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凝望,噤聲的傷疤《遲來的家書》
6月
27
2018
遲來的家書(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6次瀏覽
江岱軒(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明慧吾愛:請原諒我的不告而別,已知剩下的時間不多,我沒有機會再陪伴你和淑芬,盡一份做爸爸的義務…」(摘自劇中文字)

戲劇尚未展開,摺頁文宣中蕩氣迴腸的文字便讓《遲來的家書》教習劇場中的觀眾跌入歷史長河,深刻感受戒嚴時期受難者對家人的牽掛與無法言喻的無奈。台灣轉型正義的齒輪已在政府及民間組織的推動下開始轉動,然而,在各種政治力量的角力之下,還有許多重要的文獻檔案尚未被釋出與審視。《遲來的家書》教習劇場以戒嚴時期受難者的家書作為牽引歷史議題的物件,結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當前特展「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之展示主題,運用「教習劇場(Theatre-in-Education, 簡稱T.I.E)」的互動式演出方式引導觀眾參與、思辯及表達想法。

轉型正義強調讓受難者及其家屬得到應有的正義和補償,但除了得到正義伸張的渴望之外,一般人均難以理解受難者家屬在戒嚴時期中所面臨的處境和困難。《遲來的家書》主軸圍繞著戒嚴時期被指控叛亂的男主人被迫和家人分離後,受難者家屬所承受的挑戰─政府情治單位不時的盤查、左鄰右舍的閒言閒語、社會氛圍中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的緊張及壓力,以及解嚴後依然存在在心中的深刻恐懼。以教習劇場的教育目的觀之,觀眾的積極參與、展開多元觀點思考是戲劇欲達到的目標,除了仰賴引導員流暢的帶領及說明之外,演員事前對角色縝密的準備、充分思量角色的困境以及在與觀眾的互動上保持高度彈性,是一齣成功的教習劇場必備的元素。

劇情從女兒淑芬和母親明慧的對話開始,以警總盤查的場景演繹政府當局對家屬的迫害,引導者使用良心巷的互動策略邀請觀眾以鄰居的角色列隊,在母女倆前進時請觀眾對她們說出當時鄰居可能會產生的想法,進而討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對母親明慧的教養方式及女兒淑芬在個性上的影響。劇情隨著淑芬的成長向前推展,高中朋友美娜邀請淑芬參加舞會,在70年代禁歌「給我一個吻」的輕快旋律中,觀眾亦上場和演員一同盡情搖擺;此時哨聲響起,警察衝進會場叫囂制止,觀眾在錯愕的情緒中感受到戒嚴時期政府的管制力量無所不在。劇情接著轉向淑芬面對欲離鄉的美娜,聽到好友欲前往美國的消息讓淑芬十分為難,在坐針氈的戲劇策略當中,淑芬和觀眾展開思辨與對話:「是否該和美娜說明家裡的狀況?我能夠信任別人嗎?」在對話的過程中,觀眾瞭解了淑芬的想法,更能夠同理受難者家屬難以向他人傾訴的理由及心情。

1987年解嚴後,許多研究單位開始拜訪受難者家庭,欲蒐集資料為受難者平反,但母親明慧依然抱持不信任政府的強烈態度;引導者請觀眾上台,以論壇的戲劇策略和明慧對話,說服明慧接受研究單位的採訪。儘管因為時間不足的緣故,僅有一位觀眾能夠上台說服明慧,然而筆者能夠感受到台下所有的觀眾均屏氣凝神的聚焦於台上一來一往的互動。在最後的心情靜象中,更有長者觀眾在落淚之中向明慧表達安慰及疼惜之意,過去噤聲的傷痛彷彿在戲劇的衝撞之中鑿出了讓光透入的窗口,在教習劇場的溫柔撫慰下得到重新理解與對話的機會。

《遲來的家書》教習劇場將時代人物帶到眼前,觀眾得以在多維度的感官體驗與理解中神入歷史;不同於扁平的文字敘述,戲劇以活潑生動的方式闡述歷史及社會的複雜與限制,讓現代的觀者體會時代人物的徬徨與困頓。整體演出除了起始簡介戒嚴的背景稍嫌冗長,以及引導者在帶領及敘述上有些生硬之外,筆者認為在劇本段落的情節安排及演員與觀眾互動狀態上細緻又出色。不論觀眾在戲劇策略中如何抉擇及回應,走出了劇場,參與者的心中依然存在著戲劇演出與互動所帶來的感動與省思;經過教習劇場的洗禮後,手中如同緊握著探究歷史與真相的火炬,更能勇敢地向前走去。

《遲來的家書》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8/06/03 13:00
地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湖畔教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