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鄙者的低吠《貓狗》
6月
01
2016
貓狗(林育全 攝,柳春春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0次瀏覽
紀慧玲(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貓狗》的演員一出場,就是一副萎鄙狀。他瑟縮著頸,駝背,雙肩下垂,從左舞台走出來逕直到右舞台,撞壁。撞壁人生似乎是整齣戲人物寫照,遊民、街友、打工仔、餐廳服務員、網交妹、母親、女兒,身分並無法清楚辨別的一群眾生,顯影於空無一物的劇場空間,或者畏縮於牆角,或者仆跌於地上,被堵住了出口或沒有出口,社會網羅形同無形牆圍,遮蔽了出路也遮蔽了主流社會他者的視線。《貓狗》彷彿為弱勢發聲,但真實卻不僅如此,從輕世代眼光望去,《貓狗》犬吠似的狂叫,譏誚了更普遍的人如街頭賤生物種苟活殘生的鄙相,吶喊著於今資本化與全球化襲奪的無根著土地上,茫惑渺微的未來無力痛感。

《貓狗》節目單沒有提供演員資料,據稱四個演員只有一人有戲劇科系背景,其餘皆刻意挑選無專業背景者。這樣的設定意圖排除專業訓練表演痕跡,也著實落實於演員表演身上:飾演主要男角的王釩,偶有過分投入的激情亢奮,流露真情時也難免自縮畏藏,三位女角出場被設定情境,但肢體也常見不安擺放的不自然做作。這些無法修飾隱藏的「真實」身體感的代言,顯現了某種未經馴化的粗疏野味,卻讓這齣勾描著街頭苟活、打工營生、老少婦孺群相的戲,暗合著被描述者暗影、裂碎、殘塊狀的、無法清晰自我言表的存在狀態。

換言之,這樣一群「業餘者」,演示「非主流者」的生存狀態,再真實不過。也正是這樣的「虛弱」體感,排除了中產階級虛假商品化美學疑慮,以「反寫實」力道,讓「弱者」真實現身。如果說,編導鄭智源出身高中戲劇社,一直以來僅以高中社團為創作園地與夥伴,也堅持與非專業演員合作,《貓狗》反劇場中產品味的表演政治性,從創作行動者來看,鄭智源亦是階級反撲,挑戰了規制化的劇場創作脈絡與品味。

鄭智源長期以來與高中生合作,為演員量身寫作劇本,或許因此,作品總帶有青少年觀點,被認為是下一世代的創作觀。《貓狗》的確有新世代語法,比如場景調度偶而像動漫影像,忽近忽遠表情放大於眼前或停格於畫面裡;演員囁囁吐訴,有時自殘式造像,像青少年常有的KUSO癡相。但聽進語言裡,更強大的新世代聲浪一陣陣襲來,《貓狗》利用長篇獨白,演員像證言者,滔滔不絕長篇大論,這些獨白穿刺了主流社會偽善的價值觀,彷彿冷眼旁觀成人世界的青少年,吸取過量的社會資訊,反芻為銳利的批判言辭。語言托藉於弱者身上,這群萎縮角色,像似侏儒巨靈,以卑賤姿態,睥睨「大人」的世界。

鄭智源的語言量大,帶有敏銳刺點,跳躍中斷的話語往往刺穿表面,譏誚行進中的敘事。更有一特點,對白或獨白常飄忽於不同受稱者,尤其作為主要敘事推動者的男角,他有時對著前方空虛書空咄咄,有時明明對著劇中人說話,卻又自顧自訕笑自白。語言受稱者的游移,斷裂話語銜接的指控,暗示了多觀點交駁,也讓敘事與批判處於混同狀態。《貓狗》劇中人多數是不擅言詞者,正因此,獨白顯現了弱者被隱匿的聲音,寫實情境下飄現的長串語句,帶出反壓迫力道。令人不寒而慓的是,除了怒罵或譴責,語言更沈實的重量來自嚅囁的發聲,劇中幾句「我想要被生下來」,或輕睨著說「好啦我們去日本啦」,或分吃一碗麵的吞嚥聲,正是這些弱者的聲音,形狀了高壓社會下受壓迫者僅存的對抗,吶喊如游絲,卻真實無比。

《貓狗》場景空無一物,行動主要依賴語言推動,但仍有少數場景,藉由表演調度出劇場性。比如一男一女想像出遊,彼此依偎,音樂此時放出清柔絲弦樂聲,場面乍止,是少數語言停止的片段。〈模特兒〉一景,男角出現於聚光燈區,半剪影效果如同幻相。運用的最多是牆角與牆面,總是畏縮藏躲或滾落跌坐於角落。而男角刻意地掏弄褲襠,或女角撐開下袴狀似生產狀,作為精神性反叛經常被借用的肉體,在導演手中並不特出,某方面來說,《貓狗》雖借用了貓狗意喻芻狗人生,精神性卻是神聖的,即使世界形同崩亂,殺人者從無國界到觸身可及的街角,最後一幕編導還是讓男角吃到麵了(只可惜麵不夠熱,沒冒著蒸氣,感受不到真實的溫暖)。人物之間維繫著最低限度依存關係,也僅有最渺小的欲求,飢餓飽食、穿衣問暖、賺錢旅遊、勞動尊嚴…,愈是低微,愈顯真實。

《貓狗》描繪了打工、街頭、庶民生活樣態,不論充斥著多少勞動剝削、貧富階級差距、全球動盪、新聞過量、物質消費、就業壓力、學習成就種種批判訊息,聲音既孱弱卻又尖銳,出自弱勢者囁嚅的喉間。雖說關懷擴及全球化恐怖主義以及環境生態部分,流露了知識分子意識,語言浮盪於階級身上之上,但全劇仍靠著人物群相與語言織密度,形成一幕幕如同魯迅描述的吃人社會的可鄙麻木。聲音愈是如此虛弱,愈顯現諦聽的必要,語言愈接近獨白,愈顯現強大的渴求與背後掩映於浮華世界的荒枯與真相。新世代的語言如何不再輕浮失重,《貓狗》的語言表現了重量與存在感。

《貓狗》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5/05/19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身體意義中,粉紅色是種發炎的顏色,混合了白血球與細菌的屍體。而翻開那甜美如蜜糖的皮,底下藏著的是一片包含了血與滿坑滿谷的蒼白屍體。那些我們都不能說出來的痛,傷人的與被人傷的,死去的細菌與白血球,都在這皮下痛著的,全部攤開來,甚至要我們仔細看看,這些痛是怎麼來由。(張輯米)
6月
01
2016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