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不足、功法了得的歌仔戲《賢臣迎鳳》
4月
24
2012
賢臣迎鳳(ㄧ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5次瀏覽
翁婉玲

一心戲劇團的歌仔戲《賢臣迎鳳》改編自古冊戲《貍貓換太子》,主要是描述宋仁宗趙禎出生時被當時的劉皇后調包一事。本齣戲劇情架構分作五場,從寇珠化鬼開始舖陳。一開場全身白衣的寇珠舞著長水袖進場,燈光的配置及乾冰的效果佐以【陰調】出場,頗有鬼魂的氣勢。由於這場劇名是《賢臣迎鳳》,因此劇情重點放在包公迎回李宸妃這個部份。編劇設計在寇珠的【陰調】自報家門後,運用【四句聯】開始做「前情提要」,以方便不知情的觀眾能夠儘快了解劇情。

《賢臣迎鳳》走的是傳統歌仔戲路線,在音樂唱段部份幾乎都是傳統調,唯一的新編曲調應是包文拯出場時唱的【桃子】;整齣戲大量運用七字調,其中第二場〈包公會國母〉一段老、少李宸妃所合唱的【七字調】採取的是二重唱方式,效果並不是太好,有互相干擾的情況。一心戲劇團在早期走的是外台歌仔戲演出型態,在口白咬字方面一向具有優勢,該團在公演時,一般會在字幕上列出唱詞以供觀眾參照,然而在這場演出裡八賢王在訴說貍貓換太子的真相,一大段【七字轉雜唸】卻發生沒有字幕的情況,或許這是對演活戲的演員來說是一個克服背劇本的好方法,但對觀眾卻是一項不利的策略,雖然【七字】頭之後接的是擅長敘事的【雜唸調】,但襯上音樂之後,演員的聲音辨識度降低,演員的咬字是否還依然很清楚、台下的觀眾是否個個都聽得懂台語,這是演出單位必須要去考量的問題。

傳統戲的特色之一就是演員的「表演功法」總是令人驚艷,劇中武功驚人的演員有兩位,一位是飾女鬼的寇珠,只要一現身就是長水袖滿場舞,不論是落帽風還是活捉郭槐,水袖功夫著實了得,唯在與其他演員搭配時略有「等待」及「各做各的」情況發生,兩方節奏有搭不上的感覺。另一位身段了得的演員則是郭槐,在被捉拿時身段動作俐落,末了的僵屍倒也相當到位,唯聲音唱腔過於年輕,與滿頭白髮的郭槐身份明顯不符,有些可惜。

《賢臣迎鳳》的排場很簡單,主要以軟景、高台及四個小景片為主,因此在演出的形式上,多採用傳統戲虛擬寫意的手法,例如第三場〈花燈揭秘史〉,八賢王府的賞花燈場景,就由四位婢女手持燈籠站在高台上表示;火燒碧雲宮則由四位黑衣人打紅旗,再搭配紅色燈光效果及煙霧機大量噴灑,整個場景氛圍充份營造大火焚燒的意境,只是該劇在使用煙霧機的次數及時間著實太長了些,導致台上台下都是煙霧彌漫,影響觀眾看戲視野。另外,在幾個需要運用Spotlight切割不同空間的部份,可能由於場地關係,無法把其他燈光全暗掉,致使台上太亮,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第二場〈包公會國母〉一段老少李宸妃同台,Spotlight亮起,兩人分別代表不同空間時代,但此時左右翼幕的側燈卻都還大亮著呢。

到最後,不知是否如同我們台灣人常說的俚語「戲哪作沒路,就請仙來渡」,還是編劇故意為劇作添加神話色彩,劇中多了一位觀音菩蕯,救李宸妃於火中,為她易容避禍,最後也施法讓她恢復健康與容貌。站在傳奇的立場,加點神話意味讓故事有個好結局也無可厚非,只是這位觀音菩蕯第一次登場的位置可能不太好,在劇中很明顯的看到觀音菩蕯從右舞台第一道幕很急的走出來解救李宸妃,感覺不太像「神」。劇中神跡還不僅於此,在第五場〈迎鳳〉當皇帝不肯認母,雷電正要劈打在皇帝身上時,包文拯兩次叫頭請天開眼,此時李宸妃只好趕緊護子,免得皇帝被雷劈,整個《賢臣迎鳳》的故事就在李宸妃護子、皇帝認母的好結局下結束。

整個作品相當傳統,故事編排也很緊湊,很多排場及群眾戲都看得出經過設計及長時間的排練,在事事講求創新、跨領域的年代,傳統戲厚實的功法就是基礎,而這部《賢臣迎鳳》的基礎相當紮實,如果其他環節能再考究、再細緻,相信整體成績會更不俗。

《賢臣迎鳳》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2/04/20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