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堆疊,難以成章《無間賦格》
6月
15
2012
無間賦格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3次瀏覽
陳偉基

每次觀賞學校的學生作品,難免會遇上學生演員太年青而閱歷太淺,及學生被困於「學校作業」的層次兩大問題。無疑,這是放諸四海也解決不了的狀況,說實在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反向來說學生總能以其年輕的率真的活力彌補缺乏生活經驗的不足。如此,編導學生校內作品時,編劇及導演往往會用不同的場面調度、舞台效果,及引導學生以表演技巧掩飾他們沒法以內化的情感演繹角色的問題。然而,縱然《無間賦格》利用了時空穿插的故事,大量科學用語;繁多的舞台效果,舞台成兩層,上天下地多個機關;幻變燈光甚至出動UV光效,就像要用盡所有顏色;服裝精緻得在衣布上透現多重紋理,乃至頭像、歷史。然而,幾個部門所做出來的效果是過於豐富,互相對沖以至失焦。在如此七彩繽紛的舞台之上,演員那份活潑的能量被淹沒,沒有方向的迷失於無間之地。

可能劇本是演員以編作方式結集多個國民黨敗走台灣的歷史片段,最後由導演修改,欲使雜亂成章。故事以男孩遇上天降女孩為主線,但女孩原來是「中央醫學科技研究院」的實驗體,在其腦波中可取得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期的訊息。以致,一場存在於兩個平行時空的故事穿插發生。問題來了,我們所知這些所謂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期的訊息,戰敗出走、戰爭裡殺人、同伴變成敵人,這些歷史何需國家機關科學研究?他們聘一位歷史教授就可以勝任了。從故事的根本上,瘋狂科學家發了瘋的,耗費資源心力要研究的,竟然是上一代的歷史創傷,邏輯上已不成立。男孩最後終於走進女孩的思緒,卻進入了稱為「意識之海」的地方,當中有一群怨靈,他們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只知從前受盡痛苦而已,以致他們要帶出的是人內心惡的存在,及揮之不去的悲傷。然而這樣把人性內在之惡擴至無限大,那又何必一定要點出二二八及白色恐怖?說穿了也可以描述台灣多次大地震等也無妨。那麼,最後結局以宏觀視野完全地推倒前半段不合邏輯的情節,其實要表達什麼?

劇本最嚴重的問題是,演出不時加插一些經典劇作的對白,例如男孩會說一句︰「在4.48的這時刻……」,或許上下文理可通,但莎拉‧肯恩(Sarah Kane)《4.48精神異常》的句子加在其中,其象徵意義何在?又如劇終時女孩醒不過來,科學家及其他人圍著她,以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七個猶太小孩》那「告訴他」句式不斷對女孩說話,最後更要說︰「告訴她,我們愛她……」。或許導演以為這種「告訴他」句式滿詩意,然而對了解原著的觀眾來說,是突兀,甚至反感。《七個猶太小孩》的句式並非單純為了詩化美學而設,當中深具一份民族承傳的思想壓抑,乃至種族矛盾。《無間賦格》內容完全與《七個猶太小孩》無關,縱然同樣談及歷史及世代,但討論的方向不同,而且演出亦沒有說明兩者之間在思想上的關係。《七個猶太小孩》的句子沒法為演出在思考深度上有所提升,觀眾也不會因為知道(甚至不知道)其出處有更多反思,以致最後只餘借英倫大師句式來修飾詞藻的效果。

這種三不五時加插國外劇本句子的情況,和《無間賦格》劇名的內涵一脈相連。記得宣傳時一直強調劇名「無間」出自佛家之地獄,「賦格」乃指不同聲部之類,但如果結尾之惡是如此普世,又和佛家有何關係呢?「無間」之義何在?當然,我們可以無限聯想其關連性,但回想一下,演出有否給予觀眾哲學性的入口,佛性的出口?情況就如撰寫論文時加入名人名句,或許創作時想到萬般涵意,也以為可令文章看起來更具份量,無奈出來的效果並非如此,到頭來只是堆砌無味。

再加上,舞台燈光音樂服裝各自精彩,單獨觀賞反倒有特色,無奈卻搶去演員焦點,無助演員表演之餘,失焦的 出現互減對方美感的問題。其中例如舞台幾個出口開關費時,既無機動力也難以理解其需要性,其中很多次如演員於台左完結,卻為了要遷就機關而偏要於台右入後台,浪費時間之餘,也只令觀眾覺得這些機關只是製作隊在炫耀舞台多變技術,但其窒礙觀賞的感覺令人嗟嘆不已。

另一方面,或許演出始終是演員各自創作,最後由導演總領,故此可看出其調度不大流利,節與節之間承接無力。以演出中的舞蹈為例,一眾幽靈以舞蹈演繹翻船苦難,誠然這是整體演出最有張力的一場,各演員使出青春的本錢,灑盡汗水,跳出痛苦與掙扎,然而舞蹈超過十分鐘了,仍只停留在一個狀態,沒有昇華出其他情緒。之後一段,怨靈在意識之海再跳上十分鐘左右的舞蹈,也是一個狀態收結。即使我很欣賞這些舞蹈,但會問,舞蹈對整體演出作用何在?它們往往總結了上一段的情緒,但過長的舞步,除了令觀眾看出演員多賣力之外,既沒有提昇情感及思想的層次,也沒有為推展情節,更別說要為下一段開啟出路。

最終,我們可以看到《無間賦格》以其繁雜而加插多句經典的劇本、五光十色的舞台效果、突出演員多少活力的調度,向觀眾展示的僅是學院戲劇資源如何豐沛,每個部門均發揮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但當結集起來時,卻是技藝展現而已。我們可以看看演出節目單的編排便明白,當中有著大量導演的個人感受,設計師簡歷,及演員感言、介紹,然而絲毫沒有關於演出資訊,包括角色表、分場、故事簡介、故事所要帶出的思想、訊息。或可以說這些東西已融於導演及演員的感想之中吧,但既然稱為演出節目單,竟然沒有正經介紹節目內容,如此一來,《無間賦格》重點是介紹一眾導演、設計師、演員、藝術學校的技術,至於演出,反是其次吧。

《無間賦格》

演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時間|2012/06/03 14:30
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