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女角的現代運用《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
5月
08
2019
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演出劇組提供/攝影張家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8次瀏覽
黃文璐(自由撰稿人)

為何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要去看一個中國古代故事?絕色美人西施的下落一直是歷史上的懸案,《絕越書》有言:「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我們卻不知當美人遲暮,其愛人之心是否永恆,亦或是她早已在完成間諜任務後沉睡於湖底;相較而言,鄭旦這位美人似乎更為陌生,關於她零星的訊息是:生來美艷,曾與西施一同入吳王宮,但因吳王夫差對她並無偏愛,因此她的生命被掩蓋在歷史的塵埃中。

音樂劇《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正是以西施和鄭旦這兩位娉婷美人的故事為原型而創作。以兩女為主角,創作者所欲彰顯的女性主體性,欲談論的現代愛情議題,將如何在劇中體現?我認為,先從兩女角的形象塑造談起。也許我們在看這齣戲時,並沒有必要去考證其演出服裝、人物造型或角色台詞有沒有確切地符合春秋時期的歷史設定,因為編劇朱昕辰和導演徐鈺荃讓「美女特工」這樣的現代詞彙出現於劇中,服裝風格亦為混搭,似乎已讓這部戲充滿了戲謔、重組、拼貼的後現代風格,又佐以二女子與吳王夫差(詹毓仁飾)、越國大夫范蠡(溫浩斌飾)之間的愛慾糾葛,酣暢淋漓地書寫了一齣詩意的愛情絕唱。

劇中,編劇重塑了西施:西施經歷了萬人海選的青澀期,魅惑之術訓練營的成長期,被范蠡拋棄後的黑化期,服了愛情靈藥而後愛上夫差的盲目期,以及最後追尋真愛的本我期。少女時期的西施天真無邪,對傳授自己魅惑之術的鄭旦言聽計從,對寫給自己情詩「天女下凡,見之難忘;一日不見,思之更狂」的范蠡信以為真。她相信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真相」,明月皎皎,勾勒的是她與范蠡相互依偎的身影,星漢西流,見證的是她與鄭旦如央央長夜般綿長的姐妹情誼;正因如此,當范蠡將一切都說成是「測試」時,西施必然黑化。飾演的西施的演員李冠葭,相貌上已符合西施清麗的特質,表演亦可圈可點,嗓音尤其出色。遺憾的是,角色在不同時期的服裝與造型並沒有明顯的區隔,相較之下,鄭旦這個角色的服裝與造型,就更顯出彩。

創作者也巧妙顛覆了鄭旦秀女的身分,她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精通魅惑之術的西域女巫。在劇中,鄭旦(賴冠穎飾)一出場便讓人耳目一新:妖嬈的紅色薄紗衣衫勾勒出窈窕身形,一頭的黑色秀髮編織成了多股小辮,瑪瑙紅的髪飾輕盈地在髮梢間點綴,讓鄭旦看上去頗具異域風情。這樣的鄭旦也曾類似西施般天真無邪。她身穿黛粉色的衣衫,跟在青梅竹馬的范蠡身後,形影不離。那時,愛情便是她的全世界。劇情結構上,此段做為人物前傳,被設計在范蠡因誤會鄭旦給她下毒,而手刃她之後。舞台則運用兩層薄紗,區分出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在過去時空,范蠡因覺人言可畏,嫌棄鄭旦的生母是西域女巫,恐影響自己的仕途而將其拋棄,著粉黛衣衫的鄭旦心如刀割,泣不成聲。絕望過後,鄭旦覺醒,她一層層的脫下粉黛的衣衫,露出了裡面如火般妖艷嫵媚的大紅薄紗,跟隨著音樂起舞和歌唱,自此決定精研巫術的她,以旋轉舞蹈,展現角色的蛻變和升華。

「我真的好恨你,又好愛你」,這是鄭旦留在世界上最後的話。這位西域女巫的舞姿是報復性的性感魅惑。她怨恨曾經的愛人范蠡將她拋棄,更嫉妒西施無需費什麼氣力,只需回眸一笑,便能引得范蠡癡情地用自己的鮮血為她寫出纏綿的情詩。也因此,她習慣用靈藥、舞姿、心計將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鄭旦由愛生妒,由妒生恨,她假意騙范蠡只身一人入吳宮,實則希望他「入吳宮,無處藏身;遇夫差,血濺兵刃」,亦或是「斬西施, 看破紅塵」。

不得不說,全劇的十一首原創中國風歌曲歌詞都寫的比台詞更精彩。有的合轍押韻充滿古風,而有的符合了流行音樂易於傳播的特徵,歌詞直白而朗朗上口,可見編劇朱昕辰的國文功力和作曲吳子齊的國樂功底。兩位女主角李冠葭和賴冠穎均為科班出身的音樂劇演員,其演唱亦有可圈可點之處。李冠葭的唱功氣息更足,情緒的控制力也較優於賴冠穎,而賴冠穎的演唱,則因配合其更傳神的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同時,創作者將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閃回手法運用到此作中:盈盈的月光打在舞台中間的一席紗簾上,簾子後病入膏肓的西施,虛弱地躺在愁眉不展的夫差懷裡,簾子前心力交瘁的范蠡,正擔憂著進軍之事與美人之安康,鄭旦則心情複雜地在一旁默默陪伴他。這裡的平行拼貼,成功地刻畫出同一時空下,四位主要角色的個性與不同處境。在演出的結尾使用類似的手法來表達:鄭旦與夫差的鬼魂,分別與西施在蓬萊仙島相遇,並完成了最後的諒解和救贖。劇末可惜之處是,當夫差希望西施跟他一起去陰間時,因真愛的力量而掙脫了忘憂草功效的西施卻說:「西施不屬於任何一個男人,她只屬於她自己」。女性意識在此處突然地覺醒,實在有些牽強,對觀眾而言,原沉浸在剛剛才營造出來的浪漫感傷中,一下子被這句話拉回了觀劇的現實空間。

總而言之,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而在這部《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中:為愛放棄自我還是為愛重塑自我,這是一個問題。現代人也未嘗沒有過類似的困擾,於現代女性而言,在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中,通常要求她們犧牲自我的青春、容顏、事業來成全家庭的圓滿,那一個個穿著圍裙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後也曾擁有一個個屬於自己曾經的美好夢想。卻也不得不在月色下將它們匆匆埋葬。另一方面,讓筆者延伸想到,當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的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像此劇的西施一樣,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堅持維護自己的主體性,不再屬於任何人。

《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

演出|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時間|2019/05/02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2樓拱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