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戲基底鍛造瑰麗宏偉的劍光戲——弘興閣掌中劇團《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
12月
2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8次瀏覽

文/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嘉義弘興閣掌中劇團長期耕耘民戲,今年首次登入現代劇場,呈演《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以下簡稱《花》劇),讓戲迷期待會帶來何種觀戲體驗?《花》劇以為何命如此於絕情谷試煉月見寒武功開場,接著讓月見寒離開絕情谷,並與昔日舊愛花玉露相逢,進而重返太乙玄門派會見原師父赤刀無相生,再從中拉扯出愛恨情仇與江湖風暴。典型的劍俠劇元素,如師徒恩怨、情人虐戀、正邪對立、江湖奪寶、武林稱霸,全熔於一爐,在短促105分鐘之內,花開數朵,卻不願單表一枝,用意應是先一口氣撐開格局,有助敷演下回分曉。

劇場畢竟不同於戲台,《花》劇不搭戲台,但開場戲的絕情谷試功,以橫亙在舞台的隔板劃出一線平台,仍舊是傳統景框式戲台,最初疑心是否會就此一框到底?然第二場戲將隔板往外推開,舞台霎時開闊,並擺上數顆巨石,結上鐵鍊,幻化一齣五大掌門激鬥四象妖龍戲碼;下一場又闔上隔板,後方有劇組人員手持樹木由右自左迅速走動,向天笑、萬里雲自左而右,御劍而飛。靈活騰挪隔板(隱藏操偶師又能作為佈景)及道具,一幕幕奇景怪象,煞地撲入戲迷眼簾。

弘興閣盡顯劍俠戲與金光戲的看家本領,放劍祭寶、轉盤、五彩布、御劍飛行、道具上的螢光塗料、各式聲光特效,皆於《花》劇原汁原味呈現。近年,表藝界颳起數位科技風,投影只是基本配備,3D、光雕、VR乃至沉浸式,各領風騷,聲光效果更勝「金光閃閃,瑞氣千條」。「藝術+科技」確為表藝界捎來新氣象,唯若過與不及,會造成「是來看科技展」抑或「不採用科技也沒差」的疑慮。《花》劇固守劍俠、金光戲的慣用技法,僅適度使用投影布景,專注劇場空間縱橫景深,輔以人工搭景,讓場面得以誇張演示,無相生祭童練魔功時,歧出兩隻碩大的鬼手;萬獸洞裡,一口氣讓五隻毒虫猛蚱躍然而上;焦弟憨吉星騎乘機車手持機關槍手榴彈,激鬥萬獸洞(此段尤獲戲迷好評),各個場面恢弘大氣,佐上紫光燈照映,螢光塗料斑斕瑰艷,更顯狡怪詭譎。

《花》劇以兒女情長來調和連綿武鬥及怪誕劇情,設定月見寒與花玉露兩相虐戀,然其過程則以音樂MV〈花影魅刀魂〉交代,澆灌出痛哉可哀的山盟海誓──「月見寒雪問紅顏,青春敢通等;願將玉露化爐丹,身殘也甘願」。但MV的浮現點,讓戲迷以為只是片頭曲,之後才在劇情中,方知是在講述月花情事,戲迷得邊關注劇情走向、邊鈎沉MV畫面。《花》劇以MV及哀艷斷腸的情語,寄予痴心情長,但劇中諸多角色耀眼奪目,花、月的主角光芒不易散發,造成主客易位。

布袋戲跨入現代劇場,試著打破框架,技藝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結合劇場形式?否則,會造成戲迷受到不覆面的操偶師或強勁聲光效果所干擾,而忘卻戲偶。然而,有論者認為傳統布袋戲的一口五音或聲光特效會干擾觀戲,但這卻是最為生猛潑辣,足以傳達民俗藝術的喧嘩鬧熱,若抹除掐淨,則失去氣口(khuì-kháu)。弘興閣的《花》劇企圖藉由最道地的劍俠金光,在沒有先進數位科技輔助之下,不安分地讓整個場面拓大延展,也讓戲迷保有觀看布袋戲的緊湊刺激感,不致迷茫於炫目科技。弘興閣的《花》劇可說是夠接地氣,並實踐自我期許:探索布袋戲新型態──劍光戲(以劍俠為骨構、金光為風格)展演的可能性。

《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

演出|弘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2/12/10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