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循序與維度——《並存序列》、《存在粒子》
3月
25
2021
梅田宏明雙舞作《存在粒子》《並存序列》(臺中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5次瀏覽

陳盈帆(2021年度駐站評論人)


梅田宏明2021年新作《並存序列》(Concurrent Sequence)【1】的標題,令我的初始理解無法不從資料庫管理出發。如果DBMS【2】可作為《並存序列》的背景,以transaction(交易)/舞句(身體運動)和serializability(循序性)/編舞流程設計(choreography),來思考便是件合理的事。此製作的邊界(system boundary)位於東亞的物理空間及線上空間,跨越日臺等不同文化體【3】,其設定的SQL Sequence是以生物性優先於文化性,從看似客觀的動物界生理運動基礎【4】出發,此定序(collation)的目標是為尋求不再受限地域文化性,甚或不再受限個體差異性的編舞超越方法。

舞作大多數時間,每個表演者都是分散計算的transaction,分頭各自讀寫,甚至運行速度與密度不一。他們在三人或雙人執行多個片段時,沒有一個表演者需要等另一個表演者動作結束之後才能繼續,他們的共舞只是「好像」他們同時執行一樣。因此,如果做B動作不須依賴A動作,則動作sequence無須五人於時間或順序上的耦合。於此意義,表演者之間的確並非「平行」(parallel),而是「並行」(concurrent)。不過,綜合所有身體來看,大多身體運動與粒子運動畫面及聲音則為並行關係,三者是真的同時執行,即便因果無形難辨,仍具有一致性及持續性。即便觀眾眼前是黑白灰奔飛的線條和粒子,彷彿頗具星際科幻感,取材其實僅是放大了人類所能觀察到的自然物質運動狀態,以使觀眾的感官感知平日所感知不到的空間。


梅田宏明《並存序列》(臺中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於舞作後段,當五位表演者再度同時進入同一畫面,他們並行於一線,從對角線變換個體位置,直到調整為一橫線,而他們彼此的關係也轉為平行,將動作強化疊加於視覺及聽覺空間之上。此時,可以感受到並行的小小壞處是,上半部並行處理的時間感較平行處理的下半部長,而且《並存序列》整體的觀賞時間感並未產生如《存在粒子》(Intensional Particle)所造成的「失去時間維度」的感受。如何編排transaction之間正確的調度方式,舞蹈所仰賴的主要準則當然不只有數學,既然藝術並非僅僅在意資料正確性,自然也沒有像資料庫般的除錯需求。此作所仰賴的主要準則主要依舊歸於編舞家梅田宏明對人的觀察。梅田的觀察繞道於語言,於數列sequence之間結合不同的動作質地,說到底,他在意的其實僅是這五位舞者是怎樣的「人」。以動物生理學作為動作發展,反之,也強調了舞者個人身體的可能性,使個體突破原本不能突破的薄膜,是編舞家展現超越地域文化性或個體差異性的編舞嘗試。

《存在粒子》(Intensional Particle)是梅田宏明2015年的舊作重演,此作當時試圖重新建構身體、動作、影像。如今,梅田更加熟悉「新方法」的身體運作,演出也更加暢快淋漓,觀賞時我彷彿失去了時間,只存在於三維空間。無論他舞動或是靜止,我都被壓縮到一個去除時間維度的奇異空間之中。


梅田宏明《存在粒子》(臺中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這支舞不僅舞蹈動作,在聲響佔領的聽覺,和投影所佔領的視覺中,從畫面光條比例,到畫面運動速度與流程的運算基礎,皆依梅田的身體打造。對編舞家來說,此作出現的data(資訊)、聲響、音樂都是物件,物件出現的所產生的現象給予他刺激,他的舞蹈身體這項自然物件則反映了這一連串的過程。但也就是說,這樣的表演藝術作品無法複製,無法傳承,這是獨屬於梅田這個個體特有的作品。但如果我們這樣思考「個體」,如果將棲身於身體中的個體視為與其所處之環境連結的管道,若身體有所改變,則連結方式也將隨之改變。假設在未來,人的身體與外在世界的連結管道可以變形、可以增加,例如義體化【5】,則個體的概念必定也將隨之改變,可能會發展出比現在更加寬廣的定義。如此一來,表演藝術的一瞬可能穿越時間,未來的觀眾或許還有機會親眼見證梅田宏明「本人」重演《存在粒子》也說不定。


註釋

1、《並存序列》Concurrent Sequence演出時間三十分鐘,《存在粒子》Intensional Particle演出時間二十五分鐘。

2、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資料庫管理系統,transaction交易,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Sequence定序,Serializability循序性。

3、依據2021/03/21演後座談,編舞家與舞者彼此之間主要語言為英語。

4、生物學定義地的動物,動物生理學。

5、見士郎正宗、押井守、神山健治、大山タクミ的《攻殼機動隊》漫畫及動畫。


補充資料

1、《存在粒子》之舞者為梅田宏明;《並存序列》舞者為凃立葦、王甯、洪翊博、AYUMI、中村優希。資料來源:https://www.opentix.life/program/eternal/1328970093165793284

《並存序列、存在粒子》

演出|編舞—梅田宏明
時間|2021/03/21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Black Box)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結合當代舞與街舞身體的日本編舞家梅田宏明,於2021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推出包含了新、舊作的「雙舞作」製作⋯⋯雖然本製作是在上半場先演出新作《並存序列》,下半場才呈現舊作《存在粒子》,但就其創作理念與美學發展,此文必須先討論舊作中的身體與視覺美學,才能就其發展脈絡探討新作。(李宗興)
4月
06
2021
走進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小劇場,可以看到一片毫無裝飾的舞臺空間,鋪掛了一片白色的屏幕,極為簡約,讓舞臺變化為承載舞者肢體、聲音和數位影像藝術的範圍,讓現實的空間成為綜合性藝術的延伸,這讓演出的整體狀態處在可延伸的、動態的、邊界模糊的流動性上,是對於一種藝術表現空間的存在本質的思考。(林映先)
3月
31
2021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5月
15
2024
伊凡的編舞為觀眾帶來不愉悅的刺激,失去自我的身體並不優雅,抽象的舞蹈亦難以被人理解。伊凡又是否借《火鳥》與《春之祭》之名,行叛逆之道?不過無論如何,伊凡這次的編舞或許正是他自己所帶出的「自我」,從觀眾中解放。《火鳥・春之祭》正是異端,正是獻祭者本身,觀眾被迫選擇成為跟蹤者,或是背叛者其中一方。在這暴力的亂世,你又會如何選擇?
5月
15
2024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