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未知的沉默可怕,還是已知的人心駭人?《幽靈晚餐》
12月
04
2020
幽靈晚餐(盜火劇團提供/攝影CJZ.Momen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1次瀏覽
曾冠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所謂「沉默是金。」但面對真相被揭露時,能否沉默?沉默意味什麼?又為何沉默?

十年前戲劇社得獎、最輝煌的那天,發生戲劇社老師性侵小亞的「那件事」,這一群好友各懷私欲、嫉妒、袒護、愧疚、懦弱等心思,最終選擇犧牲同是好友的小亞,日後各奔東西。戲劇從四位戲劇社友十年後的重逢作為開端,「那件事」像洋蔥一樣抽絲剝繭,如此的劇本結構饒富興味。

關於當年的真相與正義,惦記在心的只有小胖和受害者小亞。對此,劇作家用外在的變化作以心理狀態、對事情處理態度的表徵──友人們的工作或生活都朝穩定、正向的方向前行;只有小胖的職業、小亞的本質與習慣依然如十年前一樣,揭示著他們心理不斷經歷迴圈,而小胖是最記得迴圈與重複的人。但是劇作家給了小胖一個瘦到友人認不出來的程度,我想亦是暗示著小胖雖然有著想幫助小亞的心意,卻仍抵擋不住實際狀況與心理的拉扯──小胖也有罪。如此的寫作方式增添角色的立體,以外在的表象做為引子,反映與勾勒更深一層的內裡人格。

在情節上,《幽靈晚餐》引用了希臘悲劇《米蒂亞》的故事──因為米蒂亞遭丈夫背叛而殺夫、殺子,走向毀滅。本劇放在以背叛、隱瞞、人性貪婪的主題上做為隱射確實貼切:在餐廳的這些人因為拒絕小亞告發的請求,於是小亞縱火燒了所有人。但所有背負罪惡的友人,都困在幽靈船的空間,或者說如同小亞被她的執念束縛,像壞掉而亂語的卡帶,被迫無止盡地回想、揭露、抉擇。

值得一提的是,《米蒂亞》這部悲劇的價值在於女性敢於質疑當時男性唯我獨尊的社會結構,在本劇中以重演戲劇社情境的方式搬演《米蒂亞》,這個缺席的小亞皆由怪異的服務生扮演,劇本中沒有明說是附身還是幻想?關於小亞與服務生的關聯或任何隱射,劇作家以留白的方式提供觀眾想像空間。不過能從這個女性改由男性詮釋的角度嗅出創作者試圖用性別對調、模糊男女之別的界限,指稱無論是質疑社會結構、或是揭露與背叛,存在不分性別的普遍性。

舞台一地的鮮紅色玫瑰花瓣──整齣戲充滿欲望、貪婪、警告、血泊、歇斯底里、死亡、華麗的氛圍,頗有電影暴力美學的唯美感。整體導演手法轉換流暢,比如從當時的時空要轉至十年前的排練《米蒂亞》的場景時,演員迅速調整外在服裝與表演方式,餐桌上的布順勢成了米蒂亞的一襲長袍,配合著對白、燈光、viewpoint焦點與面向的轉變,重現十年前的排練情景。整體轉場行雲流水,改變了整齣戲總是藉由角色對話建構的模式,以實際演出情境的方式讓小亞與人物間的關係與形象更為立體、鮮明。

整個演出十分精緻,特別是劇本耐人尋味,讓人看得過癮。有時卻如隔靴搔癢,十年間失聯許久的小亞才忽然出現,從集結眾人到縱火的動機與執念有些無法說服。整場演出的主題縈繞在這五個人及案件,相較於對社會現象進行投射或思辯亦顯得薄弱。不過正因為如此聚焦的緣故,得以讓劇本將人在面對自身利益與正義相互衝突矛盾時所產生的拉扯處理得非常好,一個你我都有可能發生的日常,或一句無心、有意諷刺的話語,猶如在風平浪靜的土壤上小小的刺,拔掉它,土壤一經拉扯將攪動整個地底網絡,藕斷絲連、沒完沒了。

是未知的沉默駭人,還是已知的人心?

是在執念中不斷經歷迴圈可怕,還是誠實面對自己?

《幽靈晚餐》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20/11/21 14:30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幽靈晚餐》更為有趣的,是撇除一個已經昭然若揭的人性惡事、忽略善惡對立的二分法之後,進而探究這五位社員(社長、空姐、業務員、小老闆、受害者小亞),再加上一位老師,是何種社會形塑出這樣的角色與期待,以及背後代表的權力結構關係,角色如何理所當然「安排」自己、對這樣的「共犯結構」貢獻己力,達到「產出表演、建構社會」的地步。(黃世婷)
12月
18
2020
欲言又止的情節,似是而非的人物,故事大半被遮掩,閱聽者卻善於自行補完,裝訂成符合期待的樣子──但究竟有幾種敘事可被接納?無論美蒂亞是單純得為愛愚痴,或是謀略至自食苦果,是什麼讓她怨毒難休,以致不惜自毀都亟欲復仇?(陳涵茵)
11月
27
2020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