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不擋,更有情《楊家情史下集》
10月
18
2018
楊家情史下集 穆桂英(臺灣京崑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1次瀏覽
楊敬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研究生)

《楊家府演義》一直為傳統戲曲選目所鍾情,但大多僅以北宋楊家將三代守護北疆、盡忠愛國事蹟為題材。如今,臺灣京崑劇團另闢蹊徑,將穆桂英女英雄中的情感化為此系列的精神主軸,其次,結合了《穆柯寨》中的喜劇色彩,最後甚至透過《大破天門陣》中的武戲特徵,成功表現了演員程度極高的文才武藝,並以此作為這系列展演的團隊宗旨。

劇中主要人物穆桂英,雖是占山為王的強人之女,卻纖塵不染,熱情俠義、天真自然,容貌清逸秀美,略帶自傲任性的性格特質。她在臨敵陣前看中了所謂的「男神」,而產生一見傾心的愛慕「情」感。此一部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劇目中演員對於穆桂英的動「情」之舉的詮釋,目標若不確立是容易模糊不清的,太輕描淡寫的「情」會脫離戲的本體,造成劇情感受上的空洞;過於濃烈的情感追求,便陷於女性撫媚油滑的坦白,使劇中的內涵底蘊欠缺合理的圓滿。然而,從青年演員陳秉蓁在臉上的戲、身段細節及口法處理,筆者認為她所展現的「情」感有其獨特之處:此「情」不是為楊宗保的俊美英氣、武藝超群這些單面向因素所動,而是一心尋求為家為國的大情大愛、協同楊家將出征破敵的機會所動,既有原先老戲「會陣動情」的具體本質,好似又有《大破天門陣》所要表達的保國抗敵精神連結的第二種人物感情。

由於《穆柯寨》屬歸類於青衣花旦應工,而《大破天門陣》屬於刀馬旦應工,這二齣戲都以折子戲方式演出居多,國立臺灣京崑劇團將此系列演出整合成一,演出當日戲碼的演員就要靠極強的劇藝素養來完成這不同調性的裡外技術。以當日演出的身段組合為例,穆桂英「頭場坐山」身段組合及與楊宗保「槍架子」之中持槍樣式,以及趟馬舞蹈動作等……演員陳秉蓁開頭先明確突出少女內在的含蓄表現,到了《大破天門陣》再以不可遏制強烈的情緒,進行「緊打」的把子套路,最後以【四擊頭】串翻身亮相,張力十足地顯示出巾幗英雄氣派的勝利心情。

此外,按劇情需求每破一陣都有固定規律的下場花,形成「節節升高」的技術展示,但顧及演員整日的體力調節,以多樣性龍套隊型,取代了特技下場的絕活追求,筆者反而感受到洶湧澎湃的戰事情節及疆場意象的情境氛圍。

在前面文場的楊宗保、焦贊、孟良、穆瓜等……通過準確的節奏、風趣的說仿逗唱、互相的送戲傳遞,不僅發揮了各行當臨場逗哏的本事,把現場觀眾引領到喜劇的歡樂之中;後段武打場面的蕭天佐、楊延德、白天祖、烏龍道人,將戲引領到激昂熱烈的高潮,甚至在群體武打演員之間,將「檔子」空翻的時間差把握得當,所有持把子的武行也做到不空不閒的嚴謹配合,把武戲演繹得精彩火爆、精準到位。

現今戲曲偏向行當單一專工,早期所謂的「文武昆亂不擋」逐漸少見。原本是二齣折子戲的《穆柯寨》、《大破天門陣》在此合而為一,內容包含唱唸做打全方位格律程式,青衣花旦甚至刀馬旦行當特徵集於主角一身;原習青衣花旦的演員陳秉蓁,還能夠勝任後段武戲,實屬難能可貴的表現。當然,要完美地展現主角的文武兼備,得靠每個配演來集體創造、共同烘托完成。

《楊家情史下集》

演出|國立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18/09/30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短短的兩個小時,戲劇情節含括了友情(年兄弟)、愛情、姑嫂情與母子情,集喜、趣、悲、憐之情緣際遇於其中,甚具戲劇性與可看性
5月
21
2024
儘管此次的改編無論在劇情安排或舞台表演上都並非盡善盡美。但是,豐富的劇情轉折、舞台畫面的充分運用與燈光的配合,讓初次觀看戲曲的觀眾更容易接受。當家小生孫翠鳳則承擔了戲曲的傳統表演形式,讓老戲迷們有充分的觀戲享受。整場表演下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和叫好聲從未間斷,足見此戲在娛樂性方面的傑出表現、觀眾對於此戲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5月
15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