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交錯的自我提問《偶人記》
1月
13
2021
偶人記(山宛然劇團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協助/攝影李銘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6次瀏覽
游富凱(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是一座房子,我的內在是黑暗的,我的意識是一束孤獨的光,一根風中之燭,其餘的都在陰影裡,它就在那裡,它就住在這座名為『我』的房子裡。」借用影集《佛洛伊德》(FREUD)【1】的台詞,躺在戲箱裡的孫悟空,突然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對周遭的事物感到好奇,對一切的束縛(我們稱之為布袋戲的傳統)感到厭煩,他與團長(演師)發生爭執,坐著火箭飛艇(觔斗雲)、拿著機關槍(金箍棒)大鬧「水晶宮」。孫悟空在夜晚幻化成人,他進入現代社會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過著如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直到有天他厭倦了人類的生活,開始想起以前的劇團。

這是山宛然劇團(以下簡稱「山宛然」)在「2020戲曲夢工場」推出的《偶人記》,按其創作概念闡述,編導試圖從形式到主題上,讓傳統布袋戲元素與現代劇場美學更緊密地結合。【2】全劇採用人、偶共演的方式,同時加入以「偶」扮演的說書人和近似歌隊的中性角色,透過現代劇場的表演敘事與美學風格的統整,《偶人記》跳脫傳統布袋戲(使用彩樓、單一主演)的表現方式,打造出人、偶同臺的奇幻世界。

《偶人記》的發想其實十分有趣,故事從虛構一個有主體意識的偶開始。從戲箱甦醒的孫悟空,以為自己是從太上老君的金爐中逃脫,從這一刻起,《偶人記》存在兩套不同的人物視野,一是人類的世界觀,一是《西遊記》裡孫悟空的世界觀。當戲偶具有主體意識,這個「偶」首先打破的便是演師與戲偶之間的關係。對戲偶來說,演師如同造物者般的絕對存在,在舞台上,演師賦予戲偶靈魂,未經演師操控的偶,在劇場中僅僅是一件人形道具。也因為如此,一齣好看的布袋戲可能會具備的元素,除了動人的故事情節外,主演極富感情的五音、細膩的操偶技巧、前後場緊密的搭配,讓一個無有生命的人形物件在舞台上栩栩如生,我想仍是傳統布袋戲讓人著迷的地方。

然而,《偶人記》的問題在於,編導以奇想打破演師與戲偶關係的同時,在表演上又仰賴觀眾將認知建立在仍未打破的狀態,像是孫悟空開始出現自由意志,打亂原定的劇情走向,甚至開始攻擊演師時,舞台上只見演師操作孫悟空的戲偶攻擊自己,不免讓人有些尷尬。此外,當戲偶化成真人時,編導利用光影表現孫悟空對人類社會的不適與驚慌,即使透過他學習人類行為、為自己取名孫立的橋段,觀眾可以得知他正在融入人類社會,但仍看不出孫立內在的心境轉折,對於外在環境和從偶到人的轉變,似乎都顯得過於理所當然的接受。

也因為如此,劇中缺乏孫立以「人」的立場去反思先前為「偶」的狀態,使得生活在人類社會裡的孫立(人)與孫悟空(偶)的連結薄弱,而演師與戲偶之間的情感羈絆,似乎也僅存在團長不斷找尋戲偶的戲劇行動上,舞台上難有更深刻的情感建立。儘管《偶人記》所欲凸顯的是關於「偶化成人」的想法,但在角色處理流於表面的情況下,孫立是否有透過行動創造出「偶」之外──跳脫演師操控的狀態──屬於自己的存在意義,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偶人記(山宛然劇團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協助/攝影李銘訓)

《偶人記》共有四位演員,以黃武山擔任的劇團團長為主角,陳佳豪飾演偶化成人後的孫立,郭佩佳除了飾演孫立的伴侶金蓮外,也和黃若茵分飾劇中其他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四人皆能操演戲偶,也在劇中以人身飾演不同角色,整體表現自然不造作,角色切換十分流暢,尤其黃武山近似本色的表演方式,讓人看到他在操偶專業之外的舞台魅力。全劇的對白輕鬆詼諧,並大量帶入創作者實際的日常處境,像是劇中的團長在找尋戲偶的同時,也在趕著計畫結案、尋找演出場地、宣傳推票等,將現實生活中時常發生的日常經驗帶入劇中,頗能引起觀眾許多共鳴。

全劇最大的亮點是在表現形式上,舞台上以兩座可移動的平台取代傳統彩樓的表演空間,在不同場景裡配合著演員表演,兩座平台可轉變成該場次所需的場景,像是早餐店、酒吧、警察局和龍王的嘴等不同的空間,尤其到了最後與龍王決鬥的段落,兩座平台跟著演員表演呈現360度的旋轉,場景靈活轉換的同時,也積極創造不同的觀看視角和舞台效果,豐富了演出的可看性。

隨著劇情發展,編導的創意巧思也無所不在,像是找不到戲偶的團長為了維持營生,開了間「五味雜陳漢堡店」,五種口味分別以生、旦、淨、末、丑來區別,這裡將每個行當的特質轉化成不同口味;又如劇團重演《孫悟空大鬧水晶宮》時,因為仍等不到孫悟空回來,團長決定親自救場。此時,頭部貼著團長相片的戲偶出現在舞台上,變成戲偶的團長面對東海龍王和一群蝦兵蟹將,卻不知所措。透過多變的舞台場景和光影效果,編導利用現代劇場美學模糊了偶戲與現實的分際,角色穿插於人、偶的轉化之間,為舞台上的戲劇世界開啟更多詮釋與想像的空間。

最後,當團長和孫立順利逃出龍王的嘴巴,兩人在酒吧相遇,團長問道:「當人比較自由嗎?」孫立回答:「很累啊!」以為逃脫作為偶被操控的狀態,就能得到自由的孫立,當了人之後才發現,生活在現代社會反而更容易讓自我迷失。此時的團長和孫立不再是演師/戲偶的從屬關係,而更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直到孫立安慰因找不到孫悟空戲偶而心情失落的團長:「真正的孫悟空,一直在你手上!」至此,或許才點出全劇的關鍵──偶化成人,又或是人變成偶,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布袋戲演師擁有「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的能力,才是最可貴的。由此可以看到,《偶人記》是以人、偶交錯的相互辯證,藉由「偶」的主體性建構過程,試圖探索傳統布袋戲在現代劇場裡的位置。

「創作具戲曲元素的實驗性小劇場作品」【3】是「戲曲夢工場」的核心精神,若以此標準檢視山宛然的《偶人記》,這是一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然而,在突破傳統框架、加入創新構想的同時,如何兼顧人物情感的刻劃,在有限的時間內訴說完整的故事,【4】仍是演出團隊需要思考且持續努力的方向。

註釋

1、由奧地利和德國合製的影集,2020年3月開始在Netflix播映。

2、引自山宛然劇團:〈創作概念〉,2020戲曲夢工場節目單。

3、引自張啟豐:〈一路行來,風光好〉,2020戲曲夢工場節目單。

4、由「109戲曲夢工場節目徵集計畫徵選須知」可知,徵選作品長度以60分鐘為原則;換言之,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須將演出長度的限制納入考量。

《偶人記》

演出|山宛然劇團
時間|2020/12/20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