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是前進到月光底下《逐電100W・ロード100Mile(ヴァージン)》
10月
15
2015
逐電100W・ロード100Mile(ヴァージン)(關渡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91次瀏覽
郝妮爾(雜誌特約記者)

子供鉅人劇團《逐電100W・ロード100Mile(ヴァージン)》是一齣熱熱鬧鬧,跌宕多姿的佳作。

日人的藝術作品,時常會出現的兩大面向:小人物的關懷、戰後傷痕處理,在本戲中同樣清楚表現出來,但獨特的地方在於其能不落窠臼。而且還是站在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馬克白》中的脈絡底下,延伸出來的一條支線再創作。整體觀之,無論是戲劇內容、關切主題,均是成功的翻新之作!

先以戲劇內容觀之,將時間場景設定在馬克白君臨天下,以暴施政,使得國土的子民不得不逃離原住所。被殘害的子民,會隨著海浪的拍打將屍體載送至對岸的國度。這「對岸的國度」便是劇情展開之所。全劇借用了《馬克白》中因竄位而被殺害的鄧肯王的兩位兒子──馬爾康(Malcolm)和道納本(Donalbain),並從兩兄弟身上展開兩條不同的支線:念茲在茲復仇的馬爾康,與一心嚮往和平的道納本,共同愛上了一名活潑、強韌的女子亞茨卡。

劇中陰暗與光明、強悍與恐懼,從遠看來,顯兒易見的分給了哥哥馬爾康與弟弟道納本,卻也同時將這兩種分裂的情感聚焦在他們共同的戀人亞茨卡身上。於是,無論是劇中情感、或者人物的情感都顯得更加波瀾壯闊。這奇異三角關係代表著不僅僅是對家國、對土地的糾結,更顯現出一種人物心中細膩幽微的掙扎。

此外,劇中更巧妙的安插了「死者」的對話。相對於活下去的人,在現實中承受的痛苦、憤恨與偶然的歡愉,死者是顯得多麼自在可愛,多麼乾淨無暇。當死者談到「自己的左眼已經埋在土堆中被鼠輩啃咬」、「我的左手到現在還找不到哩」的時候,無悲無喜,而他們不斷以掌聲拍打「歡送春天慶典」的節奏,就彷彿死在春天的人能夠一輩子活在春的季節裡,而活著的人只能年復一年的祭祀春天的離去。死者停在最美的這一刻,生者活在逝去的永恆中。

接著,以戲劇形式觀之,此戲兼顧獨特的日式幽默,與無可救藥的浪漫對白。緊扣著「逃亡」的思想,哥哥馬爾康,和異國人民有了這段對話──

聽聞夜半的敲門聲,屋內的人不敢開門,馬爾康要求對方從縫隙中看看自己配帶在身的王徽,但王徽又被陰影給遮蔽住了。對方說:「請你逃離陰影,否則我看不見你的王徽。」馬爾康表示自己拒絕再逃亡,因此動也不動!對方改了說辭:「那麼請你退後幾步。」馬爾康依舊不動。對方於是再問:「請你前進到月光之下。」終於,馬爾康往後走了幾步,藉由演員的生動表現,彷彿真有一枚奕奕王徽閃耀在月光之下。

反觀從彼端逃到此片海岸上、從生者逃到死亡的幽谷下,在逃亡的夾縫中弟弟道納本如斯吼叫:「為什麼不能逃?」、「逃亡不就是生存嗎?」

這種撕腸裂肺的吶喊,與不肯後退一步的堅持,同樣真切,同樣帶著恐懼與渴望活下去的意志。諸如此類壯烈的情感寫的絲絲入扣,但細膩與柔情也同樣處理的美不勝收。

好比亞茨卡帶著斷了一條手臂的道納本四處走走,看到一朵開了花了樹枝,對他說:「你的左手看起來太空了,如果插上這跟樹枝的話剛剛好。」於是便斷去樹的一節,插在道納本空空的左肩上,說道:「如此以來,你的左手在春天就會開出春天的花,夏天就會開出夏天的花,秋天便有楓樹的顏色,冬天方能增強你的骨幹。」兩人愉快的為新生的手臂舞蹈。

又或者,面軟弱的道納本,亞茨卡不帶任何一句斥責的話,只說著:「我為你的心,彷彿植物初生的絨毛那樣柔軟,感到快樂。」這種如詩的對白未顯半分突兀,讓每一次字詞都化作一股溫熱的霧氣吞進觀者的胸膛。

最後,舞台的呈現乾淨、大方,多變。其上是幾顆懸掛的燈泡,時兒成為星空、時而是家鄉燈火,時而是屋內夜裡的燭火。對於這些物像的呈現,一刻也沒有浪費地將之完整表演。例如家人互相道過晚安以後,亞茨卡依依將燭火(燈泡)吹熄,僅僅是一個熄滅的動作,就彷彿一場告別的舞作,隨著燈光消逝,整個場景營造出一種無聲的傷悲。

舞台中央鋪展著大大小小的白布,演員們熟稔每一塊不的位置,賦予其生命,隨手一抓,便將一件寬鬆的衣服抖落成一名婀娜女子、或者強刀利刃、或者國王的披風、或者女鬼的白袍……其多變豐富的呈現不一而足,看得實為爽快。

綜觀整齣戲,難以用「流暢」二字簡單概括。場次之間沒有任何停頓與空白,卻又能讓觀者一目了然。在看完之後,真會忍不住一連吸好幾口氣,彷彿剛才90分鐘的演出都忘了呼吸,跟著台上的進展一氣到底。

《逐電100W・ロード100Mile(ヴァージン)》

演出|日本子供鉅人劇團(Kodomokyojin)
時間|2015/10/11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