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夢與反戰的卓越辯證《臥龍:永遠的彼日》
7月
13
2023
臥龍:永遠的彼日(唐美雲歌仔戲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67次瀏覽

文 許天俠(社會人士)

《臥龍:永遠的彼日》(以下簡稱《臥龍》)延續《冥遊記:帝王之宴》獨特切入視角,面對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編劇陳健星採取「大題小作」手法,把歷史人物請下神壇,刻意從「家庭關係」衡量其人生成敗,讓帝王將相先是窘迫盡現,再從徹底零分的失格尷尬中,慢慢展現他們極端人生的為難,建構更富衝擊性的觀察與評價。《臥龍》刻意不形容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多智近妖。只出現在旁人回憶中的他,總是以外務為重,長期冷落妻小、缺席家庭生活,造成妻子寂寞、兒子心靈受創,是一位不及格的丈夫與父親。這樣另類觀點的起手勢,一下子就消弭偉岸人物題材的距離感,讓所有探討回歸人性,與當代觀眾產生共感。

除了貼近人心的家庭視角外,《臥龍》編導致力將三國人物通通變成活寶,添加全劇鮮明活潑、寓莊於諧、趣味盎然的色彩。本劇活寶冠軍,首推後主劉禪,在編導演通力合作下,人物未因搞笑而膚淺,反而一邊耍寶、一邊破除「扶不起的阿斗」刻板形象,成為全劇最「大智若愚」、「活在當下」、「扮豬吃老虎」的角色,教人驚豔。阿斗透過一首怪腔怪調、聳肩擺腦的帝王歌舞秀,坦率定調「父親是英雄,兒子是草包」的自我認知。劇中多次面對屬下的反抗,看似無能的劉禪,總是靠著挖苦自己來鬆懈對方心房,以「不然皇帝讓你做」、「你不知道皇帝很難當」苦肉計來澆熄對方怨怒,拉攏他人屈服,擺平屬下繼續受他控制。角色舉止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非常高明。

若劉禪在《臥龍》裡是喜劇擔當,他的父王劉備就是調情高手。所有刻畫劉備與孔明君臣有義的對白,通通充滿情挑、放電的粉紅泡泡,秒切至Boy’s Love世界。例如「三顧茅廬」場次,劉備就接連對孔明說出「我需要你,天地可鑑」、「我要向你證明,我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兩人雙手緊握、兩眼對望、互喊對方姓名,彷彿黃月英才是關係中的小三!「白帝城託孤」場次,孔明乘車奔向永安宮的路途上,遙遠就飄來劉備孱弱的呼喊「孔明你怎麼還不來,我需要你」。後來兩人病塌相見,孔明哭到無法言語,劉備對孔明傾訴「三生有幸,有你左右」、「我們一起走過十六年春秋」、「你是我的眼」。《臥龍》對白不咬文嚼字、不拐彎抹角,完全直球對決,時而周星馳無厘頭、時而BL劇深情浪漫,讓整齣戲充滿無拘又叛逆的新世代特質。

《臥龍》的優異,不只於前述家庭觀點與活寶調性上的解構。全劇反寫英雄夢,讓復興漢室陷入「盡忠報國?塗炭生靈?一場幻夢?」的精彩辯證,劇作內容與當下臺灣面臨兩岸情勢進退維谷的局面,遙相呼應、發人省思。

《臥龍》最具顛覆性的思辨場面有三段。一為上半場的收尾,當回憶中的劉備於白帝城託孤身亡後,諸葛亮揮淚立誓此生勇伐魏,盡命復中原;在情緒堆疊到壯烈激昂的至高點時,劉禪卻立刻叫諸葛瞻牽制姜維,必須竭力阻止姜維繼續北伐,透過罕見地反高潮手法,將兩代徹底迥異的態度併置,拍案叫絕。二為姜維準備進行第十一次北伐時,劉禪看透無力回天,一次數落姜維與諸葛亮兩代豪傑,說出全劇重要觀點:「這種人都有英雄夢,想當年相父(諸葛亮)首次出征,看到相父充滿自信的背景,當時堅信一定會贏,後來發現是一盤死棋。為完成虛幻的英雄夢,勞民傷財,百姓都死了,有甚麼比活著更重要?!」話才一說完,唐美雲所飾演的諸葛亮就帥氣出征,真是諷刺至極!三為孔明斬馬謖,諸葛亮調兵遣將失策、自知是罪魁禍首,卻為了安定軍心、維繫丞相威望,只好找馬謖揹黑鍋、當替死鬼,靠著鮮血與滿口謊言來維繫復興漢室的虛幻美夢。壯志豪情的諸葛亮逐步被慾望反嗜,迷失自我。當馬謖說出「天佑大漢萬萬年」時,何其反諷、何其痛心。


臥龍:永遠的彼日(唐美雲歌仔戲團提供)

全劇亦交疊兩種意象,產生命運無法逆轉的封閉式氛圍。其一,反覆響起「大風起兮風雲揚,北定中原兮還故鄉」恢宏唱段,代表無數次重啟北伐,亦代表無數次慘烈失敗,形成不斷回到原點的卡關狀態。其二,劉備嚥氣前囑託諸葛亮「你要代替我看見亂世終結,今後你就是我的眼」;諸葛亮為兒命名「諸葛瞻」,寄望兒子能看見無戰盛世。結果,諸葛亮於五丈原病死,諸葛瞻於綿竹戰死,雙重心願兩兩落空。

