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嘆息還是呼吸?《嗚呼哀哉》
9月
19
2017
嗚呼哀哉(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1次瀏覽
吳佩芝(藝文工作者)

五位編創者從自身的肢體訓練、生命經驗,帶出每段嗚呼哀哉的想像。從不同的觀點出發,卻回到同一個結束,「嗚呼哀哉」,就這樣吧,這樣也沒不好呀!

「舞蹈和肢體上的矛盾和融合」

耳邊傳來的流水聲、森林蟲鳴,帶出一位表演者,沿著表演區來回移動,似乎在找尋什麼,但又找不到什麼。從表演者的動作不難看出創作者想表達舞蹈和肢體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運用身體的可能性去創造所謂舞蹈、所謂肢體的呈現方式。只是前半段表演者步調緩慢地讓人屏氣凝神,音樂和動作有時似乎是兩條平行線,讓人有些難以聚精會神。但到了後半段,表演者的身體不再如前半段般的寧靜,透過身體的大口呼吸,帶出動作的力道,才發現這切合著編創者想說的「原來還能呼吸,原來還有力氣」。

「夢與日常的拉扯」

「我有一封信要給你,我親手寫的......」,男對女的告白、女對男的冷漠,真實與夢境的交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關係。輪迴幾次的橋段,想像著男與女的關係時,耳邊傳來的輕快歌聲將我們拉回現實。或許持續追逐的對象沒有回應,又或許追逐的對象無法回應,但時間無法停止地推著你往前,刷牙、吃飯、工作的日常依舊如常,漸漸地我們將夢境放下,回到現實,但「夢」卻仍然深藏在血液裡,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還有這個夢,後段男女主被動的轉換,也正說出了這個世代對於夢和現實的拉扯。

「壓抑與解放」

標籤,是這個社會存在的常態,從小到大,我們就背負著無數的標籤,不論好的壞的。吹著泡泡水的男子,冷眼望著對岸痛苦的男子呻吟,無動於衷。焦急的男子在泡泡水男和痛苦男中來回穿梭,最終痛苦男在焦急男的幫助下,脫離了痛苦。焦急男和從痛苦解放的痛苦男開心地玩樂、交心。泡泡水男始終冷眼旁觀,一點也不想加入焦急男和痛苦男的圈圈中。

或許我們總是因為自己身上背負的標籤佇足地不想或不敢改變,但當你敞開心胸,放下手中的泡泡水,你會發現,解放的那剎那,或許你會崩潰地奔跑、尖叫,但當一切停止,就算世人看我的標籤還在,我們卻能有一顆自由的心,可以放開束縛張開雙手擁抱他人。

透過慢動作,編創者讓我們看到常常從指縫中溜走的快樂是多麼的寶貴。慢速的「笑」,一點一滴的滲入到坐在觀眾席的我,這個快樂被慢速延長了,這個「笑」的得來不易,「笑」的難能可貴,一起撕掉標籤,開懷大笑吧!

「追逐競爭又回歸原點的現實生活」

追逐、奔跑、搶奪......三男一女與一個神秘箱的關係,霧裡看花,不知道從何理解,從何進入。看似拉扯又看似競爭,嗚呼哀哉,或許很適合形容這一段舞作,什麼也無需去理解,就用一聲長嘆,回應這個無能為力的社會。

每段開始前的新聞播報就像是腦袋的reset,提醒著我們,不論生活有多少的嗚呼哀哉,我們仍得在分秒必爭的現實生活中奔走。鈴聲響起時,一瓶水沒喝完,一顆氣球沒吹飽,那都沒關係,至少我們都曾努力嘗試,就讓嗚呼哀哉的嘆息轉換成身體的一口吸吐吧。

《嗚呼哀哉》

演出|組合語言舞團
時間|2017/09/15 19:30
地點|板橋435藝文特區枋橋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各段落的基調皆傳達了各種形式的孤獨、或者說是疏離,演員與舞者的語言統合令人讚賞,但可惜之處是雜音過多,段落間的過場作為整場演出的重要關節來說,反而顯得過於生硬、尖銳以及急躁。(蔡家偉)
9月
26
2017
分屬四位創作者的集體創作,每首作品的過渡皆有一位演員串場,與其說是四首作品,倒不如說是一整場「意識形態」的展演,只是借用狀聲詞,來表現四位創作者在社會中產生的自我矛盾與恐慌。(石志如)
9月
22
2017
 
四個片段似乎毫無關聯,但透過每段落中的連接,像在為下個片段做鋪陳,貫穿前後的是演出名稱的四個字,以及創作者們對於社會的反思與詮釋。 (吳佳茵)
9月
18
2017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