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保人,人保戲,魚水相幫《信》
9月
06
2016
信(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41次瀏覽
謝筱玫(特約評論人)

話說烏雪國內戰之後,一條國界硬生生切開兩地:水雲國與山南國各自為政,並嚴禁兩國百姓交通往來,不知拆散多少家庭。(如此時空設定令人聯想到兩岸/冷戰的環境)。求「財」若渴的失意商人言子韋(陳昭香飾),在一次誤打誤撞、鋌而走險的越界傳信任務中嘗到甜頭,也嗅到商機,從此展開了「魚雁國際交流中心」的業務,在人面廣的熱心勇伯(陳進興飾)協助之下,一面打點通路,一面低調躲避查緝,代兩邊人民傳遞書簡,生意蒸蒸日上。又因為偷看書信,而對癡心寫信給情郎的客戶白小姐(孫詩雯飾)產生移情,在得知其情郎柳公子病亡之後,不忍佳人心傷,權充柳郎與她通信。

荒謬的時局與惡法造成「家書抵萬金」的人倫悲哀。言子韋施行賄賂打通關節,並從中獲利,(部分形象令人聯想到布雷希特筆下靠戰爭國難謀生的勇氣媽媽)。他有著一種市井之人的機巧算計與精明玲瓏,在這樣的小奸之上,編劇讓他的心中自有一把尺,於是他的地下營利事業,也順道成了公益事業,不時免費替困苦之人送信、幫忙夾帶流離失所的孤兒至彼岸依親。在他終於東窗事發被捕,甚至即將被處決時,許多人夾道相送,爭相向他致謝。言子韋赫然發現自己許多無心之舉,竟令人們感念不忘,成了他人生命中的貴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做對的事情,其實就默默地產生一種善的循環。

劉建幗才氣縱橫,她的劇本故事往往不落俗套,而她的編劇技巧,在這齣戲益發純熟。此劇充滿現代意識,放在一個古典的時空脈絡中卻也自然無礙。更可貴的是,她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其間也有一些她想討論的「道理」,但卻絲毫無斧鑿痕跡,讓人可以輕鬆地看戲又回味再三。言子韋對素未謀面的伊人產生無限想像,並樂在通信之中,豈非今昔常見之網友/筆友現象?子韋想像的白小姐溫柔婉約、美好嫻靜,然真實的白小姐卻直爽豪邁、不拘小節,現實與完美情人的落差產生不少趣味。另外,子韋的拜把兄弟平將軍(陳麗巧飾)奉公守法、剛正不阿,一絲不苟的個性與主角恰成對比,(兩人談判決裂時的服色也是一黑一白)。平將軍相信律法,不去質疑體制與法律也可能有其不正當不合理之處,最後改朝換代,遊戲規則倏忽變更,平將軍竟成了被拘捕的對象,體制的擁戴者變成體制的犧牲者,實是莫大諷刺。

看完《信》,與同行的友人皆有一秒變昭香粉絲的激動與悸動。且不說陳昭香的聲音清亮,穿透力感染力十足,這齣戲對言子韋的刻劃飽滿立體,讓陳昭香的魅力與本事可以盡情揮灑,她把這角色演得活靈活現,將這個有點自私、腦筋動得快、一心想賺錢的商人演得惹人喜愛,情緒的表達與轉換很細膩,例如偷看喜歡的人(寫給別人)的信,臉上的微笑,耐人尋味。不禁想到,戲曲劇本的創新改革,似乎還是要回歸到角色的塑造,唯有角色的形象飽滿,演員才有發揮的空間,整齣戲才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此劇正是戲保人,人保戲(主要的角色都有亮眼的演出),相互成就,魚水相幫,讓人拍案叫絕,看得過癮。

《信》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16/09/04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世代不同的經典定義──純文字書籍轉變成影視、漫畫、電玩等圖像為主,影響創作取材,好處是觀眾容易理解有共鳴,卻難免流於輕易。(陳韻妃)
10月
07
2016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