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共存的身體關係《兩個身體》
12月
09
2013
兩個身體(野草舞蹈聚落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79次瀏覽
何俊穆(社會人士)

從進劇場時看見兩個舞者在台上暖身,我們極易推測這齣舞作可能是關於舞蹈的舞蹈,後設的,透過身體的表現來表現身體本身,就好像寫一篇小說來談創作小說的過程。雖然對於一齣舞作而言,這並非什麼創新大膽的嘗試,畢竟舞蹈本質上就是身體性的操作,然而像《兩個身體》這樣純粹的作品──形式是身體,內容也是身體──卻已經不多見了。當科技大舉進入劇場,電腦燈、投影、感應器、造雨等等被頻繁地運用在舞台,能夠表現的題材更多元更極端的現代,《兩個身體》的編作,充滿了初學者/新生的真摯。

當然兩個舞者都不是新鮮人了,一個受過中國傳統舞蹈、芭蕾舞與現代舞洗鍊的身體,與一個在現代舞中長成的身體,彼此之間的差異為這個作品建立了對話的空間,這個作品,就是在獨立、衝突、理解中建立起來的。

《兩個身體》一開始,他們穿著各自的暖身服,各據圓形鏡面舞台的一處,從平躺的狀態逐漸啟動,伸展,就像演示著過往習得的技藝,那時,他們還是邢亮和吳建緯,他們表現自己,互相摸索追逐,企圖牽引對方,並且產生對峙,數次邢亮以手掌住吳建緯的臉,彷彿要阻止他,而我們亦能看見邢亮的雙臂穿過吳建緯的脅下,撐起他的肉身。在作品的時間裡,兩人互為指導者與放逐者,不斷變動衍生。

燈光轉換,他們坐上同一張長凳,慢慢的遁入同調的節奏,就像找到彼此相處的方式,像太極般互相使力卸力,在雷雨聲裡,在青藍色的水波紋路流動於身體表面之中,似乎是某種自然的意念剝除他們對自我(ego)的執著,讓兩個舞者後來脫去代表身分的暖身服,換上同樣的舞褲,他們失去邢亮和吳建緯的舞者皮相,回到身體。

身體當然各有不同,但在概念上並無差異,同樣天然,同樣是宇宙的產物,這個作品也從他們解除作為舞者的身分回到身體開始,進入純然抽象的領域,而先前那種追逐的權力關係,此時也完全鬆綁,達到各自獨立卻又共時存在的狀態,他們不為什麼而舞──亦能理解為他們僅僅為舞而舞,讓身體自行解釋。

直到最後兩個身體分開,遠遠的互相對望,宛如對什麼感到了釋然,燈光暗下,音樂的共鳴也完全靜止,在謝幕的光亮起之前,他們對望的畫面仍留在觀眾的瞳孔,那兩個身體,其實是同一個。

就創團作品而言,《兩個身體》誠意十足,而且相當明確的揭示了野草舞蹈聚落的創作方向,或許是要對多媒體時代的舞蹈作品作出回應和反省,或許是要回到跳舞的初衷,重新思考身體與身體表現的種種可能。然而,後設終究只是炫目的創作技法,如何好好地訴說一個故事,用身體來說,很快就會是野草舞蹈聚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畢竟身體是舞蹈最核心的媒介,無論作品的主題是什麼,舞者的身體語彙就是創作者對身體的看法。

《兩個身體》

演出|野草舞蹈聚落
時間|2013/11/29 19:30
地點|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5月
15
2024
伊凡的編舞為觀眾帶來不愉悅的刺激,失去自我的身體並不優雅,抽象的舞蹈亦難以被人理解。伊凡又是否借《火鳥》與《春之祭》之名,行叛逆之道?不過無論如何,伊凡這次的編舞或許正是他自己所帶出的「自我」,從觀眾中解放。《火鳥・春之祭》正是異端,正是獻祭者本身,觀眾被迫選擇成為跟蹤者,或是背叛者其中一方。在這暴力的亂世,你又會如何選擇?
5月
15
2024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