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情還諸烏托邦《水袖與胭脂》
3月
14
2013
水袖與胭脂(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57次瀏覽
吳岳霖(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作為「伶人三部曲」最後一章的《水袖與胭脂》,就如導演李小平所言,從《孟小冬》、《百年戲樓》到《水袖與胭脂》符合了「點、線、面」的敘事結構。當人、歷史都可以用「戲」來敘說時,《水袖與胭脂》更具企圖心地調高了虛構的成分,「以戲演戲」,於舞台上搭建出一個屬於伶人的國度。這虛實交錯之時,演員和被演的人都是演員,彷彿底下的觀眾,也不過是在演出自己的人生,將整個劇場瀰漫了一團雲霧。

就整個劇本的敘事來說,上半場的故事,在太真仙子、喜神、楊貴妃、唐明皇這些典故的運用之下,顯得錯綜複雜,甚至帶有某種推理性。或許,對於知曉典故者,必然會對這些交錯於虛實之間的背景感到會心一笑;只是,這樣的鋪陳方式卻可能侷限於觀眾的古典戲曲素養,導致在無法釐清脈絡之下,打了個瞌睡,就這樣離開了梨園仙山,甚是可惜。不過,下半場的情節卻是非常地緊湊動人。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上半場是否看懂劇情者,似乎都能夠被下半場的情節抓進漩渦中。下半場的說故事方式似乎有別於上半場,上半場著墨於整個情節的建構及思辨性,卻因過度破碎而使部分情節必須透過觀眾自行去串聯其邏輯,但下半場卻扎實地回到故事的講述,開始化解太真仙子懸在那句「在天願為比翼鳥」裡的執著。

不過,這個劇本雖處理了個看似沉重的懸案,卻同時因「以戲演戲」而在其中穿插了戲曲的笑料,例如:程嬰與其妻的控告,或是竇娥的羊肚湯、金玉奴的豆汁等。特別一提的是,《水袖與胭脂》中的雜技是活絡了整部作品的關鍵,其恰如其分地鑲在劇情之間,加上此次的演員之身段與動作,皆無任何失誤,促使雜技不會讓人看得膽顫心驚,又被迫脫離出戲劇的情緒,我認為是這次表演處理得非常精妙之處。

在表演上,更令人觸動心弦的是飾演太真仙子的魏海敏,她的唱在本有的梅派戲裡,完全走出了另一條道路,又不囿限於《太真外傳》的規範。在高亢地迴盪於整個戲劇院的同時,卻又能夠低迴於觀眾的耳際,展現出魏海敏掌控與駕馭聲音的能力。此外,最後的那段唱,接近於《孟小冬》用以訴說孟小冬本人心聲的流行音樂式唱法,卻不因以戲曲為架構而顯得唐突。可見,在「伶人三部曲」一路下來,其實國光劇團逐漸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表演系統,這樣的作品雖無法再被歸類於戲曲,卻緊握著戲曲的獨特美學與語彙,展現「劇場是東方的」的姿態與氣質。唐文華、溫宇航分以京劇、崑曲的唱腔,也因這樣的舞台特性,能夠各自鳴唱,卻又得以和鳴。或許,這是「伶人三部曲」走到《水袖與胭脂》時,最美麗的一個交會。

在《水袖與胭脂》裡,真正揪心的是撇除劇本、表演等形式問題,而交織其中的王安祈(作者)於戲裡的情感寄託。就像她在「編劇的話」裡所言:「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戲,也都希望主導自己的戲,而戲未必還原真相,戲劇反映的是每個人所期待的人生……」,似乎又再度回應了《百年戲樓》裡最動人的那段:「人生的不圓滿,只好在戲裡求。」不管「伶人三部曲」是否真能圓滿,至少在《水袖與胭脂》裡,我們看到其所勾勒,並真誠吐露的一字一句。因此,《水袖與胭脂》一開始建構了一個「烏托邦」的梨園仙山,或許就是給予這群演戲的伶人們一個舞台,也是一個心靈的寄託。特別是最後一幕時,近乎全體國光劇團的演員都站上台時,這種悸動不只存在於演員(伶人)本身,更在一路看下來的觀眾眼裡泛出了淚光。或許,《水袖與胭脂》的結尾處理地些許突兀,彷彿是無法收尾了,才以一個「大團圓」的方式站上舞台。只是,當我們換個角度想時,是否這個戲雖屬幻夢,卻不過就在求那個圓滿嗎?其實,烏托邦不過是個盡情演戲的可能,所以編劇並不處理宰輔偷登梨園王位後會怎樣,因為真正的烏托邦,可能是在太真仙子與行雲班走演江湖時,才在她已解脫的心靈裡真正存在著。

最後,梨園仙山是烏托邦嗎?或許並不是,而是到了最後的那幕,和著觀眾的掌聲,整個戲劇院都將成為一個真正的烏托邦。

《水袖與胭脂》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3/03/09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齣故事性與思想性兼具、場面與表演皆有可觀的作品。前半場在納悶著,不知道要將這故事放在虛構的哪個維度,但弔詭的是有一部分的趣味是來自這種不確定感所帶來的懸疑。(謝筱玫)
3月
12
2013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