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前進探索,就有新的生命力《樹梢來的微笑》
11月
08
2019
樹梢來的微笑(反面穿舞蹈劇場提供/攝影羅慕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7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很多臺灣的兒童劇,徒有絢麗吸引目光的服裝、燈光、舞台布景或視覺特效,三不五時就要玩互動來當興奮劑催化觀眾激動情緒,但表演始終停留在故作可愛的矯揉,故事始終說得七零八落,老套又拼湊,即使標舉「品格教育」大旗,便以為作品內涵有提升人文深度,其實是貽笑大方!

所謂「人文」,按《易經》所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必須時間醞釀,必須引導智性與靈性感知自然現象後去認識、思考、創造,累積而成文化;可是若思維僵化了、失去創造力時,那樣的舊文化,實有必要被變革翻新再造。太多兒童劇的舊文化、舊包袱,當它們機械化複製如包裝精美的糖果,雖甘味可口,但吃多了絕對無益孩子身心健康。如果兒童劇場工作者是真誠謙卑地站在兒童主體位置,仔細思考前述的呼籲,就應該更慎重地為孩子創作,不會小看孩子而做出那些沒營養的戲了。

借用生態學上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再反省,地球上所有生態系中生物個體的變化,與其他各式各樣的生命相互依存、互為影響。我們何妨也可以比喻兒童劇場需要「生物多樣性」,而不是單一物種群集的樣子;單一物種群集的現象,無法使生態平衡,自也喪失永續共榮的可能。所以,兒童劇不能總是逗小孩看了哈哈笑,大人看了卻覺得幼稚無聊,只好打起瞌睡或滑手機。當這類大型兒童劇依然充斥時,身為家長該有警覺,孩子置身劇場時需要更多的美學滋養,在這類兒童劇中是薄弱難獲得的。於是,每每欣賞到像反面穿舞蹈劇場《樹梢來的微笑》這樣不浮誇矯作,願意用心去琢磨一個故事,以戲劇和舞蹈共生,以實驗前進探索的精神,去嘗試在不同空間場域發想創意,孕育新生命力的作品,便讓人對臺灣兒童劇場的「生物多樣性」,充滿希望與期待!

《樹梢來的微笑》為「2019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藝術綠洲創作計畫」的入選作品,選擇在繪本童書店的空間打造一片翠綠新綠洲,演出故事與場景設定便很有意趣,從一隻蝸牛的視角來看種子與樹的成長,同時關照到與鳥、與風、與陽光的相依關係;不過少了雨,顯得美中不足。如同翻開每本繪本帶領我們飛入遼闊的想像世界,這部作品利用書店樓梯底下的空間,改造成了樹洞,樓梯則變身成了樹幹,既有的空間被賦予新貌,也帶領觀眾的幻想起飛。再則配合書店有限空間,每場次僅限十來個觀眾,如此親密近距離的看戲過程,也貼近了孩子常會好奇蹲下身探看自然萬物的景象。是的,此刻不分大人小孩,我們都蹲下身,看著蝸牛如何緩慢移動,為何伸出觸角,以及看見他發現焦糖餅乾品嘗美食的模樣。演員的每一個表演細節,當下此時都像被拿著放大鏡檢視。不得不讚美飾演蝸牛的何安妘,拋棄了兒童劇演員身體常會故作可愛的慣習,能用很自然柔美的肢體語言詮釋蝸牛的慢悠悠,幾次她移動到前排孩子面前,做出嗅聞東西等動作時,她清明澄澈的眼眸,溢滿一種真心分享的喜悅,她在告訴孩子她喜歡而融入這個角色;她也在邀約孩子:「快來一起聞一聞是什麼味道啊!」她的分享動作,引領孩子啟動嗅覺感官沉入,是美麗且必然的情感互動,剎那間交流出美好感動。兒童劇的互動,絕對不是每一次都要拋一個大型氣球給觀眾玩,或者在觀眾席中讓角色玩著你追我我追你的遊戲才是有趣。

蝸牛發現種子的那場戲,同時結合一小段光影戲和動畫,意指脫離黝暗,看見更繽紛多彩的世界,所以蝸牛善良積極的要幫蒼白的種子突破森林樹葉茂密遮光的困境,來到有著「樹冠羞閉」(Crown shyness)——指某些樹種的樹冠互不遮擋,形成一個溝狀開口的適應行為的林間,去尋找陽光,幫助種子生長。然後,觀眾被指引登上書店二樓,轉換到另一個空間,那是象徵樹冠和天空的所在,看鏡子折射的光,安安靜靜又活活潑潑的游移變換。創作者和觀眾想像力折射出的光彩,也共同交會在這空間裡,顯得奇幻優美。

最後種子長大了,原來它是俗稱「微笑樹」的白匏子,發芽的種子在微笑,蝸牛在微笑,他們欣悅合舞時,所有的觀眾也在微笑,甜甜的宛如剛採到花蜜的蝴蝶,心靈輕盈可以飛翔了。

《樹梢來的微笑》

演出|反面穿舞蹈劇場
時間|2019/11/02 11:00
地點|桃園毛怪和朋友們藝術童書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藝術工作者需要面對與釐清的問題則是,為何要做特定場域演出?如何駕馭非劇場空間的地景設備?在這個場地設計的演出完全無法移地再製嗎?觀眾觀賞過程的身體感受要如何被考量?這些,以及延伸的問題,等待我們進一步思考與釐清。(徐瑋瑩)
11月
08
2019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