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天后不在場——短評《天后》
3月
18
2023
天后(故事工廠提供/攝影徐欽敏、許仲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7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傳奇」在字典裡的定義是「離奇而超乎尋常」,【1】更甚者還必須被廣泛流「傳」,才足以稱為「傳奇」。因此,《天后》裡的傳奇天后其實未達「傳奇」級數。 

以基本設定來說,劇中的「天后」夏琳是個「活躍於90年代,卻在風華正盛時猝死」【2】的歌手;但其「活躍」在劇情描述裡卻極為籠統,像是採用「做自己」這樣的空泛字眼形容、或是在懷孕時登上舞台等。《天后》所賦予的天后形象,與暢銷歌手的基本樣態相仿,也未見茶餘飯後的八卦足以加油添醋——於是,在現實中反而有更多採訪報導、小道消息都遠比虛構的夏琳精彩,如近期甫獲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或同時獲男配角獎的關繼威,故事性都更為「傳奇」。 

至於,作為情節架構與轉折的「夏琳假死」,確實相對驚奇——但好死不死的是,前陣子的「劉文正烏龍假死事件」荒謬程度又遠超乎此。同時,這個突破點無論是劇情介紹早已揭露,【3】或劇情安排也未如現實中流竄的各種網路新聞而被流傳,缺乏高潮迭起,如傳記電影的會議中,只因雨柔(袁子芸飾)三言兩語竟就通過提案,更顯平淡無奇。 

天后在文本創造裡不夠傳奇,在劇場構成裡也不夠立體,只能將其平面化於影像設計裡,歌聲、容貌、形象等破碎穿梭於場景與情節之中,始終無法順利投射到演員身上。扮演天后的無名歌手雨柔、已經蒼老的真實天后(楊麗音飾)在在揭示了這位傳奇天后的不在場;同時,再好的演技也撐不起未被完整形塑的身分,特別是袁子芸本身不夠扎實的演技,在楊麗音身旁相形見絀。 

若《天后》本就是個「天后未現身」的故事,其訴求的懸疑感,以及從「演藝圈揭密」到「人心探索」的主軸,也因前述的設定與推衍下而顯得薄弱。歸根究柢,或許是因其戲劇結構本就不夠完備,缺乏細節與邏輯。舉例來說,雨柔被夏琳反鎖在衣櫃後仍順利脫逃,但其現身除增添盲點,也讓後續發展更顯凌亂。情節環環相扣,導致《天后》更加漏洞百出。換個思考脈絡,這樣的劇情設計若需要更多的篇幅彌補,會否成為影視劇本,比硬壓在120分鐘左右完成的劇場更有可能? 

天后不在《天后》現場,或許《天后》也不適合在劇場。 


 註解 

1、參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網址:https://reurl.cc/ZXelmQ(瀏覽日期:2023/03/16)。 
2、參見售票系統中的「活動資訊」欄目。網址:https://reurl.cc/o0RKk3(瀏覽日期:2023/03/16)。 
3、同前註。 

《天后》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23/03/11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