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作業簿: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虛實之間,詼諧的環境測試
2月
16
2022
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愛與和平娛樂工作室_LNP.VILLA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8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農曆年節期間,通常滿桌三牲五鼎;當桌邊親友溫馨團圓抑或擦槍走火,音樂或可為這些豐沛的感官經驗帶來一些新鮮氣息。

剛成立不久的「愛與和平娛樂」,於虎年初四晚間舉辦了一場線上與現場同時進行的演出,由擅長揉合台灣 KTV 與夜店音樂場景、以中文及本土音樂為核心的「國語作業簿」,帶來了一場年節音樂派對。由賴皮 MR. SKIN、TAKA 及 AFURO GEORGE 三位 DJ 接連上陣,各自播放「大喜渣時代」、「電子情人站」及「癡心絕對慘」為主題的一系列歌曲。三個小時內,除了不間斷地放送一九九〇年代至二〇〇〇年代初期的「國語」流行金曲,也透過所選的歌曲,對去年年底男星出軌的娛樂圈風暴戲謔揶揄。

正如同逢年過節酒酣耳熱之際的八卦情勒一般,「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的輕鬆詼諧與不正經,因地制宜。


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愛與和平娛樂工作室_LNP.VILLA提供)


實體與線上一起同樂

「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的有趣之處,首先來自其實體與線上不同的票種。演出舉辦於去年正式啟用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其中限量的五十張現場觀眾票,除了身歷其境聽音樂,還可以暢飲贊助商提供的啤酒;而線上觀賞直播演出的票券,也分單純觀看,以及包含周邊商品選項。整場演出稍縱即逝,只限即時觀看。

演出中,「國語作業簿」的 DJ 們從王力宏金曲串燒,一路放到陶喆「飛機場的十點半」、林俊傑「那些你很冒險的夢」、到近期「滾石40撞樂團」企劃中,孫盛希與希有樂團的「分手吧」及問題總部的「傷痕」。隨著音樂,那些被鏡頭拍攝到的觀眾們,也從稍顯靦腆不安的左右擺動,到手拿啤酒自在舞動。雖說媒介便是訊息,而媒介塑造了人行動的模式,但經歷過夜店 clubbing 一晚的人們,對於這種逐漸放鬆和升溫的場景,大略都能心領神會。


由集體記憶形塑而成的聯歡晚會

在台灣接受過小學教育的人,應該都對那本收在書包裡的「國語作業簿」並不陌生;無論是來自背面總提醒「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國立編譯館時代,或者課文選文反映多元文化,且封面設計更加繽紛更多色彩的現在。而在金曲獎將「國語」獎項改為「華語」、國中小的「國語課」已有諸多改變的此刻,我們回憶中那本習以為常的作業簿,卻已鑲嵌成集體記憶。


 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愛與和平娛樂工作室_LNP.VILLA提供)

在現場的那頭,伴隨聲光與強烈低音的舞動,碰上了情感濃烈、聲嘶力竭的卡拉 OK 演唱;一如既往,「國語作業簿」的演出,所牽引的不只是聽眾處於特定社會和政治脈絡的文化感知,也塑造了一種充滿趣味的美學形式。而線上這頭,除了售票資訊外,平台也積極提供環境測試相關訊息,讓觀眾知道關於網速、瀏覽器、預先的測試和手續;了解這些,才能讓影音訊號傳至觀眾收看裝置的最後一哩路更加流暢,幫助我們在圍爐時、電腦前、家裡沙發上,不慌不忙一起加入派對。


虛實共融的聆聽感動

現場放歌開派對,遠端聽歌同歡。此種不慌不忙看似順理成章,卻是科技、文化與商業間充滿挑戰的重要命題,讓整個音樂生態系不得不手忙腳亂。歌曲的授權機制,是無論 YouTube、Twitch 或 Mixcloud 等 DJ 們常用的線上平台,都各自嘗試解決的問題。而 DJ 們恐怕是各種音樂工作者中,最習慣面對這些問題,也最願意嘗試各種線上演出形式的一群人了。


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愛與和平娛樂工作室_LNP.VILLA提供)

至於面對人在家裡卻不在派對現場的觀演環境,觀眾是否會因無法身歷其境而若有所失?近期的許多研究,似乎能帶來一些啟發。身為歌手與科學家的 Dana Swarbrick 與幾位心理學家,曾針對身處四大洲的三百多位觀眾,在看過不同線上音樂演出之後進行調查【1】。他們發現親身觀賞現場演出,對聽眾來說「社會連結」的功能是目前還無法被取代的,但線上演出能帶來因為喜愛而產生的感動(Kama Muta)。在受訪者的經驗裡,這些感動與參與現場演出的程度是相當的,有時甚至更多。

「演出需要製造感動」這樣的結論儘管並非嶄新,對線上演出而言卻也真確。國語作業簿的「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似乎為新春,以及我們的社會和音樂聆聽經驗打造了特殊製造感動的條件,看似起身跳躍、輕輕落地,且姿態從容。這場演出,也彷彿幫虛實並進的未來演出做了一場環境測試,以有點懷舊又有些調皮的方式,試試基礎設施及市場水溫,看看我們未來還能去哪裡。


註釋

1、Swarbrick, D., Seibt, B., Grinspun, N. & Vuoskoski, J. K. (2021) Corona Concerts: The Effect of Virtual Concert Characteristics on Social Connection and Kama Muta.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648448

《國語作業簿:初四了阿伯線上演放會》

演出|愛與和平娛樂工作室_LNP.VILLA
時間|2022/2/4 18:30
地點|KKTIX Liv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應具備明確的聲音發展元素,亦即讓音樂設計脈絡是具一致性,而本場演出是由多組短篇樂段串連而成,許多段落未能適當的設計「聽覺終止」,樂段收在漸弱的電子聲響,接著幾秒鐘的空白後,再由器樂開啟另一種「樂句文法」,敘事邏輯相當凌亂、既突兀也不連貫
5月
09
2024
魏靖儀以俐落而精準的換弓技巧,果敢地模仿鋼琴觸鍵,將自己融入了鋼琴的音色之中。儘管在旋律進行中製造出了極其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在拉奏長音時,由於鋼琴底下的和聲早已轉變,即便是同一顆音符,配上了不同的和弦堆疊,排列出不同組合的泛音列,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海浪拍打岸邊時,每次產生的泡沫和光線都不盡相同。因此,當鋼琴和聲在流動時,若小提琴的長音也能跟上這波流動的水面,必然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景象。
5月
06
2024
《這不是 音樂 會》利用聲響與視覺的交錯,加深了觀眾對於音樂的想像,也藉由超現實的畫作與動態影像結合,捕捉藝術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這真的不是一場音樂會,而是戲謔地、哲學地提點我們在座的各位:莫忘初衷?
5月
03
2024
究竟一場音樂演出需要何種劇場介入?這到底是趨勢還是必要?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約而同在四月的第二個周末,同時推出了兩檔音樂、聲音結合劇場的作品,分別是ㄧ公聲藝術《共振計畫:拍頻》與春麵樂隊《後現代登高指南》——沒有明確的戲劇情節、舞台元素與劇場語彙,卻讓人看見音樂與聲音如何「提問」與「建立關係」,而這恰好也是當今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核心實踐。
5月
02
2024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