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極簡劇場的實驗旁落《一桌二椅X4》
1月
08
2013
一桌二椅X4(陳又維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3次瀏覽
林珮芸

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莎妹劇團,選在平靜無事的世界末日之後、跨年之前,巨星雲集地演出「一桌二椅X4」,標榜四位駐團導演,在歲末年終之際首度聯袂登台,用中國傳統戲曲舞台「一桌二椅」的佈景配置,透過簡單的桌椅,化繁為簡,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在舞台上,在閒聊瞎扯間笑談國家大事與人生哲思。默想選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演出,如果不是想發跨年財,那麼肯定是對作品非常有信心。

在高度競爭的小劇場市場,莎妹的「一桌二椅X4」無疑是成功的產品,四位知名導演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及BABOO,這樣夢幻的組合搭配傳統一桌二椅的概念,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鮮體驗?幸運地是在不久前恰好觀賞了香港週進念.二十面體演出的《萬曆十五年》,該劇同樣發揮一桌二椅的概念,將黃仁宇厚厚一本史書編劇呈現。演畢巧遇林懷民先生,他由衷地讚嘆:「聰明,聰明」,一桌二椅的確可以打破寫實主義的侷限,以身體與空間創造出無限寫意。而莎妹的「一桌二椅」高度玩弄此概念,令看戲的我時而深思時而困惑,但話說回來,導演說了這是一齣輕鬆幽默的作品,但又為何讓我陷入一片迷惘?

四齣小品風格不一,同樣亮眼,效果迥異。第一幕魏瑛娟的《沒事》,利用兩個紅白蘑菇人,以逗趣之姿玩弄智慧型手機與傳統電話的遊戲,大膽的服裝與視覺效果,以另類的方式向音樂家John Cage致敬。在過程中看到導演許許多多尚未成形的實驗,感覺像是有點什麼,但卻無法解釋清楚的表演形式,不過也無須深思,畢竟採集蘑菇或許是John Cage私房的冥想方式也說不定。

而王嘉明的《笑場》可說是全劇最亮眼的一組,演員安原良與圈圈,兩人分飾無數角,有祖孫、情人、兄妹、婦女、病患、夫妻…其中涉及了禁忌的倫理道德,短短時間角色輪番上陣,一桌二椅之間,戲劇張力高速馳騁,觀眾莫不替演員捏出一把冷汗。導演以即興方式創作,以畫面故事代替劇本,我看到桌子底下其實還有更多尚未說出的故事;偏向陰暗的戲劇風格搭配隆重的交響樂,反倒有一種鬧劇的笑點,正如同導演設計讓塗滿蛋糕奶油的演員面不改色地繼續演戲,讓觀眾彷彿在看綜藝節目般地輕鬆。

時序來到徐堰鈴的《別》,我開始出現疏離的感覺,對於「一桌二椅」的反思從這裡開始。當兩名舞者在舞台上奔跑,我聯想到不久前由舞蹈空間舞團與艾維吉兒舞團合作演出的《明天的這裡還會有黎明嗎?》。「徐氏美學」有很強烈的風格特色,而舞蹈的語彙其實也不需要一桌二椅,身體是詩句,喃喃自語是音樂;獨白或是雙人舞創造一種沉溺的氛圍,一桌二椅顯得多餘,於是舞台上的佈景漸漸向上漂浮。舞蹈中出現香港左翼知青的訪談,一桌二椅在此徹底被解構,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也被截斷,只剩下藝術家奔放的意識流。

就在精神象徵被解構之後,BABOO的《檢場》卻將觀眾拉回時空現場,一桌二椅的起源,古典京劇的舞台。出身京劇背景的演員戴立吾或許對實驗劇場舞台太陌生,而導演也似乎對京劇的觀眾不夠了解。一個武生搭配一名樂師,鼓鑼咚鎗唸出來的台詞沒半字聽得懂,而習慣看京劇的觀眾忙著找字幕機在哪裡?戴立吾飾演段子《挑滑車》裡的將軍高寵,奉命守護軍中大纛旗。高寵心中很不服氣,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能出去打仗,他卻只能做這種毫無表現的守旗工作。漂亮的京劇扮相馬上攝住年輕觀眾的目光,但沒有唱念做打的失意將軍,僅能在紅地毯的範圍中唱獨腳戲。而一桌二椅早也不再是舞台的焦點,終了,一桌二椅的神話宣告破滅。

也許不應該太過執著那張桌與那兩支板凳,但我深深懷念起貝克特的《等待果陀》,一盞燈、一顆沒有葉子的老樹,卻影響超過半世紀的美學;以及尤涅斯柯的《椅子》,一座空蕩蕩的舞台卻因為一對老夫婦的遊戲而堆滿椅子。精簡舞台有更聰明的方式,劇作的功力觀眾肯定會知道。新年快樂!

《一桌二椅X4》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
時間|2012/12/29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 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