台;但整體還浸淫在一股冷謐凝重的氣氛中,看得舒服。這次,這齣戲就像換了另外一個導演,風格上毫無連貫之處,原來這就是所謂的「一戲一格」呀?!若硬要說這戲有什麼特徵,那就是處處有向鈴木忠志致意的痕跡;至於是充滿敬意的致敬,還是淘氣耍寶地說:「嗨!」的那種致意,我就不便妄加揣測了。

鈴木忠志喜歡用東方身體和東方形式結合西方文本,黃盈也選了莎士比亞的《麥克白》(Macbeth)做實驗,而且後舞台那一排木隔門屏,簡直跟鈴木2013年首演於日本、2014年巡演中國的《李爾王》舞台是孿生。是鈴木的話應該會讓演員在有開有闔半明半暗的木隔門後面壓低重心平滑移動,黃盈的演員也做了幾秒鐘,然後解散。鈴木導演喜歡用輪椅把演員推出來,旁邊還要伴白衣女護士;黃盈也有搬上一台輪椅,雖然我完全看不出其必要性。鈴木在《大鼻子情聖》和《茶花女》都用過的漫天櫻花雨,黃盈也用,只是大雨變成小雨,當不成滂礡的收場秀,就當做過場的小驚奇(雖然我一點兒也不驚奇)。鈴木忠志近年常用跨國演員,黃盈也不遑多讓找來自英國、俄羅斯的年輕女演員演女巫,但我必須說她們一點兒也不鬼裏鬼氣,反而比較像可愛的派對女孩兒,當她們說起英語時更讓我相信這點:原來莎士比亞的悲劇台詞也可以說得這麼日常生活呀!

至於拼貼混成的戲服,基本上很像コスプレ,連同表演風格,不免令人懷疑這是受了東洋漫畫的影響。至於卡漫風跟「那齣蘇格蘭劇」(據說英國人認為此劇是詛咒,往往不直呼其名)有什麼關係呢?我只能猜是為了「用歡樂擊退哀傷、讓嚴肅加劇可笑 」(文宣辭)。但鄧肯國王被殺的那晚,睡死的警衛要用超級大鬧鐘叫醒時,我沒有笑;警衛花好漫長時間穿妥衣服,我也沒笑;麥克白及夫人戴頂小花睡帽出來代表他們惺忪無辜,我沒有笑;看他們拿學校道具似的大刀砍來砍去,我更笑不出來;不過已經做古的鄧肯國王不時跑出來瞧瞧這個瞪瞪那個,大家卻當作看不見時,我真的覺得好笑——這個才是男巫吧!麥克白受幾個洋女人欺騙,跑去殺一個根本死不掉的假髮男,大家為此鬧得一團忙亂,他沒事人似地優哉優哉,麥克白要是最後沒兵敗被擊斃,遲早也會給這個怎麼殺都死不掉的老頭煩死!

用音樂劇來翻轉經典悲劇,真是下重手的做法,但怎麼聽來聽去都是同一首歌——1960年代的美國搖滾藍調“Stand by Me“——這首歌跟「那齣蘇格蘭劇」又有什麼關係呀?難道是向鈴木忠志之前到台灣來讓茶花女唱「綠島小夜曲」的跨文化創意致意來著?我想這一整場都是黃盈向鈴木忠志致意的歡樂派對。麥克白穿白西裝那樣帥,麥克白夫人還是個高中正妹,倚在麥克白身上顫抖完全是大哥女人的模樣;這其實可以是任何一個官兵殺強盜、山寨鬧內鬨、二哥殺一哥、小弟避避竄的故事,又何必莎士比亞呢?「前沿」不是無理可講,要不沿到台灣不夠老遠應該沿到月球表面。

《麥克白》

演出|2015兩岸小劇場節(黃盈工作室)
時間|2015/05/22 19:30
地點|台北松菸文創園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