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藝穗節:直到夜色溫柔
9月
1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2次瀏覽

劉韋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約/不約

身處資訊爆炸、網路蓬勃的時代,要認識人的最快方式,就是打開交友軟體,無論配對與否或聊得上心,都有可能促進一段新關係的開始,但也像曇花一現只在夜晚瞬間美麗,然後消逝。觀看簡莉穎(1984-)編劇《直到夜色溫柔》就有這類感覺,特別是由一群年輕學生主演更有說服力,在空調強、場地大的學院劇場,一張純白雙人床配上柔色燈光,眾目睽睽下看約炮文化(dating culture)從無到有,對於演員們是極大挑戰以及考驗觀眾對性的接受程度。

如果我們看簡莉穎的劇本,會發現超過十個橋段詮釋身體與性(body and sex)的關係,礙於演出時間,全長九十分鐘的戲碼,包含八個劇目,就足以讓觀眾目不暇給,有眼花繚亂之感。不僅演員努力,觀眾也要很認真才能進入每段情節所要講的意涵,再加上只有四個人演,角色互換,讓剛開始看戲的我,在還沒從上一段情節裡跳脫,馬上進入下個新故事,心生懷疑覺得這有連續性嗎?

顯然沒有,劇本裡寫得很清楚,故事是各自獨立的,要談的主題很廣,有階級不對等、身體障礙、性取向差異、外貌協會等,雖然同樣都是約炮但內心複雜卻大大迥異。作為臺北藝穗節的表演,充滿實驗性的精神是不可少的,第一幕「一男X一女」是描述在印刷廠工作男子求偶不易,透過軟體認識非單女子,兩人約出來偷情,起初女生害羞甚至建議對方乾脆找同性算了,但男子表示沒興趣,只喜歡女生,在半推半就下完成床上運動。最後,男子想再約,遞上名片,但女子離開後把名片丟棄,結束這故事。看起來很殘酷,卻非常真實。

親密與疏離的變奏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則是「一個男孩和一個男性侏儒」描寫男侏儒同志想要約炮,好不容易透過網路約到,來的卻是其他人,感覺被玩弄;然而,這個貌似玩咖的青年,我認為是全劇中最有愛心的。他教導侏儒男如何從缺乏自信到但學會口交的技巧,仔細看待殘酷兒(Disabled Queer)需求,讓人感動。難道身心有殘缺與一般人不同,就無法約炮嗎?編劇給了另一個思考空間,雖然邊緣但也有能動力,靠自己的力量證明我也可以,不全然倚靠他人。

除了男同志戲碼,女同志則是這齣戲的重中之重,像是「女孩A和女孩B」、「一個女生和一對男女情侶」、「一對T婆女同志伴侶和T的男性炮友」、「房間內,女孩A、B」看似獨立的章節,實際上卻內在連貫。在現實層面,女同志相較男同志更難約到炮友,看目前的交友軟體,女同志市場小,雖然在影視作品方面描寫女同的並不少見,例如杜修蘭《逆女》、曹麗娟《童女之舞》之類的創作。編劇簡莉穎為了讓女同志有更多現身,在戲中討論雖有異性伴侶的雙性戀,在另一半是聽障的情況下,赤裸裸的在對方面前性愛,滿足綠帽癖(Cuckquean)所帶來的快感,由於是公開劇場演出,更顯大膽刺激。其次,如果另一半無法滿足,偷吃是否具正當性(legitimacy)這牽涉到倫理/道德層面,以及性欲流動,重新理解這群人的心理狀態,而不只是妖魔化其行為。

反思身體性

最後,在戲終之前,編劇用了兩段情節,既是具體,又是抽象的手法,「一些房間裡的即景」,有男女、男男、女女、各種姿勢的性愛,透過燈光與道具相互配映,顯得曖昧異常,溫柔滿分。最後一幕的女女對話是讓觀眾思考從開場到結束的過程,到底身體的性慾在現代社會裡,如果是陌生人彼此分享身體,又或者,兩個熟悉的老朋友體驗溫暖,這是現實的人際關係,我們也在其中生活。

你是誰?好像很熟悉,是否我們在哪裡見過?約炮的芸芸眾生,如同時間輪轉,帶回最初的那個感動當下,性愛不只是看到對方,也是看到自己在他人眼光裡的存在,身體不再是只是肉體慾望,更多的是心靈相犀。感謝編劇和演員們在秋天的時分,展示一場眾生浮世繪圖像,吸引觀眾共舞在溫柔的夜色裡。

《直到夜色溫柔》

演出|直到日正當頭
時間|2022/08/27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敲敲莎士比亞親子劇》以馬戲團說書人講述莎士比亞及其創作的戲中戲形式,以介紹莎翁生平開始,緊接著展開十分緊湊精實的「莎劇大觀園」,在《哈姆雷特》中,演員特地以狗、猴、人之間的角色轉換,讓從未接觸過莎劇的大小觀眾都可以用容易理解的形式,理解哈姆雷特的矛盾心境
5月
21
2024
餐桌劇場《Hmici Kari》中的主要人物Hana選擇回到部落銜接傳統的過程,正是不少現今原住民青年面臨的境遇,尤其在向部落傳統取材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裡開闢新的途徑,一直是需要克服、解決的難題。
5月
20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