《臥龍》細膩建構諸葛亮四種形式上的兒子,對照精采、值得細品:「血脈之子-諸葛瞻」,與諸葛亮有血緣關係,但關係最淡,死後造成孩子成長陰影與仕途困擾,且認為父親北伐無成,終究是一位失敗者。「託孤之子-阿斗」,是毫無血緣卻最完整的父子關係,阿斗最正面思念與評價諸葛亮,是諸葛亮犧牲妻小、「另組家庭」的豐碩成果。「事業之子-馬謖」由諸葛亮一手調教,朝夕相伴、情同父子,結果變成代罪羔羊,被諸葛亮下令斬首,淪落為「弒子救父」的汙點悲劇。「事業高徒-姜維」身為魏國降將,卻貫徹諸葛亮遺志,是痛失馬謖(事業之子)後,諸葛亮生命意志的重大延續,但與諸葛瞻(血脈之子)、劉禪(託孤之子)意見相左、立場決裂。四人命運交織,宛若麻花,亦互為反面鏡像。

《臥龍》可再斟酌之處,以下從「主線目標」與「敘事內容」是否緊密進行探討。本劇故事主線為:諸葛瞻渴望逃出父親威名陰影,反對連年征戰,渴望自由。他必須找回自我定位與價值,與父親/心魔/自我和解,走完最後願意奔赴沙場、為國捐軀的心靈旅程。但本劇某些場次卻未與故事主線接軌,例如黃月英自言自語的主述片段(第二幕生日約會、第三幕三顧茅廬),她到底是在對誰追憶自己的老公?因何事觸動了她的回憶?劉禪回憶諸葛亮首次北伐片段(第六幕街亭失守),也是對著空氣講話?諸葛瞻其實並沒有聽到每一段的深刻分享,只能跳脫主線,退一步觀察,「台下觀眾」其實才是編導極力洗腦的對象。《臥龍》全劇結構其實是黃月英、劉禪、司馬懿三人對觀眾進行「我所認識的諸葛亮」大型講座,並由「諸葛瞻心靈危機」主題劇進行串接。

然而,諸葛瞻自我認知的關鍵轉折究竟出現在哪一幕?配合本劇「一個孔明,各自表述」結構特色,導致諸葛瞻的串場功能頗重,一直壓到「第七幕」才透過與姜維激辯,帶出諸葛瞻的思想輪廓,不然前面都只知道諸葛瞻在「拒斥父親」,而不知道那他究竟「相信什麼、主張什麼」。原本企盼第十幕「父子星空夜談」內容,可以是諸葛瞻心靈矛盾解構又重組的時刻,讓父子對談昇華到「父親/心魔/自我認知」三位一體的連動叩問,但編導採取讓父子恬靜話家常,用溫暖征服一切。

幻境中,諸葛瞻問了父親人生三件事,包括:「最漏氣」、「最難過」、「最快樂」。諸葛亮逐一回答:「逛街諸葛瞻走失」、「先帝託孤」、「諸葛瞻出生那天」。若黃月英問諸葛亮同樣問題,諸葛亮會如何回答?「最快樂日子」答案一定是與黃月英結婚的那天。若劉備提問,答案應該又會變成「最快樂是三顧茅廬那一天」。用「浪漫幻想」及「自我安慰」來圓滿角色重大心靈缺憾,力道稍弱。

此外,父母觀點不同調,彼此矛盾。諸葛瞻長期反戰、走自己的路,諸葛亮在幻境中勸勉他:「人生只有一回,去你所選,但求無悔」。最後魏軍入蜀,諸葛瞻與長子一起壯烈犧牲,編導安排黃月英抱著遺物哭喊:「孩兒你為國捐軀,不愧是臥龍之子」。黃月英以諸葛瞻長期抗拒的價值觀來肯定他,繞回殺敵報國才是正統正軌的思維,讓全劇辛苦佈局的主戰/反戰辯證,無法走完最後一哩路。若維繫全劇「大題小作」、「親情至上」的觀點來設計黃月英哭喊內容,以全然聚焦母子生離死別的情感來泣訴,是否更能與創作意旨深刻呼應?

《臥龍》透過第一幕開場歌隊、第二幕採桑女、第四幕客棧百姓,三度穿插百姓心聲。尤其安排採桑女說出「聖上攻打吳國半年,憂心蜀錦要賣去哪?幸虧曹魏君王還有繼續購買」,凸顯底層人民只求溫飽、沒有立場的人性現實。但下半場卻再無百姓視角片段。個人認為《臥龍》不應該結束在劉禪跪地輸誠、無力回天、自慚痛哭的剎那。變成魏國子民後,客棧裡周大娘的說書內容會是什麼?採桑女又會過著何種生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後,應該要再安排百姓群戲,讓全劇「殲滅敵國重要?維繫國祚重要?活下去重要?」的卓越思辨首尾貫串,以百姓歌隊起始,以百姓歌隊作終,詰問「復興漢室」對於蜀國子民而言,究竟是一場美夢?幻夢?還是惡夢?!

《臥龍:永遠的彼日》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23/07/0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臥龍》的製作風格,從稍早的《春櫻小姑》,再到近年的《光華之君》與《冥遊記》,大概可以看出陳健星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作品不從人物輝煌之處著眼,而是挖掘幽為深藏的情感,並藉以反思,逐步看見生命的光輝,且更擅長透過雙層對照
8月
07
2023
美學與套路總在一線之隔,而當觀眾習慣之後,唐美雲歌仔戲團的創作會否逐漸趨近相似模樣?
7月
13
2023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