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言的魅力:和孩子談論戰爭《不能開的花》
4月
20
2023
不能開的花(反面穿舞蹈劇場提供/攝影Sam)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7次瀏覽

文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什麼樣的演出,在討論複雜的戰爭議題,以不透過語言的方式,能讓孩子們全程專注長達四十分鐘?這是我在看戲時,腦中不斷湧現的問題。

反面穿舞蹈劇場成立於2016年,團齡相對年輕,創作力卻十分豐沛,關注題材廣泛。曾根據咖啡廳的場地空間,創作出《親密的生份》 ;也曾讓觀眾循著耳機裡的聲音引導,以街區走讀劇場為形式,探索艋舺(今萬華);又或是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依地創作,以既有敘事、又充滿情感的舞蹈,處理沉重且複雜的慰安婦議題。

此次《不能開的花》,同樣以舞蹈為主,另外結合默劇,搭配幾個簡單的物件,試圖讓孩子碰觸一言難盡的戰爭主題。近年來無論是烏俄戰爭,還是新聞媒體中夾雜對臺灣安全的看法,這些描繪、影像,容易使孩子懼怕。《不能開的花》以花、鳥、會發光的種子這些可愛又美好的意象,引導觀眾自行想像戰爭所帶來的可怕影響,以刻畫老兵與鳥的關係,凸顯和平的難得與重要。

故事從一藍一綠的小鳥開始,由於牠們飢餓難耐,於是每日總會去敲敲老兵阿尼的門。小鳥的出現,為其帶來新的生命力,逐漸撫平他興許是因為戰爭而留下的心理陰影。原以為這樣的陪伴能持續,豈料某日,小鳥撿到會爆炸的種子,雙雙死去。形單影隻的阿尼,最終只是親手將「種子」埋葬,「不能開的花」便開花了。 

在沒有語言、台詞的輔助下,肢體與物件的編排顯得重要。根據現場小朋友投入的神情來看,讓孩子專注的魔法,除了來自演出編排及表演者的魅力以外,還有想像力的創造。 

比如以身著有「陸軍」字樣的服裝,加上屋子牆上的黑白老照片、具年代感的獎狀,讓觀眾知道舞台上唯一的人類是老兵。而且還將其戰爭後遺症的狀態刻畫出來:阿尼半夜睡覺,會突然驚醒、跌落地板,需要靠服用安眠藥方能好好入睡等。這發生在阿尼的初登場,塑造角色之餘,如此鋪排,使其在面對因戰爭而死去的朋友時所做出的選擇:將「種子」隨鮮花一同埋葬(而非是以暴制暴)的行為更有力道,貼合反戰的主旨。 

飾演阿尼的許恒瑞(哆啦)是名小丑演員,其豐富且細膩的表演,勾勒出角色的立體感。從淡淡的哀傷、陰霾,後來因相伴而逐漸綻開的喜悅,到了最後則是平靜、祥和的接受,形象具有層次。在默劇表演上,常用的技巧(比如摸牆、摔倒、無實物)並無展現太多,不過與觀眾互動自然且熟稔,以默劇製造默契,把手一揮,第一排的小朋友沒有太多猶豫,帶點羞怯就上台互動。

飾演兩隻鳥的馬明莉,以及身兼編導的楊涵羽,舞蹈編排上沒有高超的技法,透過重複且規律的肢體:兩隻鳥敲門、被餵食、愉悅,讓觀眾得以看出其與阿尼的羈絆,是隨著舞台上被撕下的日曆越疊越深厚。整體來說,肢體節奏的掌控、與音樂的搭和、畫面的流暢感,恰如其分。尤其,在肢體與服裝的相互配合下,有著豐盈羽毛、打開變成扇形的翅膀,使舞蹈更鮮活、線條柔美。

只是,在舞蹈編排上,以不斷重複的動作敘事,雖然給觀眾許多想像與融入情境的時間,但由於情節已簡化過,所以容易造成觀看上的疲乏。加上興許是《不能開的花》的定位為親子戲,又或是無語言演出的不易,導致在講述戰爭時並不深入,僅僅只是點到,帶來的思考深度有限。

一旦抽去語言,編導與劇場設計的創作上失去了語言為敘事所帶來的便利,如何「用肢體說故事」進而傳遞深層意涵,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在實踐中形成意象式的語彙。為了好好抓住故事的主軸,觀眾的注意力不再只是滯留於表演者口述的內容,而是掉進劇場特有、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整體來說,《不能開的花》簡單、質樸、小巧,容易親近。藉由舞蹈,用輕盈、可愛的方式娓娓道來,將難以一言以蔽之的議題「說」好。舞台上沒有擬真戰爭,沒有暴力,化戰爭元素為發光的種子等,和孩子好好談論戰爭。

關於烏俄戰爭、兩岸情勢等事件發展,總不免得讓人焦慮、恐慌。能在詩意的演出中,充滿美感與想像力,又或是映照著真實世界,從而產生思考。跟隨阿尼最後既緩慢又平靜的步伐,將四處散落的種子,蒐集、埋下、澆花,花開了,焦慮也散去一點了。 

《不能開的花》

演出|反面穿舞蹈劇場
時間|2023/3/31 14:30
地點|米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餐桌劇場《Hmici Kari》中的主要人物Hana選擇回到部落銜接傳統的過程,正是不少現今原住民青年面臨的境遇,尤其在向部落傳統取材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裡開闢新的途徑,一直是需要克服、解決的難題。
5月
20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