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畫家交會,個人生命史的召喚《南美夢遊》
7月
02
2020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6次瀏覽

江岱軒(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專案助理)


近代以降的美術館作為展示、典藏藝術作品的場域,經常以「白盒子」的中性展示手法,將作品陳列在觀眾面前──藝術品脫離了歷史脈絡和創作情境,進入讓觀眾自我詮釋的中空狀態。【1】這種作法的目的在於創造讓觀眾客觀欣賞作品的美感經驗,卻使得作品和觀眾的關係限縮於觀者自身累積的文化資本和詮釋角度之間,並且忽略藝術品背後關乎的創作者、時代背景之關聯與意義。

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有些美術館試圖探問:有沒有一種溝通方式,能夠讓觀眾體會作品背後所承載的創作思維和時代氛圍?

此次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和臺南市美術館合作,推出的《南美夢遊》戲劇導覽活動,便是藉由戲劇獨特的人物敘事方式,深入畫家許武勇、沈哲哉的生命經歷和社會脈絡,將其畫作中的情感、記憶與思想提取出來,進入畫家生命情境的畫面意象,呈現藝術家在感受、思考和創作中成為自身的過程。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戲劇導覽以「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專室」展覽中許武勇及沈哲哉兩位畫家的作品為演繹主軸,引導者以撐傘作為帶領觀眾行走的提示,遊走在美術館室內室外的平面中;行走過程,觀眾耳機流瀉出清新的樂音與充滿詩意的口白,塑造出戲劇導覽柔性又夢幻的基調。序場始於南薰藝韻展覽專室,停留些許時間讓觀眾觀看兩位畫家的作品;接續,幾位角色人物隨著毛線的牽引緩緩踱步到畫作前,幽微地示意自身與作品的連結。

隨著引導者穿越夢境之門,觀眾隨即進入許武勇的生命歷程。從許武勇向恩師鹽月桃甫學畫的求學階段說起,年輕的畫家與老師搶奪畫盤,傳達其對習畫的決心與毅力;接著再以意象劇場的方式影射畫作《101之幻想》中的童年想像──三三兩兩的人群帶著氣球走著,農夫彎身種稻、年輕人提著行李箱飛速奔跑,色彩、節奏和動作的設計貼切呼應畫作中超現實主義的浪漫風格。再談到畫家對於不同信仰真理的思索,最後提及二二八事件對許武勇造成的傷痕,敘事脈絡從求學至其信仰、夢想以及時代和個人生命的交織,細膩地帶出畫家個人生命的困頓和衝撞對其創作歷程的影響。

畫家沈哲哉的故事側重於他對美感經驗的追求:兩位少女或坐或趴在撒滿花瓣的地上,柔美中帶有內斂情感;畫家仔細觀察少女的神情,從衣著中掏出繽紛的彩帶,映照畫作中綺麗夢幻的色彩。過場垂降的花籃是接續瓶花場景的暗喻,演員遞給觀眾不同顏色的花朵,眾人陸續將花插入瓶器,參與畫家對美的詮釋。在演繹沈哲哉題材的選擇上主要以少女和花卉為主,演員沉穩柔曼的姿態搭配花卉的瑰麗色彩,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夢境氛圍。

整齣戲劇導覽在表演型態上以沉浸式劇場作為遊走夢境的軸線,觀眾自然地融入戲劇的口白當中、參與部分戲劇情境的行動環節:如和演員以紙箱共同建構許武勇未能完成的美術館,或是和沈哲哉一齊在瓶中創造花朵奔放的姿態;口白和整體氛圍的塑造恰到好處、演員的引導不慍不火,使得觀眾在參與中不曾抽離夢境的指引。在兩位畫家生平背景的取材上,文本擇取了對畫家創作影響重大的階段和事件,唯在演繹比重上,畫家許武勇的生命經歷之起承轉合較為清楚,沈哲哉之演出段落則偏重講述其創作調性和題材,兩者結構安排稍不平均,有些可惜。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而在夢境遊走的過程中,演出團隊靈活運用台南市美術館乾淨透亮的空間氛圍以及垂直和水平的維度,細膩塑造出在夢境中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的奇幻感受;如在畫家許武勇《101之幻想》的演繹段落中,觀者從樓上的平面俯瞰一樓行走的演員,繽紛的氣球隨著演員的行走晃動著,由上往下望的角度結合連結童年的物件,牽引觀者心中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論真理的羅漢》來到自然光影交織的角落,在光影的閃動間,演員舉起宗教物件,對生命和信仰的思考似乎凝結在此刻的安靜和明亮當中。觀眾在戲劇導覽的行走間沉醉,在觀看中似夢似醒,恍如擁有畫家年少時自由而專注的眼睛,定睛望去,生命是一場華美而神秘的夢境。

從戲劇導覽的夢境中醒來,筆者想到藝術評論家John Berger對於觀看的描述:「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和我們之間的關係。」畫作與觀眾的關係為何?人們能從他們對畫作的凝視中發現什麼?在《南美夢遊》戲劇導覽的演繹中,拋開藝術作品在風格和技法上的傳統觀看及理解焦點,畫作成為畫家生命歷程的開放文本,引發觀者的感受與思考。夢是片段記憶的綿延,從此以後,曾在《南美夢遊》中穿梭的觀眾,將攜帶著彼時在南美館所承接的感動和啟發,以不同於以往的觀看視角走進下個畫作的夢境中。


註釋

1、並木城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譯:《美術館的可能性》,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年。

《南美夢遊》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20/05/17 10:30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今,博物館劇場的概念不斷地在各種戲劇理論、劇場美學中演變與擴張,隨著藝術生活的概念日漸興起,為了服膺觀者與作品互動的期待,博物館劇場也必須思考如何處理/建構愈漸模糊的觀演界線。(戴宇恆)
8月
03
2020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