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空間、情感交換…之後《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
8月
20
2018
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僻室提供/攝影牧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5次瀏覽
黃馨儀(專案評論人)

2018年台北藝穗節眾多節目之中出現了一檔五戲聯演的策展「我好揪節」。策展團隊僻室以掙扎、糾結為概念,邀請了五位年輕的創作者,一人一個空間製作一檔單人演出。五檔戲都和表演者當下的現實處境有深度連結,具有強烈的自傳性格。【1】

「糾結」具有一種往復性質,個人困頓期間、自我對話而無法脫出。以編劇為主的陳弘洋,利用華江整宅的特殊地形,藉由水窗口連結各騎樓與天橋形成的口字型通道,就其在澳洲打工渡假時的日記與每日的跑步習慣,以中文《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這樣肯定的題名,反身以英文去提問What’s Left? 還有留下什麼嗎?還有什麼是重要的?而語言的變異性也展現在一開始,陳弘洋「扮演」了一個非陳弘洋的說英語者,當觀眾到場時純以英語招待、給予跑步需要的冰塊水和毛巾,調侃觀眾,進而邀請大家一起跑步。全然地、帶有腔調的英文在起始成為了一道阻隔與拒絕,使觀眾在未能全懂之間被逼著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跟著跑了第一圈,也進入了陳弘洋的澳洲生活。

跑完第一圈後,陳弘洋切換回中文,進行開演提醒。換回中文以後,一開始以英文溝通時必須得跑的「契約」似乎就不在了。【2】這樣的斷裂滿可惜的,因為在過程中,作為觀者的我可以強烈感受到跟著跑步的必要性。【3】雖然說光看陳弘洋在華江整宅的空間中跑著,對應橋下的車潮便已有一番風景,如同那些質問,每天都活著、都在移動,但又移動了多少?能真的經歷多少?即使跑到氣喘吁吁,卻仍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像滾輪中的老鼠;即使留在台灣,也一樣面對的生之掙扎。陳弘洋跑步移動的畫面對應他的澳洲日記,關於在工廠日復一日的洗刷、為了工作才活著或是為了活著才工作的思索,如果可以把痛苦的時間加速,將會剩下什麼呢?他的聲音對映著整宅圓環天橋下川流不息的車潮,城市在禮拜天下午仍快速運行著,一切都在改變異動,個人的掙扎如若蜉蝣撼樹。

光看就能理解的掙扎,為什麼還要跟著跑?這點即是這齣戲有趣的地方:因為跟著跑,才能以另一種形式體會,並且得到脫出的可能。就像許多人以跑步作為存在的檢視,我跑故我在,「我們一面在路上擦肩而過,一面聽取彼此的呼吸節奏,感覺著彼此刻時間的方式。 」【4】和陳弘洋一起跑著,經過整宅一個個家戶空間、經過地勢起伏與改變,如若所走過與經歷過的那些。他的話語在耳機流竄,那是他者的故事,但當我們的身體一起跑動,那便是彼此的掙扎交換,也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像是村上春樹說的:「正因為苦,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至少在那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活著的確實感觸。」 【5】

跑步雖然讓掙扎具象化與感受化,然而如何讓觀眾願意跟隨、投入肉體,則是本作品可以持續探索的部分。這也指向,如何使觀眾願意參與?參與的目的為何?畢竟跑步不是走走而已,需要更多的準備與投入,尤其在溽暑的台北午後。是一個你要用什麼跟我交換的問題。

我們要用什麼交換?因為阿公重病,陳弘洋得放棄澳洲未完的簽證期限,在所愛的人與給自己的磨練間,他選擇了回台灣。「我什麼都沒辦法完成,我變成了一個半途而廢的人,這是我現在得面對最大的課題,心猿意馬、貪得無饜,逐漸我在變成我之前最看不起的人,但即使是,又怎麼樣呢?」【6】說完之後,陳弘洋突地用力地回頭衝刺、毫無保留。雖然都是同樣的路,但轉身在許多時候往往比向前還難。回家,比離開還難。

《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是陳弘洋對阿公的告別儀式,也呈現了年輕創作者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下的詰問與掙扎。雖因時間安排無法看到其他四檔演出,但就友人轉述,可以感受到各年輕創作者在「我好揪節」中,以自己的方式回應創作與現實生活的困頓,關於藝術與麵包的永劫議題。而在自我實現與外在現實外,也不可免地碰觸到了資源與地域的差異,如是有了回家與否、離開與否的掙扎。創作者以藝術追求心靈的自由,卻又在等價交換之下,不得不以肉體和時間投入機械操作的資本主義之中。而個人的私密際遇,因五人多向串連而有了普遍性,讓創作的聲音與思考更加堅實。

「作家也是跑者,至少到最後一刻都沒有用走的。」以此致所有的創作者與掙扎者,雖然痛是難免的,但苦是甘願的【7】,這即是我們的交換與剩餘。

註釋

1、「我好揪節」另四部作品為:林書函《無盡閃亮的哀愁》、蔡超勝《衣櫃裡的我與父親》、吳靜依《杯傷茱麗葉》、許琍琍《我要回/去囉!到了打給你》。

2、我參與的演出為第三場,聽說之前的場次有要求大家都得跑完第一圈,但因觀眾反彈,之後觀眾可以選擇要不要參與跑步。

3、我後來有跟著跑兩圈多,但因為情節的安排有部分停頓時間,而難以掌握啟動時刻,無法繼續跟跑。

4、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賴明珠譯,時報文化出版,2008年;頁100。

5、同註4,頁194。

6、《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劇中台詞。

7、同註4,頁2。

《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

演出|僻室 X 陳弘洋
時間|2018/08/05 16:30
地點|華江整宅臺北水窗口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