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啟示錄《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2月
03
2015
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1次瀏覽
張靜宜(社會人士)

熱鬧、詼諧、打破框架,是欣賞奇巧劇團演出的一貫感想,然這部以宗教為載體卻非傳道弘法的「宗教狂想曲」,以實驗劇的規格搬演,究竟會呈現出何種樣貌?

觀眾進場時已然開始播放的佛歌,仿若風景區歡迎遊客的音樂,揭櫫了這趟神佛度假之旅,在場觀眾都將被迫一起前往孤島,在Smith、阿難、Yes、苦哈哈及飲料吧老闆之外,成為隱形的第六人;觀劇「他者」在此時被巧妙納入度假成員當中,即使「被迫」聽來像是負面的形容詞,但以阿難所代表現代人難以放鬆的形象來看,有時的確必須被迫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方能體會假期的樂趣。

編劇開宗明義表示僅想分享一個感悟:你以為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樣子。劇中隨處可見闡述此意旨的符號,如炸彈(或排球)的「能指(signifier)/炸彈」與「所指(signified)/執念」,或青椒的「食物(BBQ)/佛、法象徵(救了阿難)」,反覆操作加強意象,最後再以「可能是這個東西也可能不是」打破符號所指涉的意涵。不過,這齣戲最有趣之處並非在於「創造vs.破壞」的過程,反而是劇名早已大剌剌書寫的「可能」二字:可能神佛真會度假,可能只是瘋人院的故事,可能你我都被騙了九十分鐘,也可能了悟人生;於是一百多位觀眾就有一百多種「可能」,觀眾以自身視角解構原作,創造出第二文本,專屬每一個體的度化於焉誕生。

一向在奇巧劇團作品裡舉足輕重的音樂,此番於《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劇中,扮演的角色更為吃重,循序所出現的曲式轉變及節奏快慢變化,可看出編導劉建幗在創作時已將音樂設計為劇情結構的一環,讓其擔任戲劇節奏掌控的要角,透過演員質感各異的聲音表演,不同唱腔及曲風相互交融,成果極為出色。過場時由豫劇皇后王海玲所演唱的佛歌,更是串起全劇主旨的精髓所在。該劇團一直以來擅於玩耍各種元素,有時膽大到讓人捏一把冷汗之際卻見其輕巧地跨過險境,又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嘗試出現。這些嘗試是奇巧劇團所發展出的獨特美學形式,與其以跨界融合名之,不如說仍處於未定型的成長階段,看得出戲曲是該劇團的核心,如何演繹則為每回立下的突破界線,且不論嘗試成功與否,至少以本劇而言,劇場內的即時回饋,顯示大多數觀眾對劇團的用心仍是肯定的。

相較於燈光、音樂、服裝甚至是表演方式等元素,本劇的舞美與劇情結構反而顯得相對簡單,單純的「沙丘」與「度假行為」,散發出如公路電影般的孤立與疏離感,而這趟度假之旅,亦如一上路便猛踩油門不再煞車的駕駛過程,直至失速前唱誦「瘋言」達到劇情高潮,再歸於平靜,全劇在汽笛聲響與佛陀質問中嘎然而止,仍在孤島的觀眾,不免也跟著思考,究竟要選擇上岸?還是下海?

本劇在玩轉音樂方面實驗精神甚佳,然聽覺被滿足的同時,視覺則顯得侷促;偌大沙丘對場面調度既是助益也是阻礙,身兼編導的劉建幗首次進行實驗劇場創作,對小劇場的畫面掌握度略顯生澀,期待在經驗積累後,奇巧劇團能在未來端出更多面向且更為成熟的作品。

《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5/01/25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詼諧戲劇取代莊嚴教義,場上表演者勞苦功高,而最令人激賞之處在於全劇的音樂設計與編排,從音樂曲調嘗試「胡撇仔」風格更增魅力,在當代戲曲跨界表演中著實不容小覷。(黃佳文)
2月
25
2015
爆笑漫畫路線,無厘頭的劇情轉折,往往造成意外笑料,幽默的處理手法,卸除了過往劇場宣道傳教的模式,為端凝肅穆的宗教議題做了不同新解。(王妍方)
2月
03
2015
台灣小劇場戲曲還好有這些「業餘的」團隊,憑著熱情與使命感,更重要的是非科班出身所注入的非制式/框架之外的思考方式,為戲曲帶來了另類的多元的視角,成為台灣戲曲現代化過程中一支清新的隊伍。(謝筱玫)
2月
02
2015
這齣戲的情節薄弱,師徒與東西二聖的關係,趣味一再重複,缺乏開展性。全劇的最大成就,仍在奇巧向來擅長的,音樂的雜糅上。一種屬於當代的胡撇仔美學,撐起了這部《我可能不會度化你》。(鴻鴻)
1月
27
2015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