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寶寶劇場《黑白跳跳》
12月
03
2015
黑白跳跳(不想睡遊戲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5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0-3歲嬰幼兒閱讀起步走(Bookstart)從英國發展起來,再推展至世界各先進文明國家,我們對於感官與想像開發的閱讀能力可以在嬰幼兒階段扎根的觀念已經漸普及後,再來看看愛爾蘭正在進行中的一項提供嬰幼兒藝術體驗的「寶寶劇場」(Baby-Theatre)實驗。2015年9月27日在貝爾法斯特市(Belfast City)有一個盛大的專為寶寶創造的藝術「寶寶日」(Baby Day),這個節日被認為是一種「希望」。此「希望」不僅是啟發兒童劇場工作者再往下拓展創作,更是奠定寶寶心智成長所需的元素之一。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擔心嬰幼兒沒有記憶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相反的,這階段的寶寶正適合接受藝術給予的美麗的、具有挑戰性的、富有想像力的、舒緩的、音樂的、創造性的、令人興奮和平靜之種種感知體驗。會有「寶寶日」這個構想源自當地的一個劇團--Replay Theatre Company,從2011年以來陸續為嬰幼兒創作了《Tiny》、《Babble》等戲,開啟了寶寶劇場新頁。【1】

看到這樣的實驗計畫,絕對是讓人興奮與感動的,那麼台灣是否也有寶寶劇場出現呢?有的!就來鄭重介紹一下「不想睡遊戲社」。

這個成立於2012年的劇團,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致力推展嬰幼兒劇場的團體,深信「玩」是學齡前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不想睡遊戲社不拘泥任何形態的演出概念,從建構故事,表演模式,演出音樂,到服裝及舞台設計,每個環節與細節都是藉由一次次的小實驗或是從日常生活的體驗與觀察而來,這幾年下來演出的《點點子》、《水在哪裡?》,獲得不少好評。

針對0-5歲嬰幼兒的劇場創作,其實是有難度的,它和兒童劇場的創作在內涵、目標、表現形式的設定上仍有些微差異,寶寶劇場首先要考量學齡前嬰幼兒的專注力與審美能力,對於感官與想像的刺激啟發,會更重於用語言演出一個故事;換言之,要做寶寶劇場如果對嬰幼兒的身心發展了解不夠、觀察不深,又欠缺實證的經驗基礎時,恐怕很難做出可以讓嬰幼兒欣然接受、感受的創作。

以此為準則來檢視《黑白跳跳》,這個作品絕對是成功的。戲一開始,一個女演員以蹦蹦跳跳如遊戲中的身體,引導著劇場燈光一個個熄滅;隨著她跳到另一定點,燈光又亮起,霎那間,她彷彿化身一個魔法師,向觀眾施展從現實過渡到虛幻的魔法。燈不急滅,正是考慮到了有些嬰幼兒怕黑的心理;開場如此處理的巧思,反而可以很快營造出遊戲的氛圍,於是就有孩子叫出:「她躲在那裡。」看出女演員好像正在玩躲貓貓,躲進了沒有燈光的暗處,自此投入戲中,得到第一波喜悅,沖淡了對黑暗劇場的恐懼。

接下來,進入了人與光與空間三者之間尋找連結的互動,例如當女演員站在背幕,任一束白光投射在她頭上,再依序往下,或在身體周圍擴大縮小,光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視覺趣味。而女演員適時加入的肢體動作,例如用手要去捕捉光,光就急急溜走,場上所見的這一切,完全引發孩子意興,會不時跟著呼喊:「光在那邊!那邊那邊!」看著一隻隻小手比著前方,忽左忽右,這樣的互動的確關照了嬰幼兒對事物好奇的探索慾望,所以當光不見了,他們又會自然發出:「不見了!」的聲音,那聲音夾雜著疑惑,更夾雜著期待。

光在這個作品中,承載的意義已不僅是一種物理現象的存在,不單單是劇場設計而已,我們可以說光其實也幻化成了表演者,在空間中描畫出諸多樣態,在游移、舞動之間,悄然建構了與空間與人和諧的關係,始終像玩遊戲般和樂融融。

對嬰幼兒來說,視覺等五官與外在的敏銳接應感知,這些能力是早於語言而完備的,因此這齣戲大多數時候是非語言,以肢體表現為主幹,在遊戲的情境中孕育自由奔放的想像。最精彩的一段莫過於第二位女演員加入,兩個人一站立,一個躺在腳邊,生動活潑的模擬出人和影子,扮演影子的女演員,必須將時間、動作掌握十分精準無誤,秩序流暢,身體的運動輕巧幾無破綻,看得出花了不少苦功才能排練出此等絕佳默契。

我們理解兒童的成長需要遊戲,劇場本質上就是遊戲,對兒童而言有更多「玩」的特質,但這裡的「玩」,不是刻意丟一顆球(或其它大型物體)給觀眾去滾動才叫「玩」,「玩」理想上更接近內在精神的滿足,引發驅力創造一種具有意味的表現形式,反映出契合兒童的純真美感與情感。所以像《黑白跳跳》這樣能給予嬰幼兒心靈滋養的藝術太重要了,遂讓人更加期待台灣會有更多有心人加入推動寶寶劇場了。

註釋

1、報導參見〈To the theatre born : Why babies need the arts〉, http://www.theguardian.com/stage/theatreblog/2015/sep/22/theatre-babies-arts-babyday-belfast.

《黑白跳跳》

演出|不想睡遊戲社
時間|2015/11/14 14: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